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师魂绚丽如虹(记5·12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
内容
编辑推荐

有这么一批教师,在大震面前临危不惧,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救学生生命的战斗中。他们顾不得自己的孩子和亲人,而是先救学生。

他们没有工具,就用手扒、挖、刨。他们一面喊着“孩子别怕,老师来救你了”,一面忍着身体、心中的伤痛,扒啊,挖啊。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

有这么一批教师,在余震不断、乱石横飞的时候,他们坚定不移地带领学生们撤离危机四伏的生命孤岛。但天崩地裂,滑坡塌方,道路被阻,教师们硬是用双手在乱石中扒出一条通道,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终于把学生们带到了安全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英雄的教师群体,他们是全国教师的榜样。

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往往看不到伟大,以为是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只有在危难的时刻,在生死抉择的时刻才会显出伟大。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的教师显示出的伟大,让世人为之震撼。

内容推荐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惨痛的一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壳中积蓄千年的力量突--然进发。那一刻,日月无光,山崩地裂,房屋倾覆,数万同胞的生命戛然而止,中华民族再次经受严峻考验!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有一个群体英勇非凡——他们以血肉之躯承受千钧横梁,保护孩子们花朵般的生命;他们顾不上废墟下的至爱亲人,却从死神手中抢救了无数孩子的生命;他们把最深的伤痛埋藏在心里,以更加坚定的身姿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教育圣火。

这个群体拥有一个朴素的称谓——人民教师。

目录

序言——英雄教师的丰碑

第一章 生死关头,师魂绚丽如虹

 1.他们用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记绵竹市东汽中学英雄教师群体/18

 2.都江堰市聚源中学:走在最后的五位教师/28

 3.为救学生,他们以命换命——记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英勇献身的老师们/34

 4.他们至死陪伴着学生——献给北川中学因公殉职的老师们/42

 5.有一种爱,更见伟大和无私——记汶川县映秀小学英勇献身的人民教师/49

 6.那一刻,师魂绚丽如虹——记什邡市龙居小学的英雄教师/54

 7.天堂里的孩子不会孤单/58

 8.学生的生命比一切重要——记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中心小学英雄教师群体/62

 9.爱是一种生命境界——记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以身殉职的两位教师/67

 10.吴忠红:教室里还有学生/70

 11.苟晓超:婚后十天,以生命践行诺言/73

 12.袁文婷: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75

 13.王光香: 以生命为代价,救下27个孩子/77

第二章 危难时刻,师爱感天动地

 1.勇敢无私诠释不朽师魂——北川中学救援纪实/81

 2.红旗不倒,师爱永存——映秀镇小学救援纪实/86

 3.营救学生,教师的无悔选择——绵竹市东汽中学救援纪实/92

 4.危难时刻有大爱——北川县曲山小学抗震救援纪实/96

 5.灾难中他们让党旗更鲜艳——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教师抗震救灾纪实/100

 6.让死神望而却步的教师群体——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救援纪实/104

 7.90秒,师生生死大营救——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师生脱险纪实/109

 8.楼梯塌掉,还有人梯——北川县职业中学教师积极救援学生纪实/113

 9.她是孩子们的保护神——记绵竹金花中心小学教师赵小花/115

 10.歌星的名字 天使的爱心——记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邓丽君勇救67名残障儿童/118

第三章 绝境之中,师德更显风采

 1.千余师生徒步走出死亡之地——北川县陈家坝乡师生撤离纪实/123

 2.绝境中踏出生命的通途——崇州鸡冠山学校受困师生成功自救纪实/127

 3.惊心动魄的五次大转移——彭州龙门山学校师生抗震自救纪实/131

 4.他们创造了生命奇迹——北川县刘汉希望小学师生抗震自救纪实/137

 5.生命孤岛上的守护——彭州白鹿镇九年制学校抗震自救纪实/142

 6.灾难之中人性更辉煌——记汶川县漩口中学师生抗震自救事迹/149

第四章 重建课堂,师责重于泰山

 1.浴火重生的北川中学——北川中学长虹培训中心复课点见闻/157

 2.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成都市教育系统妥善安置灾区学生纪实/164

 3.让孩子早曰返回课堂——北川县教育系统灾后重建纪实/167

 4.楼垮了,精神不能垮——记在德阳三中复课的东汽中学师生/173

 5.一切为了高考——都江堰市全体高三学生异地复课纪实/177

第五章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

 1.师生共铸爱的丰碑

 2.师爱定格在生死瞬间

 3.一个都不能少

 4.“老师,老师!”

后记

试读章节

雨在不停地下,如同止不住的泪水。

晚上10时许,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扒出一具让在场人无不震惊的遗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这是一位救援人员对当时场景的描述。

他,就是谭千秋,东汽中学的政教处主任兼高二和高三政治老师。

5月12日下午2点多,谭千秋在给高二(1)班上政治课。像往常一样,这节课他讲得非常投入,学生们也听得饶有兴趣。突然,教学楼剧烈地摇晃起来。略微迟疑后,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大声喊道:“地震!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他的呼喊让学生们瞬间醒悟过来,大家蜂拥冲出教室,奔向操场。

教室摇晃得越来越厉害,逃生的学生只记得当时砖石像雨点一样砸下来,头顶上的楼板发出令人恐惧的断裂声,周围是一片尖叫和哭喊声……

多数学生成功地逃到了学校操场,但是还有几名学生被轰然倒塌的楼房埋住,包括他们的老师谭千秋。

那一刻,在来不及逃生、也来不及躲避的绝境中,谭千秋飞快地抓住身边的四个学生,使出浑身力气将他们塞进课桌下,然后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

三十多个小时之后,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他们,谭老师的身躯已经僵硬,在他如翅膀般伸展的双臂下,四个学生奇迹般地生还了。

“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说,“我甥女是高二(1)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四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

在学生家长看来,在危难时刻舍命救学生的谭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而在家人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四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一见到谭千秋的遗体,妻子张关蓉扑上去悲痛欲绝。

五十多岁的谭千秋有过两次婚姻,他和前妻有一个女儿,名叫谭君子,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任妻子张关蓉是同校教师,他们的女儿叫谭仙子,只有一岁半,根本不知道父亲已经永远离她而去了。

“12日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他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回来后,就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妻子张关蓉泣不成声。

“以前,啥子事情都是他做主,他把我们照顾得周到细致。现在他走了,我突然就变得坚强了。”丈夫走后,张关蓉剪下了他的一缕头发,缝在一个红色的布包里,用一根白色的带子挂在自己的脖子上。

谭千秋的遗体火化之后,小女儿伸出稚嫩的小手,一次次地去抓那个红色的布包。张关蓉急忙从女儿手里抢过红布包:“这是你的爸爸,这是你的爸爸。”看着这对母女,在场人无不动容。

面对父亲的最终选择,谭君子变得格外坚强:“我爸给了我们一个有关联的名字,就是希望我们不要忘了相互是亲姐妹,无论何时都要相互照顾。”

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和力量支配着谭千秋展开双臂,以不屈的姿势为学生抵挡沉重的水泥板?

谭老师走了,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人回答。但是,从他家人和同事的记忆中,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关键时刻的选择,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平常心态的必然升华。

陪伴着张关蓉的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谭千秋是东汽中学唯一的特级教师,也是出了名的严师。平时在校园内打闹的学生只要看到谭老师走过来,就会自觉地收敛动作,并且小声地相互提醒:“谭老师来了!”

最让一些调皮男生心惊胆战的事情,是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身为政教处主任的谭老师有时会走到旗杆下,拿起话筒,一字一句地说:“下面,我宣布一个处分决定……”

谭千秋以“严”要求别人,更是以“严”对待自己。在生命最后一刻,他更是以决然的行动,诠释了他终生信奉的师道之“严”。

出身于湖南贫困农村的谭千秋,凭借知识改变了命运,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1982年6月大学毕业后,母校湖南大学准备让他留校任教,他却主动请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他得知四川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大学急需教师时,便立即申请到那里去。一个月后,他如愿以偿地分配到该校工作,在东汽一干就是27年。

因为路途遥远,车费太贵,生活并不宽裕的谭千秋几年才回家一次。但对父母,对兄弟,他都极尽责任。家中有事,他总是竭尽所能地资助。在老人眼中,他是最听话、最孝顺的儿子。

5月17日,张关蓉抱着一岁半的小女儿,带着丈夫的遗物回到了他的家乡湖南。家乡父老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英灵的归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满怀深情地说:“精神不死,大爱千秋!”在谭千秋的母校湖南大学,两万名学生手捧烛光,夹道迎接他们的杰出校友;在祁东县,家乡父老走了几十公里路,到县城隆重地迎接他们的英雄儿子……

P21-23

序言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人们为在灾难中失去的生命而悲痛。

但更为震撼的是在地震中涌现出的大批英雄群体,他们舍己救人、坚强不屈,在巨震面前毫不畏惧、奋不顾身地抢救生命。

在这批群体中,突出的一群就是我们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教师就是要敬业爱生。敬业就是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人民的教育事业、祖国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爱生就是爱护每个学生,使他们的身心不受任何伤害,得以健康成长。教师就像父母一样,无时无刻不爱护着自己的孩子,爱护着学生。这种爱是无私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对民族的爱、对人类的爱的具体体现。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的教师充分表现了敬业爱生的崇高的教师精神。吴忠红、谭千秋、汤鸿、杜正香、张米亚、向倩……一大批教师,当我们在废墟中找到他们的遗体时,他们都是屈着身躯,肩背着千斤楼板、万斤横梁,身下却护着自己的学生。他们的讲台离门最近,本可以立即逃生,但是他们让学生先撤离;他们有的已经撤离,但当听到楼里还有学生时,又冲了进去。学生救出来了,自己却永远被压在了楼板下。

他们把生的机会让给了学生,把死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

有这么一批教师,在大震面前临危不惧,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救学生生命的战斗中。他们顾不得自己的孩子和亲人,而是先救学生。

他们没有工具,就用手扒、挖、刨。他们一面喊着“孩子别怕,老师来救你了”,一面忍着身体、心中的伤痛,扒啊,挖啊。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

有这么一批教师,在余震不断、乱石横飞的时候,他们坚定不移地带领学生们撤离危机四伏的生命孤岛。但天崩地裂,滑坡塌方,道路被阻,教师们硬是用双手在乱石中扒出一条通道,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终于把学生们带到了安全的地方。有的学生走不动了,教师们就背着、抱着走;孩子们饿了,教师们想方设法搜寻食物,先让孩子们充饥;孩子们困了,教师们在大雨中撑着雨布,让孩子睡觉。这不仅是几只手在支撑着,而是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是什么精神?就是敬业爱生的精神!

有这么一批教师,他们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在余震不断、惊魂未定的情况下,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孩子们上学。于是帐篷学校出现了,临时辅导班出现了,几千名学生在异地的安全地区得到了安置。教师们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敬业爱生!

这就是我们英雄的教师群体,他们是全国教师的榜样。在乎时,他们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心尽力,不知疲倦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学生排难解困,呵护他们健康成长。这种工作是琐碎的、平凡的,但平凡中渗透着伟大。这种伟大就是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就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一切的一切奉献给学生,奉献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往往看不到伟大,以为是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只有在危难的时刻,在生死抉择的时刻才会显出伟大。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的教师显示出的伟大,让世人为之震撼。

其实,这种伟大早已融入教师职业的平凡之中。我相信,只要平时敬业爱生的教师,在危难时刻一定都能挺身而出,显出伟大。

让我们向灾区的英雄教师们学习,不断提升敬业爱生的精神境界。

后记

这就是汶川大地震中的老师们!

没有人要求他们在灾难中先救学生,没有人要求他们为绝境中的学生寻找生路,更没有人要求他们为救学生牺牲自己的生命。

但是,这些,他们都做到了——

生死关头,他们以命换命地抢救学生;危急时刻,他们为救学生舍弃亲人;逃生路上,他们与学生手拉手,不离不弃。

他们中的许多人,我们甚至不可能知道名字,但我们知道——

他们代表着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平凡是他们,伟大也是他们!他们平凡如同大海之中的水滴!他们伟大如同高山之巅的丰碑!

作者

2008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师魂绚丽如虹(记5·12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曜明//张以瑾//李伦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849795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2
出版地 四川
24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