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影像艺术生态学》成果,编号为NX05WX06。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艺术影像到生态影像;影像艺术的生态和谐美;影像艺术的消费生态化;影像艺术的生态资源开放性;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综论;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个论等。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图书 | 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影像艺术生态学》成果,编号为NX05WX06。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艺术影像到生态影像;影像艺术的生态和谐美;影像艺术的消费生态化;影像艺术的生态资源开放性;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综论;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个论等。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 从艺术影像到生态影像 第一节 影像的意义和艺术真实的虚幻性/1 第二节 影像语源的生态意蕴/11 第三节 桑塔格的启示:影像生态学的缺位/14 第四节 文化生态学对影像艺术的多重解释/17
第二章 影像艺术的生态和谐美 第一节 文化“落差”:影像的生态性增值/26 第二节 影像的生态美内涵/29 第三节 影像的生态和谐性/32
第三章 影像艺术的消费生态化 第一节 从精神生态看影像消费观/46 第二节 影像消费中的生态美育/52 第三节 民间影像消费的文化生态价值/72 第四节 拟像影像的反生态消费/84
第四章 影像艺术的生态资源开放性 第一节 协同创化和影像资源的内化/97 第二节 协同创化和影像资源的外化/103 第三节 影像艺术的生态治疗功能/113 第四节 影像艺术的生态性接受/122
第五章 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综论 第一节 影像可视文本批评的生态维度/137 第二节 移动电视影像的文化生态性/147 第三节 电视娱乐文本的拟像反生态/153 第四节 广告影像文本的拟像反生态/165 第五节 网络影像文本的拟像反生态/174
第六章 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个论 第一节 影像的复魅:田壮壮《德拉姆》中的生态美学观/186 第二节 新海诚动画写作的纯净感/199 第三节 贾樟柯《世界》中的两个“世界”/210 第四节 顾长卫《孔雀》:苦难生活的景观化表演/216
后记/223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蔡贻象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704141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0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宁夏 |
| 长 | 238 |
| 宽 | 165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