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内容包括“父与子”:西方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由《俄狄浦斯王》引发的思考;艺术·哲理·情感·想象——对巴尔扎克艺术理论的再认识;“失落”与“重建”——论哈代作品的现代宗教思想等;下编主要涉及传统是一种“富源”——论卡夫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智者的魅力——对黑塞的文化解读等内容。
| 图书 | 精神的漫步--西方文学经典重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内容包括“父与子”:西方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由《俄狄浦斯王》引发的思考;艺术·哲理·情感·想象——对巴尔扎克艺术理论的再认识;“失落”与“重建”——论哈代作品的现代宗教思想等;下编主要涉及传统是一种“富源”——论卡夫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智者的魅力——对黑塞的文化解读等内容。 目录 上编: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古典文学 “父与子”:西方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由《俄狄浦斯王》引发的思考 从“落难”到“回归”——《鲁滨孙漂流记》与成人仪式 “恶”的诗化——论巴尔扎克的审美创造 艺术·哲理·情感·想象——对巴尔扎克艺术理论的再认识 “即兴诗人”的悲剧情结——安徒生作品的原型阅读 “失落”与“重建”——论哈代作品的现代宗教思想 “天鹅的绝唱”——《无名的裘德》的生态主义解读 下编:西方现代文学的多元阐释 表现主义大师与浪漫主义骑士——卡夫卡与黑塞的比较 “写作乃祈祷的形式”——论卡夫卡的写作人生 传统是一种“富源”——论卡夫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神话“置换”与精神“返祖”——对卡夫卡作品的原型追踪 智者的魅力——对黑塞的文化解读 一个柏拉图式的梦——读黑塞的《玻璃球游戏》 不一与整一——论《荒原》的整体性特征 荒诞中的哲思——萨特与加缪的比较 绝望审判与生存悖论下的自救——论《洪堡的礼物》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精神的漫步--西方文学经典重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冀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704188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9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宁夏 |
| 长 | 238 |
| 宽 | 166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