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风
内容
编辑推荐

首部展示我国新一代军事科学家进行“歼十”战机,核潜艇导弹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等高端国防科研、锤炼成长的宏大巨著。

首部由解放军总装备部一线作家深入实地采访、体验生活的呕心沥血之作。

本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写到本世纪初,围绕我军新一代年轻科学家的成长,以研制最新战机”歼十“为主要线索,穿插水下潜艇发射导弹等新式武器的研制,把人的成长过程和新一代战机、潜艇的国防研制有机地融和起来。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写到本世纪初,围绕我军新一代年轻科学家的成长,以研制最新战机”歼十“为主要线索,穿插水下潜艇发射导弹等新式武器的研制,把人的成长过程和新一代战机、潜艇的国防研制有机地融和起来。写出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独具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风范、使命与责任,写出新一代中国科学家的自我锤炼和心路历程。作品名字也颇有意义,既含报国之志、爱国之情、儒雅之风、领风气之先的意味,又合“国家风洞”的意思。

《国风》不是一般地回顾历史,也不是简单地写成就,展辉煌,更不是堆积艰难困苦,而是用当代眼光去审视刚刚过去的那段历史和一代军人的成长历程,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更高的品位和更广泛的意义,也更具阅读、思考价值,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崛起、发展、腾飞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学印证。

试读章节

李栋对沈东山一直有一种知遇之恩。

事情要从他在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前夕说起。那时,他被录取为母校的硕士研究生,一天,他第一次拜读沈东山被国内外同行誉称为“沈氏理论”的《风洞试验概论》,一下子被吸引、征服了。他不仅对沈东山油然而生敬意,而且对从事风洞试验研究的特殊军营也充满向往。他冲动地找到系主任——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放弃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去川西北大山深处的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工作。系主任说不服他,居然请来了沈东山。那是李栋和沈东山的第一次见面。沈东山一见李栋,就在他的肩上拍了一巴掌,他的手很重,拍得高大、结实的李栋有一些疼,但是,李栋很兴奋,他感受到沈东山那一巴掌的欣赏和喜悦,也能感受到沈东山的豪爽。沈东山打量着他说:“好小子,是块好料。”系主任在旁边开玩笑,说沈东山像是伯乐在相千里马似的,沈东山大笑,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次很轻柔,让李栋感觉像是父亲在抚摸儿子,又像一个出色的骑手在抚慰一匹骏马。沈东山对系主任说:“伯乐不敢当,这小子倒是匹千里马。”说完,郑重地对李栋说,他很高兴李栋想尽快去从事空气动力试验研究工作,但是,要想对中国的空气动力学事业有更大的建树,他那点本科知识远远不够,念完硕士也不够,他希望李栋念完博士之后再去,他那儿的大门随时为他开着。而且,沈东山告诉他,国家正在酝酿自主研制最新一代战机,也正在规划发展中国的大飞机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等李栋念完硕士、博士,这些工程很可能正好启动,那时就有他大展身手的舞台了。沈东山那几句话,让李栋一颗浮躁的心平静了下来。他同宿舍的好朋友、跟他一起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梁冬那天偶然走进系主任办公室,正好听到沈东山一席话,怦然心动,也萌生将来到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发展的想法。他们在清华园又苦读五年多,直到博士毕业,才如愿以偿地一起走进空气动力研究基地。

然而,命运总是戏弄人。李栋和梁冬雄心勃勃地穿上军装,却适逢八十年代后期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大变化,军队的许多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压缩、有的下马、有的暂缓进行,刚刚准备启动的新型战机研制也在“摇篮”中生死难卜。

他俩就像进入阵地前沿,等待总攻号令的士兵,却由于意外变故陷入旧号令没有取消,新命令又迟迟不下来的窘迫境地,进无法进、退无处退,只得耗着、熬着,一熬就是二三年。

这种状态不仅令人郁闷,令人烦躁,而且也让一些人萌生离开基地到地方发展的念头。

李栋勉强还能忍受。他的想法很简单,他是想到这儿干点大事情的,现在小事情都没咋做如果就离开,他是无法想象的,而且,都笑了三年了,还能再等多久?风洞基地作为国家最大的空气动力试验研究机构,即使在最动乱的“文革”期间,也未长时间中止过一代又一代飞行器的研制,何况现在已经是改革开放十多年之后。不过,想到自己30岁了,古人云三十而立,立德、立业、立家,自己却还什么都谈不上,心里未免也很着急。

梁冬却不想再忍受下去。他比李栋大两岁,眼看着青春时光一天天轻飘飘地如烟逝去,工作上一事无成,感情上又没心思找着落,他实在是不甘心。

他准备行动,他要改变现状,要离开这个地方,他已经琢磨好了一套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有些出格,或许还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但是,他豁出去了,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而且他想好了,要拉着李栋一起干。

这是1990年秋天的一个中午。

金龙山整条山沟阳光朗照,秋高气爽。

一群青年科技干部正在一座小山坡上搜捕野兔。

一只野兔从草丛中探头探脑,蹦蹦跳跳地跑出来,准备穿越那片开始枯黄的草坡,奔向不远处草色青翠的树林。

它立刻被发现了,十几个青年科技干部一声唿哨,迅速散开,形成一个弧形包围圈,埋伏在它的前面。

野兔穿越到半途,仍然没有嗅到危险。

树林越来越近,野兔甚至嗅到了鲜嫩青草的味道,那味道令它兴奋,也让它有几分麻痹。

十几个青年科技干部隐藏在树后面,他们根据野兔行进方向变换队形,收拢包围圈。

其中,领头的小伙子叫费聪。

他们都穿着迷彩服,佩戴着从少尉到上尉不等的军衔,还有部分缀着红肩牌,一看就是刚参军的大学生。所有人都佩戴清一色的专业技术人员领花。有的歪戴帽子,有的光头,有的头发很长,大多数人戴着眼镜,镜片在阳光下闪着亮光。

野兔发现了镜片的反光,同时也嗅到了青年小伙子的汗味,它愣了一下,立即放弃前往树林,改变方向,斜刺着往旁边灌木丛狂奔。

费聪发一声喊:“上啊。”

十几个小伙子跃出树丛,一齐朝野兔扑过去。

野兔左突右奔,眼看要被捉住了,却又从一个人的腿间“忽”地钻了出去。

“咋搞的?笨啊。”大家埋怨着,继续捉拿。

小伙子们的大呼小叫吸引了不远处七八个女科技干部。她们也身着作训服,佩戴着少尉至上尉军衔,还有两个佩戴着红肩牌,正在山坡上采野花、聊天,见状,忍不住凑上前来,喊叫着加入围捕野兔的行列。

这一下场面更热闹了,二十多个青年科技干部围追堵截那只野兔。有的人头碰到了一起,哎哟叫唤着。费聪动作大,不慎掉了眼镜,他焦急地蹲下寻找。有人取笑他:“费聪,看你急的,告诉你,这只野兔是公的,不是母的……”人们“哄”地笑成一片。

山坡下的操场,走来一个年龄看上去比李栋、梁冬年龄略大,皮肤略黑,却很结实、精干的小伙子,他显然是不屑于与那些捕捉野兔的青年军人为伍的。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纯//高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5561
开本 16开
页数 5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8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6
155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