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丛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理论及博士论文这四部分,每篇文章视角独特、观点鲜明,充分反映了我国学者对英美文学中的有关人物的某些深层次的问题的思考。阅读本书,不仅有助于广开言路,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而且也为我国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学者“共同追求真实评价”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学术平台。
本辑为第十辑(2009年春)。
| 图书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0辑2009年春)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论丛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理论及博士论文这四部分,每篇文章视角独特、观点鲜明,充分反映了我国学者对英美文学中的有关人物的某些深层次的问题的思考。阅读本书,不仅有助于广开言路,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而且也为我国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学者“共同追求真实评价”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学术平台。 本辑为第十辑(2009年春)。 目录 学者访谈 张冲教授访谈录 英国文学 “中心无法保持”:奈保尔处心积虑的伪装 拉康心理分析理论的变奏——《最漫长的旅程》中认识误区心理成因的呈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舞台上的莎士比亚 艾略特三论但丁 “陷入重围的骑士精神”——从意识形态批评角度看“高文爵士和绿色骑:中骑士精神的衰落 对《雨王汉德森》的心理分析解读 《北方的船》:都市漫游者的随想 “自由世界”的牺牲品——解读奈保尔的《在一个自由的国度》 自我的追寻——解读奈保尔的封笔长篇《魔种》 17年间(1949—1966)王尔德戏剧在中国译界的“缺席”研究 美国文学 解读《吃碗茶》中的唐人街“父权制”社会 《宠儿》中的“空间表征”之争 《宠儿》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阐释 《紫颜色》与“菲洛美拉的诉说” 信仰危机下的孤独——《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主题解读 论加里·斯奈德的禅宗生态观 “想象的共同体”与翻译的背叛——“17年”霍华德·法斯特译介研究 厄普代克的“兔子故事”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文学理论 小说中的历史:以《瑞普·凡·温克尔》为例 生命骚动文学始——我的“生命论”文学观 理论结束了吗?——从文森特·B·里奇的文章谈起 重温利维斯:何为批评的当下功能? 论文学中的巧合 博士论坛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 模仿与超越——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的独创性 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 塞缪尔·贝克特长篇小说的拉康式精神分析 征稿启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0辑2009年春)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维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1232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8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04 | 
| 宽 | 141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