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以古代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何正显主编的《中医学学用歌诀图解》的特点是,歌诀(韵文)与图解(插图)同时出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形象生动。两者共同为阐述一个中医命题而相互补充,互为说明,以期达到增强对中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的实际效果。为每位中医知识学习者架起一座“记忆一理解一运用”的桥梁。
图书 | 中医学学用歌诀图解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医学是以古代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何正显主编的《中医学学用歌诀图解》的特点是,歌诀(韵文)与图解(插图)同时出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形象生动。两者共同为阐述一个中医命题而相互补充,互为说明,以期达到增强对中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的实际效果。为每位中医知识学习者架起一座“记忆一理解一运用”的桥梁。 内容推荐 《中医学学用歌诀图解》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医基础概要》(宋传荣、何正显主编)为蓝本,结合国家中医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而编写。其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押韵上口,易读、易记、易懂。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由何正显主编的《中医学学用歌诀图解》基本按照《中医基础概要》的编排顺序进行编写,共十一章。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都在同一篇幅中。用图解和歌诀的形式。共同阐释,互为说明。书中尽可能使用中医概念和术语表述内容,但在个别内容上也使用了部分西医学的概念和术语表述。由于中医和西医两者理论体系不同,虽然名字相同,但其所包含的内容区别很大,希请读者注意区分。本书为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人员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知识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结论 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医医籍览要 历代名医之一 历代名医之二 整体观念 病、证、症状体征关系 辨证论治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生理、病理上的应用 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心 心包 肺 脾 肝 肾 命门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脑 髓 骨 脉 女子胞 五脏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 精 气血 津液 精神气血津液的关系 …… 第五章 经络 第六章 体质 第七章 病因 第八章 四诊 第九章 辨证 第十章 防治原则与养生 第十一章 常用治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医学学用歌诀图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正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1423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3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印刷时间 | 2011-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