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理大未来
内容
编辑推荐

亚马逊网站年度经管类第一畅销书、入选《商业周刊》“年度10部最佳创新著作”。彼得·德鲁克之后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四度赢得年度最佳管理文章的“麦肯锡奖”,世界一流战略思考家、“核心竞争力”大师加里·哈默最新著。在这部颇具争议的管理新著中,哈默教授运用深刻的分析和生动的描述,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思想,设计了一套帮助企业在21世纪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的新机制,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迎接未来挑战。

内容推荐

企业经营长期制胜的秘籍是什么?既不是卓越的运营,也非新的商业模式,正确的答案是管理创新——组织不断拥有激活人才、配置资源和构建战略的新方式。在上个世纪,在“管理的技术”层面取得的突破使得通用电气、宝洁、丰田等企业不断提升经营业绩,并建立起长远的竞争优势,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一种产生重大的管理创新的过程与机制。

全球知名管理大师、“核心竞争力”理念首创者加里?哈默教授依据多年的企业研究和分析指出,在组织的绩效取决于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新环境下,当今流行的聚焦于控制和效率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然过时。那些期望获得长期、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应该关注管理创新,例如谷歌、惠而浦、戈尔、全食超市等公司。本书向人们昭示:在21世纪,一种管理变革的新风潮正在发生,而且它将席卷未来的整个商业世界。

在这部颇具争议的管理新著中,哈默教授运用深刻的分析和生动的描述,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思想,设计了一套帮助企业在21世纪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的新机制,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迎接未来挑战。正如《金融时报》所言,管理大师德鲁克在世也一定会爱上这本书。在这部处处彰显惊世骇语的“管理探索”著作中,哈默的思考与见证将引导所有读者,共同参与这场必将发生的“管理大未来”!

目录

中文版导读

前言

第一部分 管理创新为什么如此重要

 第1章 传统管理的终结

源自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已然过时

 第2章 终极优势

管理创新拥有独特无二的优势

 第3章 管理创新的进程

运用大思维,带来大进步

第二部分 什么是管理创新

 第4章 创建目标社区

全食超市:使命必达

 第5章 倡导民主创新

戈尔公司:民主为要

 第6章 关注进化优势

谷歌:时时创新

第三部分 如何成为管理创新者

 第7章 突破管理思维

打破惯性思维,挑战先例

 第8章 接纳新规则

全新的问题要求用全新的原则

 第9章 在边缘中学习

抛弃旧观念,重组管理新基因

第四部分 创新未来

 第10章 成为管理创新者

吸收创意,激发创新源泉

 第11章 开启管理2.0新时代

重启思维,引领管理创新的变革

致谢

试读章节

管理——一项成熟的技术

与20世纪后半叶发生巨大变革的技术、生活方式、地缘政治相比,管理就像一只缓慢爬行的蜗牛。那些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首席执行官尽管惊叹当今实时供应链的灵活性、全天候的服务能力,但他们也感觉到其所在的组织鲜有变动。不少组织不断变得扁平化,但是并没有削减官僚习气。一线的员工比以往更聪明、更训练有素,但在组织内仍要循章办事。高一层的经理们按惯例指挥着基层经理;公司的战略由高层领导制定。公司的重大决策由公司里那些拿着高薪的大人物做出;中层经理的薪水一直未获增加,只是重复地做着制订预算、分配任务、评估绩效、指导下属等工作。

管理何以如此扭曲?或许我们已经到了管理终结的时代,正如弗朗西斯·福山所预见的“历史的终结”。如果自由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最终答案,那么自20世纪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也许是最有效地集聚人类努力的最佳答案。我们可能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管理人力资源、配置资源、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效仿最佳实践的科学原理,也许大多数艰难的管理难题早已获解。

当然,上述结论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现代管理尚未达到最佳的效果。圣塔菲研究所的天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考夫曼运用“适合度景观”(fitness landscape)这一术语来描述进化过程中的局限性。他以山体做比喻,山峰越高就代表着进化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当生物适应变化时,它不断地达到更高的适合度景观,正如山峰越高它所在的山形面积就越小。随着时间的进展,达到顶峰的路径越来越少,而下山的路径越来越多,这样,进化的步伐将变缓慢。在一个放大的适合度景观内,某个物种即使沿着多种路径向上进化,最终也只能达到同一等高线。

我想,这也是现代管理的困境。自20世纪上半叶迅速发展之后,管理学也达到了某个高峰,但现代管理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它所达到的高度要低得多。

这不是在数落现代管理的不是。如果你的车库里有两辆车,你的每一个房间里都有电视机,你的口袋里还有个小电子产品,这得感谢现代管理的出现。正如类似合股公司、专利法这样的制度创新对现代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正如从电话到微处理器等一系列技术突破给经济增长增添的无穷动力,20世纪初诞生的工业管理使相关的政策思路和众多的科学发现发挥了作用,最终促进了全球的繁荣昌盛。

的确,包含了偏差分析、资金预算、项目管理、业绩报酬论、战略计划等的现代管理,与火、可书写的文字、民主一样,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的大学生可以乘飞机去福特·劳德戴尔,而以往要花费整整一个春假。一个神经质的游戏玩家会花数百美元买一台个人电脑,并期待性能更优越的电脑出现。一个美食家惊叹地发现,超市里竟然有超过20种不同口味的香醋。这些都要归功于丹尼尔·麦卡伦、弗雷德里克·泰勒、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爱德华·戴明、彼得·德鲁克以及其他所有现代管理的奠基者。

每个伟大的发明,包括管理理念在内,都有一个从初生到成熟的过程,这就是典型的S形曲线,它的动态变化规律正如考夫曼所描述的,一旦达到物理极限,要取得重大的进展就变得十分困难。

事实上,现代管理中的大部分工具与方法都是由19世纪出生的人发明的,当时美国的内战刚结束。这些先驱发明了工作标准的记录方法,提出了生产计划和调度的工具,开发了成本会计与利润分析技术,创建了颇为复杂的资本预算工具,制定了激励导向的薪酬方案并设立了人事部门。到了1930年,他们还设计了多部门组织的基本结构,提出了品牌管理的若干原则。  我们再回顾一下20至30年前的管理发展过程,你能分辨出是何种管理创新构成了现代管理的基础吗?至少我无法做到这一点。如同内燃机一样,源自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已经到了S形曲线的尾端,已经没有发展的余地了。

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我们是否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如果是这样,是否需要进一步发掘?也许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我们仍未发现新的高峰,也未得到新的s形曲线,但是我们首先应该庆祝现代管理已终结这一事实。

在开始新的探索之前,可以问问自己:对于现状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每天我们的工作已经达到既定目标,组织也趋向无边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我就不这么认为。以民主为例,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指出的,对政府而言最不受欢迎的事物,对其他组织来说可能是一个福音。各个组织都没有充分利用好民主这个概念,以致组织内部充满矛盾。在大多数人受惠的环境下如何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是一个尖锐的挑战。在美国,既有早期的对待原住民的可耻记录,也有当今对待黑人权利的争论。在欧洲有一段反闪米特人的历史,并演化到与快速崛起的穆斯林人的冲突。在整个世界一直存在一个民主的社会如何保障民众的政治公民权问题。一个民主的社会如何做到在消除恐怖主义威胁的同时又不践踏公民的自由?在降低全球发展趋缓的风险之际如何解开特殊利益集团的死结?对于上述以及其他令人烦恼的挑战,我们只有寄希望干民主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根本地加以解决。

2500年前诞生于古希腊的民主仍在不断更新,而仅有100年历史的现代管理却已经失去了进化的能力,恰如20世纪发展出来的技术不可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现代管理虽然取得了无可争辩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含混不清的难题,对产生大胆的想法和新奇的方法造成了许多障碍。在我们陈旧的管理体系和流程中产生了众多的困境。

超越旧的平衡点

在现代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出其本质上的缺陷。现代管理成功地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细小的可重复的模块,成功地实施了标准化的操作,并在以下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精确计算成本和利润,协调数以万计的员工的工作,协调全球范围内的营运工作。但是,现代管理将具有创造性的、有主见的、具有自由精神的人们置入一个标准化的、规则化的体系内,这就破坏了人类最美妙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现代管理促进了营运的规范性,但降低了组织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全球顾客的购买力,但造就了数以百万的“半封闭”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现代管理使商业运转更有效率,但没能使当代商业更关注伦理价值。

现代管理既有很多贡献,也产生了许多弊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革新。企业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不是继续施加官僚的压制,需要适当控制成本而不是抑制人的想象力。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的组织,其问的纪律和自由能相互包容。在新的世纪,我们需要超越看似不可逾越的平衡点,来化解现代管理带来的不愉快。P4-8

序言

1968年的圣诞平安夜,阿波罗8号成为人类首次绕月航行的人造飞船。在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一位从事地面控制的工作者的儿子问道:“是谁在推动飞行器?”正在返途中的宇航员比尔·安德回答说:“是艾萨克·牛顿爵士。”

正如那位好奇的男孩所说的,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是谁管理着你的公司?”你马上会得出答案,“首席执行官”,或者“高层管理团队’,或者“全体中层以上管理者”。也许你是对的,但只对了一小部分。你所在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20世纪初期一小撮已故的理论家与实践者提出的所谓“现代”管理的约束,这些恶作剧者置管理于发霉的机器中,在很长的时间内无形地改变你所在公司的资源分配方式、预算的制订、权力的配置、激励员工的方案和各种决策。

这些管理宗主们使所有公司的管理都走向趋同。大多数公司采用相似的管理体制(如一大堆执行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副总裁等)。这些公司有类似的管理控制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报表与评估体系等。由于各公司的管理结构与方式如此相似,因此某个首席执行官能十分轻易地从一个公司跳槽到另一个公司。

与物理学原理不同,管理学原理既非先知也并非横亘不变,特别是当前的管理原则已无法适应。这是因为急剧的变革、飞逝的优势、技术的颠覆、可畏的竞争、分散的市场、全能的顾客、挑剔的股东,它们对全球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更显局促。

回顾一下10年或20年前涌现的革命性产品——个人电脑、移动电话、数字音乐、电子邮件、在线社区等,然后对照一下我们的管理实践,有哪些根本的变化?恐怕不太多吧,这就是问题所在。

当今的管理已经过时!它像一台无法动弹的引擎,这不是件好事。作为调动资源、部署计划、制定工作方案、产生绩效的活动,管理是完成人类梦想的关键功能,当它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

制约组织实现优良业绩的不是其营运模式,也非其商业模式,而是该组织的管理模式。本书将帮助你成为21世纪管理的先行者,帮助你在后现代管理时代进一步更新管理的原则、流程与实践。我确信,管理创新是一个公司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在本书中,我将说明未来管理的诸多关键内涵。

我也想声明一下本书不讨论的范畴。本书不是若干管理最佳实践的概要总结。坦率地说,所谓的“最佳实践”是不够的,即使是那些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它们也必须不断进行管理的创新,不断让员工更轻松愉快地工作。因此,在谈论未来的管理时,我们必须以领先的姿态行动而不是盲从,这是发掘未来管理的指南。

本书也并非由一个人提出的对管理未来的分析与总结,因为一个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与群体的智慧不可比拟。与仅仅介绍我的个人观点不同,希望我能帮助你建立起你自己对此的认识。比如,在创业管理的课程中,教师通常希望学习者能最终设计出一个更有价值的商业计划。在此,我也希望为你提供一些思考工具来进行你自己的管理创新。我愿意做一位导师或者指导者,但最重要的是你本人要形成新的认识。

我有个梦想:所有的组织能持续自我更新,创新的电流传递到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各类公司充满激情与创造力,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才干,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所有的组织都能在喧嚣的时代不断领先,不断由管理创新所驱动。

本书是写给那些感到被官僚体制绑得动弹不得,担忧“系统”正在压制创新,私下相信问题瓶颈就在组织高层,怀疑上班为什么非得让人如此压抑,认为员工实在已经聪明到可以管理自己,知道现行的“管理”是未来成功的绊脚石,并想要对此种种有所行动的所有人。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欢迎你进入本书的世界。

后记

本书代表了众多人的想法与贡献,特别感谢我的合著者——比尔·布林。比尔提供了许多管理创新的鲜活案例,同时,比尔在《快速公司》杂志的同事们也提供了众多帮助,当然也包括比尔的妻子莱斯。

感谢莉萨·法利肯格,她帮我检验了本书中有关管理创新的方法论。朱利安·波克肖和迈克尔·莫尔对管理创新史的研究加深了我的思考。

衷心感谢罗伊·雅克教授,他的《制造雇员》一书让我真切地认识了管理的传统范式,以及如何将其颠覆。也要特别感谢弗朗西斯·福山、理查德·佛罗里达、休斯顿·史密斯等人的思考,帮助我完善管理的全景。

许多公司的主管也向我和比尔介绍了新的管理实践,他们是:谷歌公司的玛丽莎·梅耶尔、埃里克·施密特和埃利奥特·施拉格,戈尔公司的里奇·贝克汉姆、特瑞·凯莉、杰克·克拉姆、汤姆·摩尔、史蒂夫·杨……IBM公司的罗德·爱德金、杰夫·班克、迈克·杰尔希、简·杰克曼……百思买的杰弗里·塞佛兹,瑞特公司的吉姆·拉菲欧……

长期与我合作的同事格瑞丝·莱姆花了很多时间与我交流,并且在我从事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中,帮助我管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

最后,我要感谢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戴维·戈林和霍利斯·翰波,他们提供了出版本书的机会。他们拥有一支专业的队伍,编辑杰夫·基欧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质量,他的热情、评论和无数的建议使我颇有受益。此外,斯蒂芬娜·芬科斯、玛斯·巴娜一亨利和蒂诺·玛尔丰以及整个出版营销团队,都令我不胜感激。

本书有所贡献当属以上提到的各位,而瑕疵之处则全责在我。

加里·哈默

于2007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企业只有一时的成功,没有永久的成功。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总是充满挑战。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够坚持创新,那不仅难以发展,甚至生存都是问题。这部《管理大未来》值得企业家、管理者阅读。

——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第十届副委员会、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一个资金与技术问题,勿宁说是一个管理问题。不论在宏观管理,还是在微观管理领域,这个结论似乎都成立。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技能,一门艺术,有其理论、方法及工具与技巧。加里·哈默把它融会贯通地揉合在一起,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启迪,值得一读。

——郭重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默颠覆了企业管理中的条条框框,鼓励我们大胆创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持续获得企业生命力,应对21世纪的复杂环境。本书会给企业家、管理者带来深刻启发。

——王文京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中国企业在成为世界级制造商以及全面领先的企业过程中,不仅需要流程改进、产品与技术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更需要管理的自主创新。哈默教授的理论对中国企业提高管理创新能力提出了最新见解。

——麦伯良 中集集团总裁

创新是创业公司的灵魂,创新不仅仅意味着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意味着需要有创新的管理模式来实施。目前互联网已经进入社区时代,公司的管理模式也要随之变化。Google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超越微软,其背后真正的原因还是Google创新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加里·哈默颠覆了传统思维习惯,为人们带来全新管理理念冲击,发人深省并给人以启发。

——周鸿祎 奇虎公司董事长

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那些载入商业史的标杆一次次证明,管理乃成功之本。21世纪呢?“管理”似乎已不再时髦,而像一个老人的絮絮叨叨。可是,只要环顾周围的失败案例,就会发现,每个败局背后都有管理缺失的因由。《管理大未来》试图赋予21世纪的“管理”以更开放和新鲜的活力,但对中国企业来说,它的价值毋宁是再次提醒我们:欲赢得未来,先优化和创新管理。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理大未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加里·哈默//比尔·布林
译者 陈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146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京权图字01-2007-3828
版权提供者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