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探索突围岁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京郊人民公社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您想知道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请读读这部纪实笔记,就能了解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目击探索突围岁月的历史面貌。

历史,是一面镜子,应该记取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以为镜鉴。以史为鉴,这就是作者在30年后的今天,整理1977年至1978年在京郊大石河公社记下的这部笔记的初衷。读这部笔记会帮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中国农村改革勃兴的历史必然性。

内容推荐

你想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农村人民公社的真实面貌和社员的生活状态吗?这部实录性的笔记原生态地记录了1978年京郊一个公社的真实模样:有社队干部和社员的多彩人物形象;有农业和农村状况的准确调查实录;有公社社员贫困状态的真实描绘记述;有干部群众突破思想禁锢的艰辛探索征程。读这部笔记会帮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中国农村改革勃兴的历史必然性。谨以此书献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

试读章节

进驻郑王庄大队的工作组,是老干部甄三江带领的,他们进村头一天,就出了一件难断的官司。这天,甄三江到队部去跟上届工作队扶起来的党支部负责人江秋分谈工作,半路上,被一个叫王才的社员拦住了,说是要告状,甄三江问他告谁,他说,新当了官的江秋分的儿子今上午到白菜地里偷白菜,抢了两棵回了家。甄三江觉得这件事涉及到工作队要依靠的新干部江秋分,不能不重视,马上派人调查,结果,发现上午江秋分的儿子到姥姥家走亲戚了,不在村。再问王才,他改了口,说,那可能是下台干部郑云棠的小孙子,他俩戴的是同样的帽子,看走了眼。再去调查郑云棠的孙子,这孩子一口咬定说,他亲眼看见,是王才的儿子从白菜地里抱走了两棵白菜,他穿的是黄军衣,衣服长,快到膝盖了,我认得准。就这样,转了一圈,原来王才是自己派儿子偷了菜,给江家和郑家的孩子栽赃。

甄三江和工作队员们分析了这起连环案,觉得自偷白菜诬告,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试探工作队对郑王庄的王家、郑家和新上台的江秋分的态度,看工作队偏向哪一派。于是,甄三江笑笑说:雕虫小技,由他去。咱们哪,二不政策:不偏不倚;不了了之!

郑王庄大队的派性,在大石河公社颇具典型性。当年,郑王庄在大石河岸的高地上形成村庄时,就居住着郑、王两个家族,村庄起名时,郑家要命名为郑庄,王家要命名为王庄,一个老秀才提出折中意见,建议用两姓命名。两个家族的人们又在谁家的姓打头上争论不休。最后,只好清点户数,郑姓的户数略多于王姓,确定村名为郑王庄。郑王庄的农民原先种的是大石河边的河滩地,滩广人稀,尚可温饱,不想,1939年大石河发洪水,一下子把大石河以下的河滩变成了大河淀,郑王庄变成几个孤岛。从此,郑王庄的农民变成了渔民,只能驾小船以捕鱼为生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50年代兴水利,修筑大石河河堤,又修建了郑王庄泄水渠,大河淀才露出地面,成了能耕种的土地。这时,郑王庄地多人少,大石河镇又迁来一些无业游民,形成郑、王两姓以外的杂姓。不久,兴起了合作化浪潮,郑姓和王姓各吸收了几户杂姓,组织起了以郑玉棠、郑云棠为首的郑家社,以王同人、王源为首的王家社,因为过去同为渔民,社里十分单纯,连地主富农分子也没有,从大石河移来的杂姓里有几个历史不太清楚的,也不影响大局,人们一心奔着创集体家业,初级社办得颇为红火,双双评为大石河的模范社。兴起高级社后,郑家社和王家社合并成为一个大社,情况就起了变化,郑姓王姓争社里的领导权,兴起了内斗,今年郑玉棠掌了权,王家的人就抱团抵制,明年换成王同人掌权,郑家的人又纷起对抗,庄上没有地富分子呀,阶级斗争浪潮一来,就兴起一场家族斗争。到“文革”前夕搞“四清”时,郑、王两姓上台下台已经轮换了三遍。“四清”工作队离村组织领导班子时,出了绝招,决定由郑玉棠和王同人合组班子,两姓合作,再吸收杂姓的田京也进班子,形成大团结局面。不想,“文革”的风浪一来,这个凑合起来的班子被狂风暴雨冲了个七零八散。

“文革”开始后的1966年深秋,郑王庄一连出了几件大案。

9月24日,杂姓的田德明树起造反大旗造郑玉棠、王同人的反,王同人起而反击,声称田德明是参加过国民党的坏分子,田德明奋起反驳,王同人拿出了一张公安局的批条,说是公安局同意批斗坏分子田德明,决定立即召开批斗大会。当晚,把田德明揪到了批判会场,从批判发展成责骂,又从责骂发展成殴打。正当田德明被打得鼻青脸肿时,田家的哥儿们愤怒了,说这是王、郑两姓合伙欺负杂姓,呼唤了几个杂姓青年持棒大闹会场,经历了一番拳打脚踢,抢走了田德明。双方都有人挨打,批判会成了斗殴场。会后,王同人急报公社,告田家武装冲击会场。公安局为平息此案,拘留杂姓6人,审查半年。此案被称为“9·24事件”。

此案发生后,郑、王两姓与杂姓矛盾激化,王同人、郑玉棠与班子里的田京已无法共事,于是,郑、王联手,排斥田京。恰在这时,与田京同在大石河镇当过小贩的王同全揭发田京在大石河时当过国民党特务,经常汇报小贩们的言行,陷害同事。王同人拿到这份揭发材料,立即以治保委员身份召开支委会,令田京检查历史罪恶,并和郑玉棠当场撤销了田京的支委职务,勒令交待罪行。三天后,田京死在家里,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是被害,成为郑王庄的又一大案。

到1970年,郑王庄已经形成郑姓、王姓、杂姓势不两立的三大派,大队常委会由王姓控制。这天,常委会副主任王同海到一户办喜事的社员家喝酒,当晚,突然死去。有人说是醉酒而死,有人说是中毒死亡,又引起了各派争斗,成为悬案。

到粉碎“四人帮”的1976年,郑王庄的干部在派性漩涡里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沉浮,村里的几件大案,全无着落,人人都搅进了派性争斗的大大小小事件里不能自拔。

上一届学大寨工作队进村,正值粉碎“四人帮”之秋,他们大张旗鼓发动群众,意在揪出煽动派性的坏人,解决郑王庄三派对立的危局,于是,迎难而上调查郑王庄的几个悬案。他们抓住田京之死的来龙去脉不放,发现王同人非法撤销田京的职务,宣布撤职审查,是田京的重要死因,田京之死王同人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郑玉棠作为当时的支部书记,没有制止王同人的违法乱纪,也负有重大责任。正好,也查实了王同人斗田德明出示的公安局批条,是他假造的,同意撤销田京职务,勒令检查罪行的通知,也是他假造的,这就触犯刑律了。据此,县公安局拘留了王同人和郑玉棠。同时,在郑王庄开展了肃清“四人帮”流毒,反对资产阶级派性的斗争,把办事比较公道、没有卷进家族派性争斗的江秋分推举出来,主持郑王庄党支部的工作。这样,算是把郑王庄的派性争斗压下去了。自然,依然是压而不服。

我们这一届学大寨工作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驻的。不用说,工作队一进村,各派力量都会想方设法探听我们对各派人物的看法,我们要做消除派性的大团结工作,自然不能下车伊始,轻率表态。甄三江对偷白菜的小动作“不偏不倚,不了了之”的冷处理,是高明的,到底是老干部,出手不凡。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探索突围岁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京郊人民公社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昌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5206
开本 32开
页数 4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3.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