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儿童免疫力方案(0-3岁)
内容
编辑推荐

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第一个快速生长的高峰期,是大脑发育和免疫机制建立的关键期。免疫力低的孩子一般有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委靡、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本书从营养保障、体格锻炼、生活与情感关怀、环境安全及预防接种五个方面,为孩子提供全面的免疫力支持。

内容推荐

本书从营养保障、体格锻炼、生活与情感关怀、环境安全及预防接种五个方面,为孩子提供全面的免疫力支持。

阅读本书您可以了解:母乳喂养对提高孩子免疫力的作用、如何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能提高孩子免疫力的辅食添加、抚触与游泳对宝宝身体的好处、孩子的亲子游戏和情感关怀、在衣食住行中提高孩子免疫力、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四季小常识、0~3岁孩子的免疫接种程序、自费疫苗的接种办法……

目录

第1章 0~3岁婴幼儿的营养保障

 第一节 0~6个月宝宝的营养保障

母乳喂养好

母乳喂养的方法

喂奶时间的科学安排

母乳是否充足的判断方法

全方位母乳增多的方法

哺乳期母亲的营养需求

哺乳期母亲的营养保证

上班族妈妈的母乳喂养

妈妈不宜给宝宝哺乳的几种情况

母乳替代品的选择

选择奶粉时的注意事项

奶粉质量的辨别方法

奶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奶瓶的消毒

宝宝辅食的添加

辅食添加的主要原则

宝宝辅食的制作方法

给宝宝喂蛋黄的方法

宝宝贫血的预防

 第二节 7个月~1岁宝宝的营养保健

科学设计宝宝每餐饮食

宝宝对各种辅食的适应过程

宝宝断奶后的饮食

预防宝宝断奶综合征

宝宝食品的烹调方法

7~12个月断奶营养食谱举例

 第三节 1~2岁宝宝的营养保键

营养与宝宝免疫

重视宝宝的饮食心理

正确看待宝宝的食欲不佳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膳食多样化

钙的补充

维生素的补充

宝宝不宜多吃的食物

增强宝宝抗病能力的食物

食物过敏的注意事项

宝宝食谱应注意的问题

宝宝食谱举例

 第四节 2~3岁宝宝的营养保健

宝宝饮食的保健原则

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强化良好的饮食习惯

制作宝宝的膳食时应注意的问题

常用的烹调方法

培养宝宝吃蔬菜的习惯

纠正宝宝爱吃零食的坏习惯

预防宝宝早期肥胖

正确看待儿童保健品

第2章 0~3岁婴幼儿的体格锻炼

 第一节 0~6个月宝宝的体格锻炼

主要锻炼目标

日常体格锻炼内容与方法

宝宝被动操

宝宝游泳与抚触

宝宝游泳与抚触的历史

宝宝游泳与抚触的现代概念

宝宝游泳与抚触的好处

游泳的准备工作环境

游泳用具

游泳注意事项

抚触的好处

抚触的条件

抚触前的准备

抚触的手法

头部抚触

腹部抚触

四肢抚触

手指与脚趾抚触

背部抚触

臀部抚触

抚触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的一般护理

宝宝的皮肤护理

宝宝的头部护理——清除头部乳痂

宝宝的常见病护理——感冒

 第二节 7个月~1岁宝宝的体格锻炼

主要锻炼目标

体格锻炼效果判定标准

日常体格锻炼内容与方法

宝宝主、被动操

宝宝主、被动操注意事项

冷水擦浴

日光浴

日光浴的环境要求

日光浴的注意事项

随时准备的外用药

动物咬伤后家庭简易处理方法

宝宝暑热症的家庭护理措施

 第三节 1~2岁宝宝的体格锻炼

主要锻炼目标

日常体格锻炼内容与方法

游戏与锻炼相结合

宝宝身高增长规律及保健措施

眼外伤的处理办法

鼻出血的处理方法

 第四节 2~3岁宝宝的体格锻炼

身体日常体格锻炼内容与方法

利用自然因素锻炼

简易“三浴”锻炼法

注意体育锻炼后的营养

宝宝发生外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特殊宝宝的体格锻炼

第3章 0~3岁婴幼儿的情感关怀

 第一节 宝宝的生活关怀

0~6个月的生活关怀

7个月~1岁的生活关怀

1~2岁的生活关怀

2~3岁的生活关怀

 第二节 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和宝宝的健康

1~2个月的亲子游戏

3~4个月的亲子游戏

5~6个月的亲子游戏

7个月~1岁的亲子游戏

1岁~1岁半的亲子游戏

1岁半一2岁的亲子游戏

2~3岁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数则

第4章 0~3岁婴幼儿的环境安全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

自然环境

室内环境

 第二节 其他生活环境

衣食住行与宝宝免疫

春夏秋冬与宝宝免疫

第5章 0~3岁婴幼儿的预防接种

 第一节 1~6个月的预防接种

早产儿的免疫接种

乙肝疫苗——宝宝健康免疫第一针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吃“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腹泻

百白破三联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破伤风抗毒素防治破伤风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防治破伤风

流脑疫苗预防流脑

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第二节 7个月~1岁的预防接种

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流腮、风疹

乙脑疫苗预防乙脑

甲肝疫苗预防甲肝

 第三节 1~2岁的预防接种

水痘疫苗预防水痘

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

 第四节 3岁及以上儿童的预防接种

白破二联疫苗预防白喉/破伤风

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血清预防狂犬病

丙种球蛋白的接种意义

附录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方案

后记

试读章节

1.主食间的搭配

蛋白质利用率:存在于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质其中氨基酸比例与人体需要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就粮食而言,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利用率较低的食物混合,它们中所含的氨基酸便可以互相补充,使其生物利用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是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时,其生物利用率分别为60%、57%、64%;如果按23%、25%和52%的比例混合食用,其生物利用率可提高到73%。

氨基酸评分:从提高氨基酸评分的角度进行食物搭配,也是增加蛋白质吸收的方法之一。如将含蛋氨酸丰富而赖氨酸含量严重不足的玉米、小麦,与赖氨酸含量丰富而蛋氨酸含量不足的大豆等食物混合,可以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以增加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五谷杂粮的混合食用,可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人体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营养。从营养学的角度,我们提倡食用各种粥类,如:绿豆粥、红豆粥、八宝粥、玉米粥等,另外二合面、豆包、金银卷都是很好的主食搭配方法。

2.主食与副食间的搭配

主食与副食间的搭配同样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如:小麦、小米和牛肉按39%、13%、22%的比例混合食用,其蛋白质的利用率可提高到89%,从而超过其中任何一种食物的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食物性质相差越远,其氨基酸的组成差别越大,氨基酸的互补作用则更加明显,其生物利用率提高得也更加显著。另外,同时摄入的食物种类越多,互补作用也越显著。据资料报道,日本人每日食物种类要超过30种,足见他们对营养的重视。

如果我们不考虑食物间的搭配使用,就会使较多的由食物提供的蛋白质成为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肠道排出体外,而未起到应有的营养作用,只是增加了肝肾的代谢负担,对机体的健康十分不利。

3.粗细搭配

谷类从收获到食用,需经过一定的加工过程,其目的是经适当的碾磨,除去杂质和部分谷皮,以适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谷粒的谷胚及表层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素,过分提高碾磨程度,对谷类进行精度加工,将造成大量营养素的损失,对机体的健康不利。谷物中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大部分被作为粗麸除去,因而极大减少了营养素的含量。

大量的事实表明,长期食用精米(因维生素在碾磨中损失很多),可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而引发脚气病。而加工过于粗糙,则影响食物的感官性状,消化吸收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权衡各种利弊,结合个体差异的适应性及营养需求,我们对谷类的加工具有不同的出粉率要求,于是形成了主食类食物的粗细之分。加工程度较深的谷物,谷皮杂质的去除较为彻底,品尝时会令人产生细腻润滑的口感,且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而经常将加工深度不等的食物结合食用,会使人体兼得两类食物具备的优点,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强化良好的饮食习惯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或偏好,但是儿童偏食或不吃饭,原因多半归咎于平日家长没有替宝宝培养好饮食习惯。偏食宝宝的口味一般较重,喜欢吃较咸、较甜或较油腻的食物,长期下来营养素摄入不均匀,身体健康必受其影响。

对孩子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宝宝从出生起,就要养成饮食定时、定量的习惯,固定时间开饭,如果宝宝不肯吃,就收走食物,即使他饿也不要再让他吃,久而久之,宝宝便会养成定时、定量吃饭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后就一直要坚持。不要因宝宝年龄的增长就允许让他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更不要强迫他进食,以避免引起他的反感,厌恶吃饭。两餐的间隔距离不要太近,中间尽量不要给他零食。父母也可以经常和宝宝一起进餐,并表现出对各种食物都喜欢,鼓励他品尝每一样食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活动量不断增多,父母应重视宝宝水分的摄入。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因季节不同,宝宝每天的摄水量夏季约为1500毫升,冬季约为1000毫升。水分摄人可通过牛奶、菜汤、稀饭、水果、开水等进行。同时还注意宝宝的菜不可太咸。宝宝应在上午和午饭时摄人全天水量的一半或一大半,下午5点钟以后尽量少喝水或不喝水,以免晚上尿床。尤其是在夏季,宝宝活动量大,汗出得也多,下午可喝些水,但下午5点之后最好不要喝大量的水或吃西瓜等水果。P35-37

序言

生活中总有一些孩子一年到头都在感冒、发烧,每个月都要去看好几次医生。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常常忧心忡忡:“孩子经常生病,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了?”其实,人们常说的抵抗力与免疫力息息相关。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人体内执行这一功能的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负责保护身体免受细菌、病毒等传染病原的侵害,相当于身体的“安全卫士”。

无论是先天性、后天继发性还是生理性等原因引起的免疫力低下均可使孩子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保护作用。在这些情况下,机体极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而经常得病,从而加重孩子机体的消耗。免疫力低的孩子一般有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表现,生病、打针、吃药便成了家常便饭。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不良,还易诱发重大疾病。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疾病与免疫力此消彼长,也需要强有力的免疫系统支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免疫机能逐渐成熟,6个月以后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到1岁时孩子体内的抵抗水平相当于成人的60%,到3岁时已经相当于成人的80%左右了,8岁后整个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当。可见0~3岁是孩子免疫力低下的危险期。我们已经知道,免疫力低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生病。如果孩子出现如下症状的时候,可以考虑为免疫力低下:经常性地患病,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腹泻、皮肤感染等,特别是多次发生严重感染;得病后治疗效果不佳,疾病长期不愈;正常预防接种后出现严重的感染;长期服用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肿瘤、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一般认为,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力不健全是儿童生病内在的、根本的原因。那么,在此特殊时期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呢?免疫力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如:皮肤对细菌的杀灭作用)。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是人体对某一种病原体所具有的针对性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因病而异的(如: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出过麻疹的人能够抵抗麻疹病毒的侵袭)。提高孩子免疫力的措施,应从这两方面进行:首先,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条件和营养条件,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以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其次,增强特异性免疫力主要通过预防接种、隐性感染或患传染病而获得。而预防接种是提高特异性免疫力,保护易感儿童免患传染病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鉴于以上所述,本书从营养保障、体格锻炼、生活与情感关怀、环境安全及预防接种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各种方法,并采取具体到各月(年)龄段的编写方法,目的是为了方便家长翻阅使用,掌握要点,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要提醒父母,国内外有专家主张可适当地采用免疫调节剂(药物或保健品)来增强免疫力,由于它的服用对象是有先天性免疫力低下或久病体弱后天抵抗力弱的孩子,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药物特点和个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在不清楚免疫低下类型的前提下,盲目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不但会起不到效果,而且还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如:破坏免疫平衡,引起身体其他异常改变等。因此,本书未将促进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列入编写章节。

目前国内图书市场育儿书籍数不胜数,本书在立意上求新,编排上求简,内容上求实。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儿童免疫力,保障儿童身体健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

梁晓峰

后记

2008年年初,几位喜欢做事的朋友聚在一起,盘算着一年的计划时想到整合我们几个的力量,编写一本关于儿童免疫保健方面的书。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山大学彭慧的鼎力相助,帮我们整理了环境因素的初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丽杰、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郭宏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蔡剑、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田疆、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税铁军、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徐文体、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龙江、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易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袁俊等的帮助,他们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建议。

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罗会明主任医师,在百忙之中审读本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其的帮助下,得到了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主任医师作序。此外,我们还得到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曾光教授、朱保平老师、吕梅老师、马会来老师等的关心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儿童免疫力方案(0-3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苑//杨育明//陈韦冰//刘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5904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39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