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私募掘金
内容
编辑推荐

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机会在哪里?私募股权投资赚钱很容易吗?如何获得私募股权投资?揭示私募的面纱,崔凯博士与您分享《私募掘金》!

本书立足国内市场,为读者详细介绍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来世今生和风雨历程。另外作者从私募是否适合你至如何找项目、做调查、搞评估、签协议,一直到如何进行股权转让,为读者提供了既实用,又操作性很强的内容。

内容推荐

对于国人来说,“私募”在10年前绝对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今“百度”一下“私募”能找到1800多万个相关链接。新浪网首页的广告栏中,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名校私募研修班的招生信息俯拾皆是。在形形色色的沙龙中,人们似懂非懂地谈论着关于私募的话题。然而,如果问: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机会在哪里?私募股权投资赚钱很容易吗?如何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则能够明确回答这些问题的人绝对是少数。揭示私募的面纱,崔凯博士与您分享《私募掘金》!

目录

自序

上篇 认识私募

第1章 揭开私募面纱

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3

金融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11

PE投资的盈利模式/18

第2章 PE真的适合你吗?

PE凭什么大行其道?/24

PE泡沫冷思考/26

PE投资适合你吗?/32

PE投资经理:看上去很美/35

第3章 跨国PE投资机构VS本土PE投资机构

PE十年在中国/40

国际PE“赢在中国”/42

PE基金中的“四大天王”/44

本土PE投资机构的兴盛之道/48

第4章 试水并购基金

并购基金:小荷才露尖尖角/51

中国企业的管理潜力/53

凯雷收购徐工VS高盛/鼎晖收购双汇/56

弘毅:本土并购基金的先行者/63

第5章 PE辞典: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离岸公司/67

红筹上市模式/69

对赌协议/70

杠杆收购/73

LP与GP/76

下篇 私募实战

第6章 找钱:先给投资人讲故事

《基金募集说明书》框架/83

基金运行与分配/84

基金管理团队/86

钱也会变成“烫手的山芋”/87

第7章 找项目: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拓展项目源?/89

什么行业最赚钱?/91

筛选目标企业/96

第8章 尽职调查:借我一双慧眼吧!

尽职调查的过程/100

尽职调查的策略/104

律师的作用/109

如何进行现场考察?/115

第9章 企业价值评估:明码实价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121

经营价值与交易价值/125

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要素/128

第10章 合同协议:防小人不防君子

投资协议架构/133

投资协议关键事项/138

投资协议示例/14l

第11章 企业孵化:PE的价值所在

企业成长之道/145

如何审定经营计划?/147

PE投资经理能帮企业做些什么?/150

重视非正式沟通/151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152

第12章 IPO:完美的结局

明确IPO的责任与利益/158

到哪里去上市?/160

境内上市审核要点/163

上市,没有那么容易!/169

第13章 并购:现实的选择

从行业集中程度说起/173

产业投资者的算盘/174

换位思考,PE投资者要理解产业投资者的套路/177

并购退出,PE投资要未雨绸缪/178

第14章 与PE投资者共舞:企业融资攻略

融资企业的常见问题/182

重视《商业计划书》/184

《商业计划书》的常见问题/186

融资接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92

第15章 结束语:我们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再回首: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196

看“企业英雄”沦为“商场先烈”/199

中国能为这个世界贡献什么?/201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PE投资适合你吗?

企业有两种方式可以参与PE投资行业。一种是做有限合伙人,把资金投到专业PE投资机构发起的基金中。另一种是直接出来做发起合伙人,发起设立基金并在基金中进行投资。从社会化分工的角度看,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用第一种方式参与PE投资是最为稳妥和安全的做法。但是,在PE光环的诱惑和控制欲的怂恿之下,企业会找出各种借口把自己逼向第二条,也是风险更大的那条路。他们会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说辞:

·“我有闲置资金需要更高的回报。”

微软、谷歌、沃尔玛、通用汽车、美邦保险、波音、可口可乐、耐克这些公司的闲置资金肯定更多,它们同样需要回报,但是从来没有听说它们想要成立一家KKR或者黑石。把PE基金仅仅作为众多投资工具中的一个、把PE投资仅仅作为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是一个概念,直接参与发起设立PE基金管理公司、进入PE投资行业则完全是不同的另一个概念。

·“我有那么多产业经验,投资当然更有优势。”

问题是你的产业经验总得限于某个产业内吧?如果你投的就是这个产业,那根本就叫产业投资;如果你投的是这个产业之外的产业,那你又有什么优势可言?也许你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很好,但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自己可以做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那些被投资企业都有很好的朋友,他们信任我们。”

你最多能有多少个“很好的”、信任你的朋友?50个不少了吧?那是一家严肃的有规模的基金管理公司每月需要看的项目数量。PE投资是一个百里挑一、沙里淘金的过程。也许你在熟悉的50家企业中能够做成第一个案例,但是第二个、第三个又在哪里呢?

·“人我可以到外面去找。”

是的,人都是找来的,问题是你能找来什么样的人。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你自己是一个真正有经验的一流PE基金的合伙人,你觉得一家和PE十三不靠、八竿子打不着,而且家族色彩往往很浓的民营企业需要开出什么样的条件才有可能让你心动?很多投资人寄希望于PE投资经理个人能“点石成金”,笔者只能说,这世界上没有神,只有人,己所不能,何求于人?

·“我们的直觉好,看得准。”

你用10年做成一家企业,而职业投资人用10年看了1000家企业,凭什么你的直觉一定更好?如同当家长与当老师的区别:作为家长,你熟悉自己的孩子,而且你的孩子也许是个很优秀的学生,但这不能说你就等同于一个好老师。老师带过的学生要远远多于家长。很多企业家其实只熟悉自己的企业,对“外面的世界”却缺少了解。

·“我们决策快,没有那么多哕里巴嗦的事。”

专业投资人与业余投资人的区别不在于眼光和判断,更不在于智商,而仅仅在于方法论和纪律性。如果你试图用业余的办法来做专业的事,不如干脆就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爱好。

对那些铁了心想往PE投资行业里扎的企业,也许下面几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最大限度地——不敢说保证成功——避免失败:

(1)从人入手,先找到一个靠谱的团队,就像当年柳传志找到赵令欢那样。没有合适的人选,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这个时候一出手就锆,放弃什么机会都不叫错过。

(2)体外孵化,让PE投资业务从第一天起就有一个适宜它生长的平台和机制。不要让PE投资业务和其他产业业务“打包”在你的集团里。建立并打造新的独立的PE投资品牌,在企业的主业和PE投资业务之间建起一道高墙。做资本的思路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他们在买卖企业,而不是经营单一业务,他们信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产业的思路是“站在现在看未来”,务实的产业经营者不喜欢讲故事,更愿意脚踏实地,他们信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资本和做产业是不同的“心智模式”,杲在一个集团“屋檐”下,管理协同难度很大。

(3)给团队足够的激励与压力。在第一期基金中,发起企业需要投入大部分资金,但是也要让团队真金白银地投入少量资金,比如说1%——那些自己一点投资能力都没有的团队可能也不是你要找的团队,然后给团队有竞争力的投资收益分成安排。

(4)尽量为基金引入几家有限合伙人。这个时候,如果真有“很好的朋友”,也许会有帮助。如果可能,就尽量引入大牌一点、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有限合伙人。在产业领域,培养一个业务经理可能需要几十万元,但在金融领域,培养一个投资经理的成本却是数以千万元计。

P32-34

序言

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进入了产融结合的时代。“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批优秀企业的出现吸引了全球资本的关注,私募股权资本就是其中的生力军。PE投资在中国突飞猛进的标志之一,就是凯雷、KKR、橡树、贝恩、摩根、高盛等国际主流PE投资机构几乎在同一时间集聚中国。这些机构动不动演绎的几十倍投资回报的资本故事令心浮气躁的国人心湖澎湃。与这些财大气粗的跨国PE投资机构相比,中国本土PE投资机构显得历史不长、资金不够、资源少、经验不足,在博弈中蹒跚学步。于是,有人对其投以怀疑的眼光。但笔者认为,20年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中国企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同样的道理,伴随着资本时代的到来,本土PE投资机构在未来的20年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国式的辉煌”。

3年前,笔者淡出投行圈,进入亦学亦商的咨询业,但一直对PE投资保持关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真理”是在离开“棋局”后才被总结出来的,笔者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近年来,笔者有幸应邀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总裁研修班执教PE投资课程,发现关注私募的学员中少有理性成熟的PE投资经理,更多的是处于手中有钱但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的状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中国并不缺少雄才大略的战略家,现实中更稀缺的是求真务实的执行者。毕竟中国的市场环境及商业文化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的企业历经两三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市场游戏规则。然而,只有二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企业面对的是尚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商学院教材中的“金科玉律”通常告诉我们如何“中规中矩”,有时甚至是“循规蹈矩”地做企业,然而现实中,“江湖上到处都是狼”,到处都是陷阱,企业家想的往往是在险恶的市场中闪展腾挪,投机取巧,“不走寻常路”。所以,本土人士急需一本内容上适合中国国情、风格上深入浅出的PE投资书籍。基于上述情况及本人多年的实践积累,笔者于2004年尝试执笔《私募股权投资操作实务》一书,本书是在此基础上经重新架构、整理而成。

全书共分十五章,在内容编排上按照PE投资实践中的关键业务流程排序,对相关议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分析和建议,为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PE投资实施的模式和策略,书中穿插了30多个案例分析。相信本书对有理论基础但缺少实践经验的PE投资经理会有所裨益。然而,本书的读者远不局限于此。投资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此间的道理如同要回答一个问题:股票跌了,是该买入还是抛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商业规则面前,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思路与理念,而不是技术与方法。投机是PE投资获得超额回报的利器之一,但是在浮躁的心态下,人有时候会步入弃本逐末的误区。文以载道,笔者在与读者分享PE投资策略的同时,更希望以“私募”为窗口,与读者共同探讨中国企业的成长与经营之道。因此,对于致力企业扩张,需要实施对外投融资或兼并重组的经营管理者,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同时,本书也适合投资类专业方向的研究生、MBA及高年级本科生阅读。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时代已然谢幕。世界经济笼罩在阴霾之下,股市、油市、房市乃至F1赛车和好莱坞都受到波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日益高涨的居民储蓄已突破20万亿元,外汇储备更是高达2万亿美元,这些天文数字在彰显中国资金实力的同时,也反映出投资渠道的匮乏,更昭示着PE投资经理人职业道路的机遇和挑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愿与诸君共勉,并衷心祝愿大家一路好运!

崔 凯

2009年1月于上海

后记

2004年,拙作《私募股权投资操作实务》出版后,笔者收到一些读者热情的来信,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我修订再版。近年来,中国PE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股改、全流通、税费优惠、深圳创业板、人民币升值、新《合伙企业法》等财经名词已脍炙人口。然而,这种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种浮躁的心态——我们不该在看到几则PE财富神话后就一哄而上,更不该在听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后就落荒而逃。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行当是靠投机取巧获得持续发展的,更没有哪一家企业靠投机钻营建成百年老店。如果一个人抱着“赚一票就走”的心态,那么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已经演变为一场击鼓传花式的赔局。2008年9月以来,我开始重新搭建书的框架,整理资讯。很多修改工作都是在忙里偷闲的情况下完成的。我常常带着打印的书稿,在峰会论坛上“一心二用”,有些想法也是在旅途中灵光乍现整理出来。如此,《私募掘金》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有一个怪现象:“写书的人不做事,做事的人不写书。”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广博庞杂,能够执笔《私募掘金》,并不是因为笔者本人有多深的专业造诣,而是源于多年来与众多精英人士的交流心得。几年来,笔者一直和凯雷、英联、嘉诚、德汇等机构的很多朋友保持联系,大家坦诚交流,互通有无,诸君的真知灼见使笔者获益匪浅。公司里有很多经济学背景的同事,他们的视角与方法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我颇有启迪。此间,笔者先后兼任多家企业的独立董事与战略顾问,这些微观的管理实践对提升笔者对企业的认知有很大帮助。近年来,有幸与金岩石、李磊等资深人士共同执教于几所名校的总裁研修班,他们的诸多观点对笔者颇有启发。另外,在编写过程中,还通过媒体网络,吸纳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著述和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书中的很多内容不仅是笔者个人更是众多同道中人多年来共同探索投资模式的心得。在这个书籍汗牛充栋的时代,真正的好书并不多,希望这本集多位资深人士智慧于一体的作品能够成为业内人士案头一本开卷受益的书。

“布道”是学人难以割舍的情怀,咨询师本身就是个亦学亦商的职业。从业10年,笔者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看过数以百计的项目,领略过商界精英的睿智犀利,也感受过莘莘学子的创业激情。现在,能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整理成书,也是对自己十余年职场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在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还要特别感谢以下良师益友:复旦大学司春林教授百忙中为拙作执笔作序,严威和赵文轩两位同事帮助笔者做了大量文字整理工作,上海远东出版社的匡志宏副总编和沈岩编辑鼎力支持,使得本书得以出版发行。

坦率地说,笔者个人没有接受过投资理论方面的系统学习,对繁冗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模型一直敬而远之。从内容上,本书更多的是对PE投资实践的一种总结和梳理,而不是学术理论上的创新,书中观点也难免有不成熟之处。笔者衷心希望与业内同仁交流沟通,聆听批评意见。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同步出版了笔者主讲的《私募掘金》光盘一套,也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观看指止。若愿建议和商榷,请发Email至cuik007@163.com。

祝福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明天更加美好!

崔 凯

2009年1月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崔凯博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分析,揭开了私募投资的“神秘面纱”。不仅内容睿智博通,且词锋犀利风趣,既有理论的深度,又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对于有兴趣了解国内PE界的人士,这是一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私募“百宝全书”。

——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上海代表处副总裁 谢颖海

私募圈里缺少的不是浮躁的心态,而是理性的思考。《私募掘金》立足实践,特别是用私募的视角透视企业发展之道,探幽发微,观点精辟,犹如一套私募财经专栏系列,值得品读。

——美国普凯投资基金 执行董事 李德泰

《私募掘金》从一个冷静的、中立的观察者的角度剖析了私募投资行业的方方面面,崔凯博士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于处于知识饥渴状态,却又无暇咀嚼长篇巨著的业内人士而言,这本书是一份既美味又易消化的快餐。

——英国嘉诚证券中国区副总裁 陈继文

在“私募”这个专用名次红遍神州大地的同时,私募真正的运作机制和事务操作等真正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却缺乏专门的著书进行耐心的梳理和解析。崔凯博士执笔的《私募掘金》深入浅出,视角独特,环环相扣,开卷受益。

——德丰杰龙脉中国基金执行董事 李广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私募掘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68747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6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