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战与洪祸(1938年黄河花园口掘堤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国民党军为阻挡侵华日军西进,在郑州北郊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黄水泛滥,哀鸿遍野,一时震惊中外,举世瞩目。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内容推荐

徐州会战,局势恶化,危急关头,蒋介石飞赴郑州,组织兰封会战,阻挡日军西进。抗日将士拼死搏杀,战斗残酷激烈,惊心动魄,万千英雄血洒疆场。

以水代兵,致使黄河泛滥,泛区田舍荡然,一片汪洋,人民或葬身洪水,或流离失所,或冻馁而亡。花园口掘堤事件,一时震惊中外,灾情之惨重前所未有。

本书客观而详细地描述了蒋介石在危急关头怎样调集10余万军队,在豫东地区组织并指挥“兰封会战”,围攻沿陇海铁路西进的士肥原第十四师团,以及国民党军官兵怎样与日军展开一系列残酷激烈、惊心动魄的战斗。全面披露了花园口掘堤怎样从决策到实施,以及国民党当局害怕国内与国际社会舆论的谴责,如何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的种种内幕。真实地再现了黄河泛滥之后,泛区田舍荡然,一片汪洋,人民或葬身洪水,或流离失所,或冻馁而亡的悲惨情景。其中对“兰封会战”的详细介绍,为同类题材所未有。

目录

第一章 危急关头/1

1.大会战局势恶化,蒋介石飞赴郑州/2

2.豫东受敌威胁,薛岳临危受命/6

3.日军师团强渡黄河,天然防线一夜失守/11

4.鲁西南重镇菏泽陷落,师长李必蕃自杀殉国/15

5.坏消息接踵而至,蒋介石愤怒异常/20

6.蒋介石部署兰封会战,李宗仁下令放弃徐州/23

第二章 兰封鏖兵/29

1.土肥原师团孤军深入,薛伯陵下令全面进攻/30

2.宋希濂猛攻敌据点,桂永清火线分兵权/32

3.关键时刻显出谁亲谁疏,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37

4.猛攻半日便克敌,兵不在多而在精/40

5.日军东西遭夹击,敌酋率部大转移/43

6.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6

7.二将军小胜成“大捷”,桂永清报喜不报忧/48

8.日军乘隙西进,“校长”大发雷霆/51

9.救援者有功竟获罪,指挥者乱中铸大错/53

10.宋军长奉命夺回要地,马旅长杀敌壮烈牺牲/57

11.“德国将军”拒不援手,“鹰犬将军”攻城受挫/60

12.总司令亲临前线,龙师长戴罪图功/64

第三章 合围攻坚/69

1.战区长官部署东西合围,最高统帅下达歼敌命令/70

2.夺据点伤亡惨重,历血战铁路通车/75

3.胡宗南率部东进,曲兴集初战告捷/80

4.敌据点得而复失,军团长脸上无光/84

5.俞济时肩负重任,攻坚战惨烈艰难/87

6.攻击部队胜利在望,形势骤变无奈退兵/90

第四章 战局陡转/93

1.日军重兵西攻,东部防线危殆/94

2.豫东重镇归德失守,兰封战局急转直下/98

3.被动局面难逆转,蒋介石下达撤军令/101

4.十万军队大撤退,孤师奉命守开封/105

5.英雄拼死搏杀难敌众,日军多路猛攻占故都/109

第五章 以水代兵/117

1.郑州城岌岌可危,程颂云忧心忡忡/118

2.大军西撤无兵可调,秘密决策悄然出笼/12l

3.长官部计划很快获准,军政界要人早已“上书”/124

4.黄委会主任陈明掘堤利害,蒋介石嘱告“切戒妇人之仁”/128

5.掘堤地点选定赵口,“以水代兵”拉开序幕/130

6.众官兵冒雨掘堤,总司令亲自督工/133

7.三次掘堤均告失败,工兵营长高招不高/137

第六章 放出黄水/141

1.蒋师长建议获批准,熊处长连夜测地形/142

2.新八师奉命“大破坏”,守国土官兵多捐躯/147

3.蒋在珍名系花园口,指挥者走进抗战史/154

4.为活命父老赶来抗议,怕造孽百姓不愿助工/158

5.掘堤成功水流小,扩大缺口用炮轰/161

第七章 掩人耳目/167

1.黄水所至尽成泽国,蒋公密令掩盖真相/168

2.商震发布假电文,陈诚谎言骗记者/171

3.工兵奉命制造假象,军民联合表演抢堵/174

第八章 泛区击敌/181

1.敌兵被困断粮秣,我军涉水袭“孤岛”/182

2.薛岳下令歼孤敌,平民设酒毙兽兵/186

3.日军死到临头不忘淫乐,百姓男扮女装巧端敌巢/190

第九章 洪水无情/199

1.保长锣声惊百姓,政府放赈慰灾民/200

2.大难临头百姓忙逃命,浊流所至田园变汪洋/203

3.洪水袭来人惊恐,青年挺身救村邻/208

4.死里逃生仍难保命,被困灾民度日如年/213

5.泛区广大渡船少,“送命托盘”送命多/219

6.遇狂风桅折船翻,幸存者求救无门/222

7.洪水暴涨山峰将塌,灾民绝望救星忽来/229

第十章 哀鸿遍野/233

1.政府赈济僧多粥少,民众捐款杯水车薪/234

2.郑州沦为悲惨世界,火车竟成“救生之船”/238

3.求生者云集灾民聚散地,逃难人需闯多道“鬼门关”/243

4.拼命逃出泛区,转眼落入虎口/248

5.市县虽设收容所,灾民难入“幸福圈”/251

6.背井离乡逃荒路,生离死别血泪流/260

第十一章 死亡线上/271

1.饥饿无食人濒死,吃遍世间动植物/272

2.笮草雁粪成“珍品”,河滩惨状惊煞人/275

3.满街摊贩苦叫卖,食品奇特粮价高/278

4.卖尽家当为求几顿饭,一亩土地难换一斗粮/280

5.卖女鬻妻为活命,泪水哭声断人肠/283

6.被卖妇女命运悲惨,当妾做妓任人欺凌/287

7.灾区饿殍遍野,乡村十室九空/289

8.瘟疫流行欺贫弱,患者无药多丧生/293

附录/297

泛区面积及受灾人口考/297

花园口工程纪实/300

黄河花园口合龙纪念碑碑文/302

花园口合龙追记/303

“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院长张群为花园口合龙典礼题词/306

试读章节

蒋介石的“美龄号”座机和七架护航的战斗机在郑州机场次第降落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从云层中挣脱出来,金色的余晖给机场和周围的建筑物涂上了一层亮色。停机坪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参谋长晏勋甫、副参谋长张谞行等,已率众幕僚恭候多时。

程潜,字颂云,1882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长连冲。程潜资质聪敏,15岁时,赋诗作文已可援笔立就。后终生酷爱五言古诗,留下诗词数百篇。其诗古朴苍劲。雄健豪迈,以诗叙史,气魄宏大,曾被章土钊等文坛名士誉为一代钟吕之音。

1898年,程潜赴省应试,考取秀才。后又考取岳麓书院正课生,习举业以应科试。在此期间,程潜思想渐渐发生变化,认为中国大势日就危亡,非有一种大变革,不足以振起人心。“庚子之乱”后,程潜再也不能坐视列强肆意侵略中国,断然决定结束对中国经学及文学十余年的学习研究,弃文从武;于1903年春以名列第一的成绩考取湖南武备学堂,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军人生涯。

1904年,程潜赴日学习军事。不久,与黄兴、宋教仁等人结识,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翌年参加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中国同盟会,从而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8年,程潜从日本回国后,先后参加过武昌起义、讨伐袁世凯等战争。1923年2月,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程潜出任大本营军政部长。此后十余年里,程潜东征平叛,领军北伐,西征倒唐,屡经征战。1935年12月一,程潜出任参谋总长,膺二级陆军上将。“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程潜受命担任平汉线方面指挥,驰赴邢台指挥作战。1938年1月,程潜正式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驻节郑州。2月上旬,又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统一军政。

1939年5月,程潜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1940年后,他一度代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直至抗战胜利。

1949年8月,程潜与陈明仁一道在长沙率部起义。建国以后,程潜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蒋介石走出机舱,对绚烂的夕阳凝望卜瞬,然后缓步走下舷梯。当程潜等人向他走过来时,他一扫睑上的阴霾,微笑着向他们举手致意。他不愿在这些将领面前流露真实的情绪。

蒋介石和前来迎接的将领们一一握手寒暄之后,旋即在程潜的陪同下,乘坐吉普车前往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设在陇海花园陇海铁路局宿舍。自2月中旬日军占领新乡后,日军临时航空兵团一部进驻该地机场,多次出动飞机对郑州进行轰炸。程潜为确保委员长的安全,便将他安排在院内一处防空地下室下榻。

晚宴过后,蒋介石在地下室稍事休息,便叫侍卫长王世和将林蔚和刘斐找来。他对两位随员重述了他对徐州战局的担忧,以及对李宗仁是否能立即贯彻执行5月11日命令的疑虑之后,语气郑重地说:“我再三考虑,只有我亲自去徐州一趟,要李德邻赶快行动才好。你们看怎么样?”

刘斐已窥破蒋介石此语的用心,他说这番话的本意,就是他自己不想去。否则他领大家一道去就是,何必再问部下“你们看怎么样?”于是他便说:“目前徐州战场的变化难以预料,委座亲自去未免太冒险,由我们去传达委座的旨意就行了。”

林蔚也附和说:“是啊,何必委座亲自出马,我和刘斐兄去就行了嘛。”

林蔚话音刚落,蒋介石便说:“你们两人去也好。你们去同德邻说,这个是敌人的大包围,如不赶快行动,几十万大军就会丢掉的。你们还要同各级将领讲明白,要他们迅速贯彻执行我的命令。只要大家齐心合力,首先各个击破淮北、鲁西方面之敌,再对鲁南转移攻势,胜利是有把握的。”

“请委座放心,我们会督促李长官赶快行动的。”林蔚说。

“嗯,这就好。我已经叫程颂云准备了一列专车,送你们去徐州。你们一路上要当心。我马上通知沿途各站将领,要他们到车站来向你们报告情况。另外,薛伯陵也乘这列车去归德(今河南商丘)设指挥所。”蒋介石说。

林蔚和刘斐刚走,蒋介石便对王世和说:“你去叫薛伯陵来见我。”

薛岳,又名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1896年出生于广东乐昌县一个农民家庭。薛岳10岁就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1917年于武昌陆军预备学校毕业后,转入保定陆军学校深造,未及毕业,他便南下广东,参加孙中山新建立的援闽粤军,任司令部上尉参谋,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

薛岳的经历颇为复杂。他当过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营长,参加过讨伐叛军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他升任第一师师长,率部为先遣队,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他奉命追击过贺龙、朱德、叶挺等“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镇压过张太雷、叶挺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后来,他又参加过汪精卫、陈公博等人的反蒋活动,并两次参加过反蒋作战。

1933年5月,在九龙闲居的薛岳被蒋介石起用,任命为第五军军长,参加对江西共产党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翌年1月,他任北路军之第六路军总指挥,负责赣南剿共任务。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薛岳奉蒋介石之命,指挥六路军和第八纵队,跟踪追击。红军入湘后,何键任追剿军总司令,他为前敌总指挥,率部从江西到大西南,行程两万余里,转战西南数省,与红军作战。

抗日战争期间,薛岳多次参加或指挥重大战役。“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薛岳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加入左翼军战斗序列,驻节安亭,抗击日本侵略军。上海、南京沦陷后,薛岳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驻节屯溪,收容整顿队伍,深入杭、嘉、京、芜一带敌后,切断水路交通,以策应第五战区对敌作战。

花园口掘堤后,薛岳任武汉卫戍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负责指挥南浔铁路沿线和鄱阳湖沿岸的防卫,在武汉会战期间多次重创日军。翌年9月,薛岳升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并兼任湖南省主席,四次指挥长沙会战,三次挫败日军的进攻,曾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1946年4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向薛岳颁发自由勋章一枚,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张治中称薛岳为“百战名将”。

1950年,薛岳从海南岛去台湾,历任“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当徐州战局发生变化,鲁西南日军有南下企图,陇海路和豫东受敌威胁之际,蒋介石又想起了这位“老虎仔”,急调薛岳为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接到委员长的电令后,星夜驰赴武汉,随蒋介石一同飞来郑州。

在汉口,蒋介石与军令部制定了鲁西豫东地区的作战计划,即将原在鲁西作战的孙桐萱、商震、李必蕃、李英等第五战区各部,改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指挥,并在砀山、归德(今河南商丘)、兰封(今兰考)间集结新锐部队,成立第一兵团,又称鲁西兵团,尔后击灭由汶济西犯之敌。

这一作战计划制定之后,蒋介石立即电令第八军、第六十四军、第七十一军、第七十四军,于5月11日之前到达兰封一归德一砀山一线集结,同时将这一作战计划的要旨电谕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  至于第一兵团的详细作战方案,蒋介石也已同薛岳进行过仔细的策划。他对薛岳的军事指挥才能还是十分器重的。

但是,鲁西之敌未待歼灭,土肥原师团竞已渡过黄河,进逼菏泽。两三天前拟定的作战方案,已不能适应战局的迅速变化。蒋介石不得不做下一步考虑。在离开武汉之前,他已有了一个歼灭土肥原师团的腹案,当然,要将这一腹案付诸实施,还需调集更多的兵力,等待比较成熟的时机。

P6-9

序言

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本侵略军西进,在郑州北郊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从而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受灾,黄水泛滥面积达54000多平方公里,造成89万多人死亡,1200多万人流离失所,财产损失达95280多亿元。

花园口掘堤事件,一时震惊中外,其灾情之惨重,令举世瞩目。

本书客观而详细地描述了蒋介石在危急关头怎样调集10余万军队,在豫东地区组织并指挥“兰封会战”,围攻沿陇海铁路西进的士肥原第十四师团,以及国民党军官兵怎样与日军展开一系列残酷激烈、惊心动魄的战斗。全面披露了花园口掘堤怎样从决策到实施,以及国民党当局害怕国内与国际社会舆论的谴责,如何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的种种内幕。真实地再现了黄河泛滥之后,泛区田舍荡然,一片汪洋,人民或葬身洪水,或流离失所,或冻馁而亡的悲惨情景。其中对“兰封会战”的详细介绍,为同类题材所未有。

全书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黄河花园口掘堤的前前后后,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战与洪祸(1938年黄河花园口掘堤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桑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420203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9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220.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