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宝春秋系列之青铜篇。该书试图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多元链接,来整合复原经过严格遴选的属于“国之重宝”的21件(组)青铜器皿的流变历史。全书严格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序列与青铜器器类的客观组合规律,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三位于一体,且收入大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图片,纵横开合,峰回路转。
| 图书 | 国宝春秋(青铜篇)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宝春秋系列之青铜篇。该书试图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多元链接,来整合复原经过严格遴选的属于“国之重宝”的21件(组)青铜器皿的流变历史。全书严格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序列与青铜器器类的客观组合规律,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三位于一体,且收入大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图片,纵横开合,峰回路转。 内容推荐 王权塑造的青铜器素以独膺“国之重宝”桂冠的地位而享誉艺苑;“藏礼:于器”的创作思想赋予其更加深邃的人文内涵与更为丰富的历史层面。追逐“重宝”并享受人文,千百年来不断演绎了无数坎坷曲折的流变沧桑,勾勒出滞重沉雄的一脉历史轨迹;抚摸历史与记忆轨迹,多种源头的观察视角曾着力缀合了已经飘逝的许多历史碎片。本书试图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多元链接,来整合复原经过严格遴选的属于“国之重宝”的21件(组)青铜器皿的流变历史,严格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序列与青铜器器类的客观组合规律,紧紧把握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三位一体”的写作笔调,着力羼入大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图片,纵横开合,峰回路转。既气魄雄浑,又细腻婉转。具有极强的历史感染力、艺术熏陶力以及视觉冲击力。 目录 司母戊鼎流徙的另一种视域 王国重器从这里流出 血色迁移 追寻函皇父 劫难掠过金村 流绪在新郑 大梦浑源 锄头下的戈国 那年那月斗鸡台 烟雨朱家集 说不尽的毛公鼎 铁马啸啸向虢盘 态鼎与态斋 回眸散氏盘 最忆风尘是双鼎 向福开森致敬 雾满小盂鼎 沧桑出凤翔 渭水渤海两无伤 鹰飞弗利尔 大吕是景云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国宝春秋(青铜篇)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罗宏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49613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3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1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西 |
| 长 | 210 |
| 宽 | 151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