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研究宦官铸钟的图书。是在对北京地区现存明代宦官所铸古钟调查的基础上,对宦官这一特殊群体及与钟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所作的探讨与研究。
作为阉人,宦官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生理特征。作为宦官,阉人又具有不同于普通官员的特殊身份。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宦官已消失不在,而宦官制度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图书 | 皇城的晚钟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研究宦官铸钟的图书。是在对北京地区现存明代宦官所铸古钟调查的基础上,对宦官这一特殊群体及与钟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所作的探讨与研究。 作为阉人,宦官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生理特征。作为宦官,阉人又具有不同于普通官员的特殊身份。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宦官已消失不在,而宦官制度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内容推荐 历史上,中国的宦官制度始终与君主专制制度联系在一起,宦官制度已经成为专制君权的重要象征之一。随着象征性意义的加深,愈发体现出只有实行宦官制度,才能体现出君主的威严。因此,作为专制君权的一种象征物,不管朝代如何更换,宦官制度始终被沿袭、继承下来。而宦官作为具象的个体,从他被阉割的那天起,苦痛和悲哀即由此而生矣! 对于被阉割的人来说,苦痛和悲哀也是永远的。 纵观中国历史,从第一个封建帝王秦始皇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帝王宣统结束,宦官就一直伴君左右,在皇宫内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从未离开。 本书利用宦官史方面的资料,揭开宦官神秘的面纱,了解宦官们内心深处痛楚与无奈的同时,更想透过表象,从人性本质问题的角度,力图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去阐释和认识在这些表象之后,宦官们的生存追求与行为的狂狷。 目录 代序 一、人之阉——宦官 (一)宦官的称谓及职守 (二)生理阉割 (三)心理阉割 (四)亦官亦宦的身份 二、明代宦官 (一)宦官的使用 (二)二十四衙门 (三)司礼监的重要地位 (四)明代宦官事略 三、宦官与佛教 (一)崇信佛教 (二)修建寺庙 (三)皇宫中的宗教气氛 (四)谋求现世及来世的净土 四、宦官与钟 (一)君主神物与圣器 (二)宦官铸钟知多少 (三)铸钟祈求来世福报 (四)古钟文化中的独特现象 五、阉割与生殖崇拜 (一)神圣的性崇拜 (二)生殖崇拜 (三)宦官与生殖崇拜 (四)钟之母体源者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二)生理阉割 生理之阉。宦官最主要的生理特征,即是被阉割之人。由于丧失了生殖器官和生殖机能,宦官在生理上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正常男人之处。 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男性幼年被阉割,则会阻断某些第二性征的出现。成年被阉割,男性所有的性器官也会因之退化。宦官的整体形象呈不男不女状,时常使人产生女扮男装的错觉,尤其是中年以后的宦官,尤像男装的老妇。宦官的肌肤容易松弛,面部皱纹多,一般没有男性所特有的胡须,整个人看上去要比实际的年龄更显衰老的多。 而宦官的产生,源于阉割术的出现。 1.古代阉割术的滥觞 在中国,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可能就已经产生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和行为,原始人类把阉割其他同性的生殖器,作为是性竞争和追求崇拜的一种手段。因为在一些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存中,常常发现有以陶或石制作的男性生殖器模型,即“陶且”、“石且”。 这些有的是阴茎的模型,有的则是包括阴茎、阴囊的较完整的男性生殖器的模型。“陶且、石且的出现,学术界一般认为此系原始人类崇拜男性生殖器(即男性祖先)的一种现象,是父系原始社会确立的明显标志之一。这种看法无疑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现实的。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陶且、石且的出现,也表明原始人类已产生了将生殖器与男性躯体相分离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当然也就极有可能将其付诸实践,产生阉割男性生殖器的实际行为。”这是原始社会后期所实行的阉割男性生殖器的行为现象,而人们真正有意识地将阉割作为一种刑罚来使用,应是缘于古代宫刑的出现。 历史上,宫刑作为一种刑罚方式,大约出现于夏商时期。在一些历史文献中,记载有在夏代之前的尧、舜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宫刑的刑法方式。 对男性生殖器的阉割,称为阉割术,又称去势。是一种残酷而侮辱人格的刑罚,仅次于死刑。但是,受到阉割的人所受到的折磨与痛苦远远超过了死刑者。受死刑的人,只是受到一时的皮肉之苦,一死即休。受到阉割的人则不同,不仅在肉体上要受到切肤之痛的摧残,而且在精神上更要继续受到长期痛苦的折磨。 古代没有科学的麻醉术,被阉割的人都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实行阉割的,痛苦之状难以想象。据记载,阉割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生殖器官连根割掉;一种是把睾丸挤破,使之不能产生精液。在古代采用前一种阉割方法的居多,去势后被阉割的人也就失去了男性的特征。 汉代受到宫刑的人,行刑后会置于蚕室养伤。蚕室是养蚕的地方,养蚕要蓄火以保持一定的温度,故蚕室内很暖和。受宫刑者畏风,要在蚕室里养一百天,伤口才能愈合,因此汉代流行蚕室。据《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记载:“诏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注》:“蚕室,宫刑狱名。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 据明代的野史记载,北京城中有一处专门作阉割手术的地方叫“厂子”,位于紫禁城的西华门外,这里面有数名“刀子匠”,主持其事的人都是得到朝廷认可家族世传的,他们的职业就是制造宦官。具体过程是在履行了必要手续和收取一定的费用之后,阉割手术即可进行。其中有重要的一项是订立生死文书,写明系自愿净身。生死不管,免得手术出现问题惹出麻烦来。手术费是每人白银六两,但来做阉割手术的人中穷人居多,大多数人无法付现银,因此要有担保人,手术费可以事后补交。 《万历野获编》对阉割事亦有记载:“按宋制,凡愿宫者,先于兵部报名,自择旺相吉日阉之。兵部纪其日上奏验明,待创愈,纳之内廷。其后宦者得官,即以阉之日为诞辰。一切星壬算命,竞用此日支干。” 受到宫刑阉割人的痛苦感受,见于早期文献的记载并不多,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清末一些太监回忆录中。得到一些被阉割之人回忆的摘要记载。 清末的太监马德清回忆:“我九岁那一年。大概是光绪三十一年,有一天,我父亲哄着我,把我按在铺上,亲自下手给我净身。那可真把我疼坏了,也吓坏了。疼得我不知道昏过去多少次。这件事,我从来不愿意对人讲。我并不是害羞,实在是太痛苦了。……那年头,没有麻药。没有什么注射针、止血药那一类东西,硬把一个欢蹦乱跳的孩子按在那儿,把他的要命的器官从他的身上割下去,那个孩子该多么疼啊!一根根脉通着心,心疼得简直要从嘴里跳出来了。……要经过一百天,所以要常常换药。说实在的,哪里是换药呢,不过是涂着白蜡、香油、花椒粉的绵纸儿,每一次换药都把人疼得死去活来。” 清末太监任福田回忆:“那年头,做父亲的亲自下手给儿子净身,终究是不多见的,大多数人把子弟送到专门干这种营生的地方去净身。光绪二十几年前。在北京专门干这种营生的,有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这两家的家主都是清朝的七品官。他们每年按四季,每一季给宫里的总管内务府送四十名太监。净身一类的‘手续’,全部由他们两家包办了。他们积有多年的经验,而且有一套设备,比起马德清老先生的父亲,手段倒是利落多了。但是,挨整治的人也是疼得死去活来,因为这两家也没有什么止痛、止血的灵丹妙药。那动手术的刀子,不过是在火上烧一烧就算消毒了。” 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使得阉割手术的死亡率很高,一般的死亡原因都与术后的并发症有关。 P15-18 序言 这是一本研究宦官铸钟的图书。是在对北京地区现存明代宦官所铸古钟调查的基础上,对宦官这一特殊群体及与钟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所作的探讨与研究。 作为阉人,宦官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生理特征。作为宦官,阉人又具有不同于普通官员的特殊身份。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宦官已消失不在,而宦官制度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对于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的研究,笔者读到叶舒宪先生在《阉割与狂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命题,即:人是阉割动物。“作为这一理论命题得以成立之基础的,是如下两种众所周知的经验事实:其一,在宇宙间所有物种当中,人是唯一能够有意识地自我改变性别特征的动物,其所用以改变特征的技术手段为阉割。其二,在宇宙间所有物种当中,人又是唯一能够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去对其他物种施以阉割术的动物。”这种唯有人具有的现象。集中在被阉割的人——宦官身上,该割还是不该割,都引发我们去探讨。 在中国,阉割术的产生渊源久远,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就已经产生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和行为。原始人类把阉割其他同性的生殖器,作为性竞争的一种手段。但真正有意识地出于自身利益,把阉割当做惩罚人的一种手段时,上古的宫刑应该是其缘起。 据考证,宫刑最初的作用是为了惩罚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宫”,由此也可知宫刑应是在一夫一妻制出现后的事,否则就不可能存在着所谓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的惩罚。这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中还存在着原始时代的初民对生殖器崇拜的印痕与影响,他们认为生殖器的价值仅次于头颅,阉割是对人最重的惩罚。随着奴隶社会的建立,宫刑使用范围的扩大,宦官制度也逐渐形成,中国宫廷中使用的阉人数量、持续时间、制度完备,在世界史上都堪称之最。而遭受宫刑者,不仅要忍受被阉割肉体的巨大创痛,还要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既丧失了作为男人的尊严,也永远失去了婚媾天伦、生儿育女的能力,成为人类史上最悲惨的人。因此,历史上宦官以及与宦官有关的人物和事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宦官的评价,使得宦官多处于一种被鄙视的地位,即使是在历史上曾经做出很多积极贡献的宦官,在各种正统的史籍、文献里对他们的记载都很少。究其原因,有一点正如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先生所说。中国“历史大都是宦官的对头们写的,结果很多替国家工作得很好的宦官,都没有被载入史册。因此,对于史官们所记述的有关宦官活动的阴暗面,应当采取保留的态度。”时至今日,在世俗人们的眼中,宦官仍然有着一种神秘感,人们可能更多的还是在以猎奇心理关注宦官身体生理上与常人的不同。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研究有关宦官的历史问题时,是否可以更多一些从积极意义上入手呢? 近几年来,笔者在参与对北京地区所存明代宦官铸钟状况调查时,查阅了不少有关宦官方面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对明代宦官铸钟的认识与研究,也因此积累了一些素材。基于此,笔者在利用宦官史方面的资料,揭开宦官神秘的面纱,了解宦官们内心深处痛楚与无奈的同时,更想透过表象,从人性本质问题的角度,力图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去阐释和认识在这些表象之后,宦官们的生存追求与行为的狂狷,这些也是撰写此书的初衷。 历史上,中国的宦官制度始终与君主专制制度联系在一起,宦官制度已经成为专制君权的重要象征之一。随着象征性意义的加深,愈发体现出只有实行宦官制度,才能体现出君主的威严。因此,作为专制君权的一种象征物,不管朝代如何更换,宦官制度始终被沿袭、继承下来。而宦官作为具象的个体,从他被阉割的那天起,苦痛和悲哀即由此而生矣! 对于被阉割的人来说,苦痛和悲哀也是永远的。 纵观中国历史,从第一个封建帝王秦始皇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帝王宣统结束,宦官就一直伴君左右,在皇宫内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从未离开。 钟声始终在皇城内回响…… 于弢 2007年7月4日 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皇城的晚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929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4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1.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