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情绪与需要”的专著,书中通过代表人物、年代、核心哲学来区别心理治疗流派,关注心理治疗的情绪模式。作者采用这种方式作为探索情绪的框架,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反映了情绪的不同分化形式。
| 图书 | 情绪与需要/心理治疗核心概念系列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情绪与需要”的专著,书中通过代表人物、年代、核心哲学来区别心理治疗流派,关注心理治疗的情绪模式。作者采用这种方式作为探索情绪的框架,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反映了情绪的不同分化形式。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代表人物、年代、核心哲学来区别心理治疗流派,关注心理治疗的情绪模式。我们采用这种方式作为探索情绪的框架,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反映了情绪的不同分化形式。 不同观点的复杂性既反映了情绪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心理治疗所需努力的复杂性。如果心理治疗不兼顾这个多元性,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代表人类生活的情绪和需要的多样性。 督导关系和治疗关系之间的相似过程,证明需要重视情绪。尤其当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关系更加公开时,被督导者害怕在督导中被耻笑或暴露脆弱,督导者要有相应的协调。 目录 第1章 需要和情绪 引言 理性与感性 需要、情绪及表现形式 治疗任务 文化中的需要和情绪 小结 第2章 情绪起源 引言 联盟阶段 初次晤谈 依恋、丧失和协调:早年焦虑的动力特征 创伤、失败和虚无 与苏珊共情失败:爱与恨 内心和环境因素 情结和叩结 集体和文化的情绪和需要 小结 第3章 情绪的互动 引言 危险的联络 觉察改变的需要和动机 进入社会化世界 调适与释放 与假性自体互动 脱掉假性白体 通过真诚的觉察培养情绪的识别能力 激活情绪和需要:内疚、体面和耻感 权力、性欲与性能力 权力、权威与认同 苏珊面对苏珊 小结:社会自我 通过交流达到情绪成熟 第4章 情绪的升华 引言 前个人与超个人的需要和情绪 中年:焦虑、悲伤和意义 不顾一切寻找苏珊 启动、降落和阈限 绝望、憎恨和爱 情绪与需要:治疗关系的特征 爱、性爱和心灵 轮回 小结 第5章 情绪与整合 引言 总结 理论解构 结尾:情绪和需要日臻完善 对培训和督导的启示 尾声:一种解构对话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情绪与需要/心理治疗核心概念系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朗恩//珂瑞丝 |
| 译者 | 潘成英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6179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5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3 |
| 出版时间 | 2008-08-01 |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R749.0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0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6-0465 |
| 版权提供者 | McGraw-Hill公司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