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中国古典文化珍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本书通过一些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广泛地反映了清代社会现实,描摹人情世态,抒发人生感慨,传布劝善之道。不论从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的层面,还是从文学层面去观照它,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具有价值的意义。本书为白话全译本。

内容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本书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迫录见闻”、“时作杂记”,却非“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其指导思想是“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至晚辈、仆人、士兵等。所记内容,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地方风情、宦海变幻,诗词文章、典章名物、医卜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目录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 如是我闻(一)

卷八 如是我闻(二)

卷九 如是我闻(三)

卷十 如是我闻(四)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

试读章节

北村的郑苏仙,一天在梦中到了冥府,看见阎罗王正在审讯被囚的鬼魂。有一位邻村老妇人来到殿前。阎罗王见了,立即改换一副笑脸,拱手相迎,又赐给一杯茶。随后命令下属官吏赶快送她到人间一个好地方去投生。郑苏仙偷偷问身旁的冥吏:“这位农家老妇人有什么功德?冥吏说:“这老妇人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损人利己的心。利己之心,即使是贤士大夫,也有人难以避免。然而,追求利己的人必定要损害别人,种种诡诈奸巧行为便从这里发生出来,种种诬陷冤屈事件也在这里制造出来;甚至遗臭万年,流毒四海,都是由于这利己私念害的。这位农村妇女能够自己控制私心,读书讲学的儒生们站在她的面前,很多人会面有愧色的。冥王对她格外尊重,这又何必奇怪!”郑苏仙一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听了这番话心中一惊,立即醒了。郑苏仙又说:在农妇到阎罗殿以前,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都是只喝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阎罗王微微一笑,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下至管理驿站、河闸的小官,都有兴利除弊的事情应该去办理。只是不贪图钱物就算好官,那么在公堂上设立一个木头人,连一杯水都不喝,岂不是比君更好吗?”这位官员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阎罗王说:“你一生处处谋求保全自身。某件狱案,你为了避免嫌疑,应当发言却闭口不讲,这不是有负于民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和责任重大,应该去办却没有去办,这不是对不起国家吗?三年考查政绩的制度是什么意思?没有功绩,就是有罪过哪!”官员听后,傲慢神气一落千丈,立刻显得敬畏不安起来。阎罗王慢慢地打量着他的尴尬状态,笑着说:“我不过是怪你盛气凌人罢了。平心而论,你还算个三、四等的好官,转生之后还丢不了乌纱帽。”接着催促冥吏送到转轮王那里去转生。根据这两件事情,可知鬼神对于人心深处的细微隐私都能窥破,就是贤人的一点儿私心杂念,也不免受到责备。“相在尔室”这句话,是可信无疑的。

雍正壬子年,有一官宦人家的儿媳,平日表现很贤惠,从来不与公婆争吵。突然雷电穿窗入室,如同火光激射,雷电击中穿透其心,在左胁打出一个血洞。她的丈夫也遭到了雷火烧灼,脊背到臀部烧得焦黑,昏迷过去,只是还没断气。过了好长时间,他才苏醒过来,看着媳妇的尸体,涕泣说:“我的性情刚烈,与母亲发生争执或许是有的。你不过私下对我诉说抑郁之情,只是背着灯光偷偷擦泪而已,为什么雷神误击你呢?”说这话,可见他不懂法律严惩主谋的原则在冥间和人世都是一样的。

无云和尚,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康熙年间,他投居于河间的资胜寺中,终日默坐无语,有人和他说话也不回答。一天,他忽然登上禅床,用界尺猛一拍案,就安静地与世长辞了。人们见案上有一偈帖,写道:“削发辞家净六尘,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有周公孔圣人。”佛家讲究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宗旨接近讲究“兼爱”的墨家;这个无云和尚却只顾“自家”之身,与“一毛不拔”的杨朱学派比较接近。

宁波的吴生,好风流游荡,眠花宿柳。后来他爱上了一个孤女,时常与狐女幽会,不过仍然出入于烟花柳巷,贪恋青楼女子。一天,狐女请求他说:“我有‘幻化’的本领,凡是郎君所爱的美女,我见她一面就能变成她的身貌。而且,只要郎君心中一动思念,想要哪一位哪一位就会应念而至,根本不用郎君开口告诉我。这不比郎君到青楼用黄金买笑好得多吗?”吴生答应试一试,果然是顷刻变换了形貌,与真的毫无区别。从此,吴生也就不再前往青楼寻欢。一次,吴生对狐女说:“眠花藉柳,美人随意变换着前来侍奉,真是太令人惬意了。可惜是幻化出来的,思想意识中毕竟存在着一层隔膜。”狐女说:“郎君错了。声色娱乐,本来就是雷电发出的光,岩石进出的火。哪里只是我按照某美女的身貌进行幻化,就是她某美女同样也是幻化。哪里只是某美女幻化,就是我本身也是幻化的。进一步说,千百年来的名姬艳女,都是幻化。人世间的白杨绿草,黄土青山,哪一处不是自古以来的歌舞场。一忽儿男女缠绵,行云布雨;一忽儿埋香葬玉,别鹤离鸾。都不过是在曲伸一下胳臂的顷刻之间所发生的事情而已。这短暂美好的双方结合,有的用时刻计算,有的用天数计算,有的用月数计算,有的用年数计算,不管用什么计算,最终总有诀别的期限。到诀别之时,相聚几十年分手的也罢,暂遇片刻分手的也罢,同样都是悬崖撒手,转眼成空了。在青楼之中,搂着翠的,偎着红的,不都是恍如春梦吗?即使是夙缘很深,海誓山盟,终身聚首的伴侣,也做不到红颜不改。随着日月推移,满脸皱纹,一头白发,同一个人的身貌也就不是以往的情况了。那么以往如花似玉的脸蛋儿,也可以称为幻化。由此看来,哪里只是我在仿效某个其他美女进行幻化!”吴生一听,恍然大悟。几年以后,狐女辞别走了。吴生竞绝迹青楼,不再做狭邪游。

交河的及孺爱、青县的张文甫,都是老年儒生,同在献县授徒讲学。一天晚上,二位先生在南村和北村之间散步,赏月观星,渐渐地就远离了学馆,来到一片草木丛生、寂寞荒凉的原野。张文甫心里害怕,想回去,对及孺爱说:“废墟坟墓中有许多鬼,此地不可久留。”正说着,忽然有位老翁手扶拐仗来到面前,旋礼请二人坐下说话。老翁说:“世上哪有鬼,难道没听说阮瞻之论吗?二位先生是儒家读书人,为何要信释氏的胡说八道!”接着阐发宋代程朱学派关于二气屈伸的理论,讲解通达,论证明确,条理清楚,文辞流畅。二位先生听着,连连点头称赞,叹佩宋儒掌握了大道的真谛。二位先生只顾与老翁谈论理学,竞忘记了问他的姓名。这时有几辆大车从远处驶来,牛铃之声非常响亮。老翁立刻敛衣起身,说:“我这黄泉之下的人,寂寞得太久了。如果不说无鬼论,就不能挽留二位先生进行长谈。现在马上就要分手,谨以实相告,望二位切勿惊讶,不要认为我是有意捉弄生人的鬼魂。”眨眼之间,老翁就不见了。二位先生散步的区域没有读书人,只有董空如先生的坟墓比较靠近,老翁大概就是董先生的灵魂吧。

河间唐生,喜欢捉弄人。至今当地人还能讲出他的许多故事,人们所说的“唐啸子”就是指的唐生。有一位私塾老师好讲论世上无鬼,曾经说:“阮瞻遇见鬼,哪有这等事情,和尚师徒们妄造流言蜚语罢了。”唐生听见这话,夜间摸进私塾,朝塾师窗上洒土,又“呜呜”学鬼叫,敲击塾师的门。塾师惊问他是谁,唐生鬼腔怪调地回答:“我是‘二气’生出来的‘良能’。”塾师一听大恐,一头钻入被子,双腿战抖起来。又让两个学生守在身边,一直守到天明。次日,塾师因受惊吓,浑身无力,只得卧床不起。朋友前来探问,他只是呻吟着说:“有鬼。”不久,人们知道了夜间学塾发生的事是唐生干的,都拍掌大笑。但是,从此以后私塾鬼魅大作,抛瓦掷石,摇门敲窗,没有一夜不闹鬼。起初,塾师还以为又是假鬼唐生来捣乱,后来仔细观察,才知道不是唐生,而是真正的鬼。塾师不堪鬼怪骚扰,终于扔下私塾搬走了。大概塾师遭受惊恐之后,又加上惭愧,已经气虚,狐妖乘虚而入,才导致鬼魅大作的结果。所谓“妖由人兴”,就是这个道理。

天津有一孝廉,与几个朋友到郊外春游,都是一些轻薄少年。他们见柳阴中有一位少妇骑驴路过,欺负人家单行无伴,就群逐驴后,流言调戏。少妇闭口不理睬,只是鞭打驴子疾行,试图摆脱纠缠。可是,这群轻薄少年仍然穷追不舍。有两三个跑得快,最先追到骑驴少妇面前。少妇忽然跳下驴来,含情脉脉地开口讲话,看上去她好像很喜欢风流少年们对自己的追逐。不一会儿,孝廉和其他三四个人也追了上来。他一看,少妇正是他的妻子。孝廉暗自寻思,自己的妻子不会骑驴,况且这天也没有什么道理要到郊外来。他既疑惑又气愤,便上前责问。可是妻子不予理睬,继续与少年们嬉笑调情。孝廉怒气汹涌,挽袖奋掌,要狠掴妻子的粉面。忽然妻子飞身跨上驴背,变成了另外一副相貌,举鞭指着孝廉责骂:“见到别人的媳妇,就百般调戏侮辱;见是自己的媳妇,就恼恨到这种地步。你枉读圣贤书,连一个‘恕’字还没能理解,是如何窃取了‘孝廉’的美称?”斥骂完毕,径自骑驴走了。孝廉面色灰白,僵立在路边,吓得几乎不会抬腿走路。人们始终无法知道骑驴的少妇是个什么鬼魅。

德州人田白岩说:有位额都统,在云南、贵州交界的山地行走,看见一个道士把一个美丽女子按在大石上,正要剖腹挖她的心。女子哀声呼救,万分危急。额都统急忙催马驰奔上前,猛然格开了道士的手。石上美女一声长嚎,化为火光飞去。道士急得连连顿足,说:“你坏了我的大事!这个妖精已经用美色害死一百多人,因此要将她捕杀,为民除害。但她已经摄取了许多精髓,日久年深,通了灵性,即使砍头她的真灵也能逃走,所以必须剖腹剜心,才可彻底消灭。你今天放走她,就又贻患无穷了。这好比可怜一只猛虎的性命,把虎放到深山里去,那些山泽丛林中的麋鹿们,不知要有多少撞入虎口丧命。”说罢,将匕首放在匣子里,恨恨地渡过山间溪水走了。这大概是田白岩的寓言,讽刺所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做官窍门。姑息宽容贪官,自以为积了阴功,别人也称之为宽厚长者,而对于穷苦的人民卖妻鬻子毫不在意,这种“长者”于国于民有何用处!

献县县衙有一个小吏王某,精通刑律诉讼,善于巧取当事人的钱财。然而,每当他有点积蓄时,必定发生一件意外事故将钱财耗去。县城隍庙有个道童。一天夜静更深,道童在庙内行走,见两个鬼吏正在手持帐簿核算帐目。其中一个说:“他今年积蓄比较多,该用什么办法勾销呢?”说完低头沉思。另一个说:“一个翠云就够了,用不着麻烦曲折。”人们在城隍庙中常常遇见鬼,道童也早已司空见惯,因此见二鬼核帐也不害怕,只是不知翠云是谁,也不知要为什么人勾销积蓄。不久,有一位名叫翠云的小妓女来到县城,很快就博得了县吏王某的超常嬖爱。王某在小翠身上耗费了八九成积蓄,又染上了恶疮,破费了许多医药钱,等到病疮痊愈,所有积蓄已经荡然无存。有人对王某平生巧取的钱财作估计,仅屈指可数的巨额款项,就大约有三、四万金。可是,后来王某发狂疯疾暴死,竟连棺材都没有。

陈云亭舍人说:有位台湾使官奉命出使,途中宿于驿站的馆舍中,见一个美女登墙向下窥视,当即出门叱责搜索,可是美人却不见了。半夜,使官听见室内有清脆的撞击声,睁眼一看,原来是瓦块投掷在床头枕边。使官大怒,问:“是什么妖魅,胆敢侵辱天使?”窗外高声回答:“你的禄命重大,我躲避不及,遭到你的叱呵搜索,我恐怕因为这件事还要受到神的谴责,一直惴惴不安。可你睡在床上却萌生邪念,误以为我是驿卒的女儿,盘算着日后纳我为妾。人心一动,鬼神便知。你这是以邪念自召邪气,神不能责怪我,所以我要投瓦报复你。你发什么火儿呢?”使官无言回答,大为惭愧,没有等到天亮,就整装出发,急急忙忙离开了驿站。

御史叶旅亭的宅院里,忽然出现了狐妖,光天化日之下就和人对话,强迫叶家把宅院让给狐家居住。狐妖们骚扰宅院,捉弄家人,以至于杯盘自己跳舞,床桌自己走路,纷纷攘攘,合宅不宁。叶旅亭无奈,便请来了会伏狐的张真人。真人委交法官驱狐。先书写一张符书,符书刚一张挂就被撕裂;接着又给京都城隍发送了文书,也毫无效果。法官说:“这必定是天狐,非‘拜章’请天神降服不可。”于是举办了七天道场。到第三天的时候,狐妖还在诟骂。到第四天,就软言求和了。叶旅亭不愿与狐妖结仇,也请求不要再继续进行下去。真人说:‘章’既已拜,不能追回了。”到第七天,忽然听到格斗的兵器声,门窗破碎,器物多损,到傍晚。时战斗还未停止。法官又传檄召其他神前来助战,结果狐妖被擒,装进瓶子,埋在了广渠门外。我曾经问张真人驱役鬼神的根源奥妙,真人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所以然,只不过按照道法行事而已。大体上鬼神都受印信的指挥,而符篆则由法官掌握。真人如同官长,法官如同属吏。真人没有法官不能造出符篆,法官没有真人的印信符篆也不灵。作法驱除鬼妖的过程中有灵与不灵的现象,就如同世间各级官署的行文奏章,有的批准了,有的驳回了,不是每项都能批准执行。”这话倒是很近乎情理的。我又问他:“假设你单身一人在空宅深山中,突然遇见妖精鬼魅,能够制伏他们吗?”真人说:“这好比国家大员行路,一般的劫盗自然也就躲避逃匿了。但如果有无知的强盗猖獗起来,进行突然冒犯,大员尽管手握兵符,来不及征调军队,一时也是无可奈何的。”这话也很诚实。可见,一切过于神奇的传说,都是附会出来的。

……

P4-7

序言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名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今河北献县)。乾隆十九年进士,由编修、翰林院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清代学问,至乾嘉而称为极盛,出现许多鸿儒博学,以儒家经书(兼及史部)为研究对象,考证字音、字义、名物、制度、版本等,开辟出小学(语言文字学)、金石、辑逸、校勘等辅助学科;大多考据精核,穷源溯委,词必有徵,由此形成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至今学术界提起“乾喜学派”,仍是如雷贯耳。纪昀平生活动,事业成就,皆在乾隆、嘉庆年间。就在那个国学兴盛、人才济济的时代,纪昀以“学问优”而为乾隆皇帝所赏识,被委任为编修《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试想若非胸罗星宿、笔补造化者,岂能凌驾一代,膺此重任?而纪昀确实不负众望,他囊括典经,牢笼述作,斟酌圣贤,剖破毫发,最终修成光前绝后的鸿文巨制。其倾注一生心血所撰的《四库全书总目题要》,尤为研究国学者必读之作。《清史稿》评纪昀说:“昀学问渊通。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铜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写成的笔记小说。原为五种,即《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陆续写成。每一种书成后,还未最终定稿,即被市廛书坊盗印窃刊,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纪昀表示“非所愿也”,但无可奈何,无法阻止。可知此书在当时属于畅销书,大受欢迎。嘉庆五年,纪昀门人盛时彦将这五种性质相同的书合为一部,精心校勘,并经纪昀最后审阅,按先后编次,凡二十四卷,以《阅微草堂笔记》为名刊刻印行。所谓“阅微草堂”,是纪昀自命其北京居邸的书斋之名。《阅微草堂笔记》的内容类同《聊斋志异》,是专门讲述鬼怪妖狐故事和善恶报应故事的文言体短篇小说集。

不过,在写作方法上,《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有很大差异。纪昀对“小说”的理解,并非是文学性创作,而是保持着先秦两汉以来的传统定义,即认为小说乃对于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的忠实记录,属于稗史一类的作品。他在《滦阳消夏录》的序中说:“小说稗官,知无关于手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古代士大夫向重诗辞文章,对小说的文学价值则认识不足,认为那只是一种轻松的、即兴性质的史笔。以此为标准,纪昀对《聊斋志异》颇有微词。盛时彦在《姑妄听之》的跋文中转引纪昀的话说:“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这些话就是针对《聊斋》而发的。他认为薄松龄在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艺术构思,尤其是对于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隐微情态的细致描绘,不合情理,明显违背“小说”应真实记录的原则。

通过纪昀对《聊斋》的指责,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阅微草堂笔记》自身的特点。《阅微草堂笔记》虽然也是谈狐说鬼的,作者却抱定“写真实”的态度,极其认真地讲述见闻、叙时事、记异史。由此真可说这是一部认真说鬼话、忠实记载妖狐鬼怪的纪实性说部了。

由此产生疑问:难道书中记载的鬼狐妖魅、怪力乱神都是真实的吗?作者竟然真的“见鬼”吗?实际上,这涉及宇宙观问题。自远古以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直至纪昀所处时代,由于科学知识的局限,如果不能说彻底的无神论者一个也没有的话,也只能说微乎其微。纪昀显然属于有神论者,真心相信鬼神存在,相信冥冥之中有天道主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他对于从朋友、同僚、亲戚、家人那里听来的故事,以及他自己所经历的神秘事情,大概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采用纪实性笔法进行叙述。当然,对纪昀讲述故事的人们,也都属于有神论者,他们通过身历目击的经验,证明鬼神实有。其实人们对一件事情的认识,常常被先人为主的人生信念所决定。无神论者纵使看到一件奇异的事情,也依据无神论的观点进行解释,则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而有神论者纵使见到并不奇怪的事情,也会依据有神论的观点进行联系、想象和阐述,这就生出许多的神秘来。我们讨厌说教,对《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鬼神报应之谈,相信读者自高明的见解和判断,无需任何人指手划脚。

《阅微草堂笔记》虽是一部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但作者并不是为了谈鬼狐而谈鬼狐,而是通过鬼狐故事来劝善惩恶,宏扬儒家教化,申张善良美德。可贵的地方还在于纪昀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时,并不像宋、明的理学家或道学家那样迂执虚伪,而能切合实际,合乎情理。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纪昀“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者也。”由此可汲取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中一些精华的东西,增加有意义的内蕴。除此之外,作者学识博、阅历广、胸襟高,在书中考据名物、订正讹误、介绍知识,皆信手拈来。涉及许多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地理文物等方面的知识。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说此书“虽事涉语怪、实其考古说理之书。”可知它还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和丰富的学理内容,乃至使人看作“考古说理”之书。

在表现方法上,纪昀既以“写真实”为宗旨,则不重在想象和描绘,而在纪实性写法中追求一种简淡自然而又生动活泼的风格。鲁迅称此书“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中国小说史略》)。《阅微草堂笔记》虽是作者晚年游戏笔墨、消遗岁月之作,毕竟纪昀乃学界泰斗,称一代手笔,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诙谐劝惩,游刃有余。从轻松笔调中可领略到一位学养深厚之大家的睿智、机敏和见识,绝非凡俗之辈可以企及。

山东美术出版社马济民老师,博达忠厚,作为一位资深的老编辑,对此书情有独钟。前几年在市面上见到几种白话译本,或望文生义,讹误实繁;或妄为标目,哗众取宠。曾感慨不已,恨鄙陋欺贤,叹神藻蒙尘,遂有志于申畅古人。马老师在1992年组织翻译此书,提出忠实原作的宗旨。在文字上严格把关,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力求再现原作风貌,以雅洁生动为归。但是我们几个译者,虽获博士,硕士等学位,其实才学凡浅,难以冥会宿儒。纰谬之处,所在良多,如有刊正,请俟君子。

此书脱稿后,又遇出版难的问题,幸王涛女士雅量高致,有巾帼侠义之风,多方奔走联系,终得以付梓。在此深表感谢。

遵马济民老师之命,不量管见,轻陈鄙俚,是为此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中国古典文化珍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纪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07731
开本 16开
页数 41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2.1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6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