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体、语言、观念;第二部分为评述、分析、总结。第一部分介绍了视听媒介的记录本性及其基本社会功能、纪录片中的视点与视点策略、电视真实与同期声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作者对相应文学作品的评述和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
| 图书 | 银色梦境中的沉思(宋杰影视艺术论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体、语言、观念;第二部分为评述、分析、总结。第一部分介绍了视听媒介的记录本性及其基本社会功能、纪录片中的视点与视点策略、电视真实与同期声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作者对相应文学作品的评述和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 目录 杏坛拈花(总序) 自序 第一部分 本体口语言口观念 视听媒介的纪录本性及其基本社会功能 影像作为语言:象征与隐喻 主流电影批评的误区:文学式电影批评 商业文化中的经典好莱坞——从《泰坦尼克号》谈起 电视使人被动吗?——兼论电视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观念和方法 电影电视中视觉运动的意义 纪录片前期创作(拍摄)的真实性问题 纪录片中的解说词 纪录片中的视点与视点策略 论云南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性问题——兼论电视与民族性的关系 思维·媒介·电影·直觉 电视真实与同期声 有关纪录片观念的几个问题 时间·艺术·电影 纪录片的精神:用视听语言进行反思和质疑 第二部分 评论口分析口总结 写实的外观,诗的内涵——谈《悲情城市》 跳舞去!——关于电影《我们跳舞好吗?》 我看《秋菊》 《情书》:回到过去 科学童话讲述的社会问题剧——影片《大气层消失》观后 和王朔侃侃《爱你没商量》 电视对文学的胜利 更改观念:走向真正的电视——昆明市首届“茶花奖”电视评奖印象及思考 多一点感性和相信,少一点理性和概念——昆明市2005年“茶花奖”电视评奖印象及思考 电影会死亡吗? 漫谈音乐电视 罗丹说:要朴素、率真 电视新闻采访:请不要口型错位 电视剧《马帮故事》的立意 创作后的“创作”——专题片《十九岁》的创作体会 无解说的解说——关于《校园畅想曲》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银色梦境中的沉思(宋杰影视艺术论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宋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2737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8 |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90-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云南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