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美学的角度提炼和研究了歌唱艺术中四个最重要的方面,即歌唱的放松、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声区和歌唱的共鸣等,旨在让学习本书的歌者先建立起稳固的歌唱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探索了起始音、元音音阶、吐字三方面的美学价值,意在让学生的实践能与理论尽量完美地结合。书的最后还对声乐教师的美学理念、艺术活动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在使歌者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启示,同时也可在美学欣赏方面得到一些提示。
| 图书 | 声乐艺术原理与美学思想的传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美学的角度提炼和研究了歌唱艺术中四个最重要的方面,即歌唱的放松、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声区和歌唱的共鸣等,旨在让学习本书的歌者先建立起稳固的歌唱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探索了起始音、元音音阶、吐字三方面的美学价值,意在让学生的实践能与理论尽量完美地结合。书的最后还对声乐教师的美学理念、艺术活动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在使歌者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启示,同时也可在美学欣赏方面得到一些提示。 目录 杏坛拈花(总序) 序 第一章 建造音乐艺术的大厦 第一节 打下坚实的基础——歌唱的放松之美 第二节 夯实稳固的基石——歌唱的呼吸之美 第三节 实施美好的蓝图——歌唱的起音之美 第四节 构筑精美的框架——歌唱的声区之美 第五节 装扮辉煌的外壁——歌唱的共鸣之美 第二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一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练声目标与计划的明确 第二节 好习惯、好人生——良好练声习惯的培养 第三节 做最好的自己——练声过程中良好意识的培养 第四节 一步一个脚印——元音音阶练习的方法和美学意义 第三章 咬宇:唇齿间的芭蕾 第一节 流水之源——歌唱中吐字的美学探究 第二节 歌谣之初——西洋美声唱法中的语言魅力 第三节 鲜花之蕊——歌唱中的音韵美学 第四节 诗词之梦——方言与歌唱语言的结合 第四章 默契:演唱与美学的碰撞 第一节 探索真谛——对声乐作品演唱“五准确”的把握 第二节 深度剖析——演唱与音乐美学的碰撞 第三节 高度默契——歌者与钢琴的对话 第四节 不断反思——声乐教师的教学理念 第五章 用心歌唱:艺术的至高境界 第一节 用心歌唱——歌唱中的心理 第二节 我心依旧——影响歌唱的心理素质 第三节 战胜自我——克服不健康的歌唱心理 参考文献 鸣谢 致已故恩师李维渤教授(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声乐艺术原理与美学思想的传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丽菲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2802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9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7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1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16.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云南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