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应该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点、难点及相关问题。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对日常工作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图书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应该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点、难点及相关问题。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对日常工作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暨辽宁社科院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科研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本书从实践出发,结合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深入解读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点、难点及相关问题,系统梳理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本观、发展观、价值观、文化观、伦理观、科技观、历史观、民生观、民族观、普适性、民族性、实践性、全球性和创新性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创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进行了深刻解读,为推动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地努力和尝试,对日常工作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14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理论来源/14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现实依据/19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发展创新/21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实现路径/29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33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基础/33 二、中国传统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文化支撑/36 三、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现实依据/37 四、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国际环境/39 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发展传承/40 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49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53 一、以“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的政治价值观/53 二、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的经济价值观/57 三、以“和谐文化”为发展动力的文化价值观/61 四、以“四位一体”为发展模式的社会价值观/64 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哲学解读/66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70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根源/70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创新/73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和谐理念/85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世界视野/88 第五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91 一、“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生态特征/92 二、尊重个人、集体至上的群体特征/93 三、义利并重、以义取利的价值特征/95 四、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人本特征/96 五、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格特征/98 第六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100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基础/100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传承/103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形态特征/110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战略思维/118 第七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21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内涵/121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脉络/123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最高形态/129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实践理念/131 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人文倾向/133 第八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生观/135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思想渊源/135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理论界定/137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基本内涵/140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现实意义/142 第九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146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来源/147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基础/150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传承/152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三大文明的关系/161 第十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168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来源/168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发展传承/173 三、影响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因素及原因/180 四、维护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对策建议/186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190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普适性的科学内涵/191 二、普适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动因/192 三、普适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建构/196 四、普适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性建构的价值导向/198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201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逻辑结果/201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使命需要的必然结果/204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延续/206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文明成就的世界性体现/210 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文化整合/213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216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理论来源/216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现实基础/219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发展传承/221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时代价值/228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球性/231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全球意识的理论基础/231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全球意识的现实依据/233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全球性的发展运用/236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全球性的最新成就/242 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全球性的应对策略/247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254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的基本要求/254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的客观环境/261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的动力机制/263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的理论勇气/267 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的学术品格/271 参考文献/274 后记/27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洪敏//牟岱//陈东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951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68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