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产权管制放松理论--验证于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1958-2008年)/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华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丛书之一。该书从揭示国家放松财产配置权利管制的原因、过程和绩效三个层面的理论逻辑展开研究,以产权管制放松两大定律为“内核”,以产权管制放松三大假说为“保护带“,构建了一个理论范式。

内容推荐

本研究在管制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并提炼出若干关于产权管制放松的可验证的假说,从而构建一个属于转轨经济特有的理论体系。有鉴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什么因素激励国家选择放松对产权的管制?第二:产权管制结构是怎样发生改变的?第三,产权管制放松对经济绩效带来什么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从揭示国家放松财产配置权利管制的原因、过程和绩效这三个层面的理论逻辑展开。其中,以产权管制放松两大定律(产权管制—公共领域一租金耗散;交易成本一管制放松一制度绩效)为“内核”,以产权管制放松三大假说(原因假说、过程假说、绩效假说)为“保护带”,进而构建一个TDPR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三个动态最优控制微分(差分)博弈模型分析产权管制放松的内在机理,运用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史数据并借助面板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检验理论假说的自洽性和科学性。最后,本研究尝试建立一个产权管制放松的理论逻辑体系。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

(1)产权管制放松是一个产权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真子集从被剥夺或删除到被部分或全部地重新赋予给分散决策个体的动态过程。本研究把从以人民公社体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系统(全面产权管制结构)向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系统(无产权管制结构)的转换(即市场化制度变迁或经济转轨)理解为一个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因此,中国农地的产权制度变迁实质上是国家把农地资源产权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真子集重新赋予给农民的动态过程,也是租金耗散不断减少的过渡阶段。

(2)在产权被完全管制的环境下,除了管制者,任何其他个体都无权排斥他人使用、索取和转让资源,于是人人争相夺取这些共有资源,加之规模过大和管制乏效,管制者无法进行有效监督与排他,最终导致公共领域里的租金下降为零;相反,在完全没有产权管制的环境中,人们有权使用和转让资源并从中获利,从而产生了保护资源的动力,此时公共领域内的资源权利被界定清楚,租金耗散程度因而相对较轻,经济绩效进而得到改善。

(3)国家和分散决策个体分别是产权管制与无产权管制结构下配置资源的主体,而分散决策的私人个体比国家更加了解自身的需求因而他们的信息成本要远远低于国家搜寻同类信息的成本,加之无产权管制时无须管制代理者协助从而节约了代理成本。所以,国家配置资源的机制安排被分散决策个体自由协约构成的价格机制所替代,这是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理性选择。

(4)产权管制放松并不是“激进式”地一步到位,而是“渐进式”地分阶段进行,甚至可能出现倒退,这取决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对比。当一个分散决策个人的谈判地位不断上升同时国家讨价还价能力不断下降的时候才可能出现产权管制放松。国家不会主动削弱自己的谈判能力,除非政策失误或外部竞争压力造成的冲击才可能迫使它在产权管制的博弈谈判中让步。

(5)农地剩余控制权管制放松与农业经济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国家放松管制农地的剩余控制权,可大幅节约过去因农地资源被扭曲配置所引起的内生性交易成本;同时,农地剩余索取权管制放松与农业经济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国家放松农地剩余索取权的管制,不仅增加了农户追逐私人财产收入的积极性,而且减少因租金耗散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总之,农地产权管制放松是中国农业经济绩效提高的动力来源,在保持农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放松对农地产权的管制,把农地资源的使用权、转让权(剩余控制权)和收益权(剩余索取权)赋予给分散决策的农户个人将有利于中国农业经济的长期增长。

目录

序言

内容提要

ABSTRACT

主要数学符号说明

图形列表

表格列表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提出/002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004

一、理论工具与分析方法/004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005

第三节 内容安排与逻辑思路/006

第二章 理论述评

第一节 从产业管制放松理论到产权管制放松思想/010

一、产业管制放松理论/010

二、产权管制及其放松的思想/012

第二节 产权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检验/015

一、产权制度变迁一般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修正/016

二、产权管制放松、分权化经济转轨与农地产权改革的中国经验/022

第三节 对现有文献的评析及本研究的贡献/025

第三章 研究框架

第一节 理论范式型构与实证主义路径/030

一、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范式型构/030

二、实证主义取向的发展路径/032

第二节 从经济人范式到制度人假说的演进/034

一、经济人的前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范式/035

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人范式:局部均衡抑或一般均衡/038

三、修正与革命:新制度主义经济人范式/043

四、经济学方法论的进一步讨论:假设、假说与范式/046

第三节 产权主体的行为约束/047

一、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047

二、行为设定/048

第四节 管制放松的客体:财产权利/050

一、产权类型与管制结构/050

二、产权维度与管制状态/052

第五节 产权管制及其放松的历史背景、关键概念与逻辑主线/054

一、产权管制从强化到放松的历史演进轨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例证/054

二、核心概念:从“租金耗散”说起/056

二、逻辑主线:租金耗散与交易成本的比较/059

第六节 本章小结/063

第四章 产权管制放松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产权管制放松概念体系的内涵与外延/065

一、没有竞争就没有产权/065

二、全所有权型产权与偏所有权型产权/066

三、产权的自我约束、外部歧视与三级管制/067

四、产权管制放松概念体系构建/068

第二节 产权管制放松第一定律:产权管制—公共领域—租金耗散/071

一、对财产权利实施管制的特征分析/071

二、公共领域:产权管制的产物/073

三、产权管制、公共领域与租金耗散/075

第三节 产权管制放松第二定律:交易成本一管制放松一制度绩效/078

一、交易成本:产权管制的约束条件/078

二、放松产权管制:交易成本约束下的资源配置机制转换/080

三、交易成本、管制放松与制度绩效/082

第四节 从Coase定理到产权管制放松定律/089

一、Coase第一定理:产权管制还是放松/090

二、公共领域内的故事读出Coase第一定理:攫取租金过度和产权保护不足/093

三、信息约束、产权博弈与Coase第二定理/097

四、产权管制放松理论的本质:Coase第二定理/0100

第五节 本章小结/103

第五章 原因假说:产权管制放松前的制度供求均衡转变

第一节 国家对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供给行为:“North悖论”/105

第二节 个人改变产权管制结构的制度需求:偷懒与呐喊/108

第三节 产权管制放松的原因假说:一个简单的动态博弈模型/111

第四节 产权管制放松的国家净租金影响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实证分析/114

一、假说检验Ⅰ:不同产权管制结构下的国家绩效的测算与比较/114

二、假说检验Ⅱ:农产品产权管制放松指数与租金

差额指数的面板回归分析/117

第五节 本章小结/121

第六章 过程假说:产权管制放松中的讨价还价

第一节 政治风险下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产权管制放松动态博弈机制/123

一、基本模型/124

二、模型扩展/126

第二节 初始子博弈均衡I:交易成本下的产权管制结构选择/128

一、模型的基准:交易成本为零的讨价还价纳什均衡解/129

二、模型扩展:交易成本约束条件下的产权管制结构比较/131

第三节 子博弈Ⅱ的进一步讨论:产权管制放松过程中的租金分成谈判/134

第四节  国家与个人的离散型差分动态分租模型/137

一、国家分租的离散型动态最优选择/138

二、分散决策个体分租的差分动力系统:基于变分法的通解/138

第五节 假说检验:来自两次农业危机的证据/139

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HMT测量方法/142

二、结构稳定的面板协整分析/143

三、结构突变的面板协整分析/144

四、非线性回归模型下的假说检验/147

第六节 本章小结/148

第七章 绩效假说:产权管制放松后的制度效应

第一节 产权管制放松与经济绩效的制度逻辑/151

第二节 经济系统内生增长的产权管制放松博弈模型/152

 一、产权管制放松下分散决策个体之间的博弈均衡/152

二、最优增长的产权管制放松时间连续型常微分动力系统/155

三、产权管制放松下分散决策个体博弈的宏观制度效应/158

第三节 假说检验:产权管制放松对中国农业经济绩效影响的计量分析/160

一、直接验证:农地剩余权利管制放松与农业经济绩效进步/160

二、产权管制放松前后的中国农业制度绩效测量与比较:DEA和IV方法的结合/164

三、“反历史假设”的间接实证分析/167

第四节 本章小结/171

第八章 保护带修正:产权管制放松的边界

第一节 产权管制放松边界讨论Ⅰ:资源属性作为约束条件的引入/173

第二节 产权管制放松边界讨论Ⅱ:重新考虑产权管制者的主观模型/177

第三节 产权管制及其放松的边界:一个制度匹配的综合性理论逻辑/182

一、实施机制的有效性:产权管制观念与制度环境兼容/182

二、产权管制边界的决定机理:关于两种边际交易成本的权衡/183

第四节 双重约束条件下不同产权管制结构的制度绩效之实证分析/189

一、资源属性和主流思潮约束下的产权管制/189

二、变量选取与指标设计/19l

三、面板DEA技术下的农地产权管制的效率损失与内生性交易成本估算/192

四、假说检验/194

第五节 产权管制结构下的绩效生成机制/197

一、自由退出权利被管制的农民租金耗散最小化行为分析/197

二、假说验证:技术约束、组织规模抑或权利管制/200

第六节 本章小结/204

第九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产权管制放松的一般理论范式/207

一、基本结论:对产权管制放松三个问题的一般性理论解答/207

二、产权管制放松理论范式的构建:从两大原理与三大假说到内核与保护带/209

三、产权管制放松范式对中国经济转轨与农地产权改革的理论启示/211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之逻各斯:困惑、批判与反思/212

一、困惑:概念还是模型/212

二、批判:案例及其一般化/215

三、反思:经验与理论的统一/218

第三节 进一步讨论/221

一、怎样看待产权管制放松/221

二、产权管制放松带来什么/222

三、产权管制放松理论将走向何方/224

参考文献/227

后记/24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产权管制放松理论--验证于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1958-2008年)/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华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一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03256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1.1
丛书名 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