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服膺启夫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启功先生,字元白,也作元伯,旗人。生于1912年,卒于2005年。北师大教授,学者和书法家。有《启功全集》20卷行世。

启功先生最迷人之处,在于先生圆融的做人态度。大家都喜爱启功先生的法书,以致纸价兼金。这样子的影响,仅仅靠关门练字能够达到吗?社会上,有许多启功先生的逸事流传,是什么样的经历和智慧,酿造出这些故事?

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本吧!本书还首次独家披露启功先生珍贵手迹,照片八十余件。

内容推荐

在动乱频仍的中国社会里,如阿安身立命、保有真性情,启功先生可谓范例。

启功先生的故事,可以有这样的叙述法,可谓别开生面。文字读来趣味横生,满口留香。虽也有几近拍案而起为大师辩护之处,但作者大体以委婉解读飞白,谨慎小心,生怕误读了大师,误导了读者。如此这番对大师人生的解读,不能不令人敬佩。

本事有案可查,但有系统的解读,此书当算第一本。

目录

序:真人生大智慧

题记

称谓

四个生命阶段

“师”之魂

四个口袋

两个定律

痛心

音容宛在

错位或者误会

进入我们的传统

歧路和兰亭

我和夫子

服膺启夫子

后记

附录

 启功先生的书法

 启功先生的画作

 祭夫子

 启元白先生年表

 启功先生著作推广辞

试读章节

四个生命阶段

夫子生于1912年7月26日,逝于2005年6月30日。这差不多是刚刚过去的整个二十世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夫子自不例外。我觉得夫子一生,经历了四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两暗两明,是时代与夫子共谋,完成了夫子人生的使命。夫子尽自己天命,经历与二十世纪的许多大事息息相关,是人生无法脱离时代的一种历史。

夫子是清雍正皇帝第十代后人,这是夫子不能选择的。别人藉此可以说夫子是封建余孽,也可以说夫子是天潢贵胄。夫子自己说的最好,“我一出生,就是民国的国民”。真正不卑不亢,事实如此,最新一代民国国民。

逸事说,胡适之先生当年总爱说,自己姓胡,说的话就是“胡说”。噱语取乐,也是自谦。夫子也发此噱,说自己是“胡说”。理由是夫子原本胡人,满族与蒙古族之后,夫子曾写过专门讨论民族文化历史融合的文章。这位我们时代产生的文化大家,原来是位“胡人”。

从1912年到1933年前后,是夫子人生艰难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是暗淡的。从“驱逐鞑虏”到“五族共和”,清室乃至旗人的日子很不好过。夫子家道中落,在这个阶段发生几件影响一生的事件:

1912年,是夫子人生的开始。这一年,民国刚刚建立,袁世凯自己剪掉了辫子;世界上,工业化已成规模,最“先进”的泰坦尼克巨轮沉没。

一岁,父亲故世。

三岁,家里安排夫子在雍和宫皈依喇嘛教。夫子是三代单传的独苗,雍和宫是夫子十世先祖雍正皇帝做皇子时的王府,对于夫子自有不同的意义。夫子每年初一回雍和宫叩拜,一是回家,一是拜庙,这对夫子有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意义。现在,雍和宫还有夫子题写的匾额和对联。

幼年时期,没有爸爸,爷爷是家庭支柱。夫子在爷爷的熏陶下接触文化。夫子的家庭环境,已经完全不是世家,而是读书人家。夫子爷爷的父亲辈(与溥仪同辈),由于世袭的爵位累降,享受的俸禄已经很薄,于是辞俸禄,下科场——考试。到夫子爷爷,也凭本事考试,与乃父一样。家里两代翰林,变世封的官宦人家为传统的读书人家。受爷爷影响,夫子被作为“士”而养成,写字由欧体人手,立志做一位文人画家。

十岁,夫子的爷爷也故世了,从此夫子的家庭由没落陷入困苦。

父亲和爷爷去世后,夫子的姑姑决定不嫁,与弟妻一起照顾家族独苗。满族人家,女子的地位与汉人不同,责任感也就强些。爷爷的学生与故交此时多有协助,维持夫子、母亲和姑姑三人生活,直至夫子成人。主要是凑钱购买公债,以求有所生计;以及过问夫子的教育,安排学校,格外介绍一些老师和求学的途径。

二十岁前后,夫子可以教一点家馆,也卖一点画补贴家用。这样的孩子,本来就懂事孝顺,又有名师指点,学业初有所成。

冯公度先生评价当年夫子的草书,“这是认识草书的人写的草书。”语意是爱护掩不住的嘉许。

叶恭绰先生评价夫子:“贵胄天潢之后常出一些聪明绝代人才。”更是直接的肯定。

陈垣先生评价夫子“写作俱佳”。这句话,表示夫子人生第一阶段的黑暗结束了。

夫子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是玩命地努力,并且前程大有希望的阶段。这一段大约从1933年到1957年,主要是夫子在辅仁大学的时光。

由傅增湘先生介绍,陈垣先生慨允夫子进入辅仁执教。这是决定夫子一生的大事,却也是好事多磨,决非易事。

夫子来到辅仁,是夫子涉世之初。在这所大学三进三出,是夫子人生的一段传奇。事涉夫子一生的“贵人”陈垣老校长,和“玉成”夫子的辅仁教育院长张先生。

陈垣老校长,字援庵,著名史家,早年曾任民国众议院议员,教育部次长,故宫博物院理事。陈老校长长期担任辅仁和北师大校长,长夫子三十二岁,对夫子多有教导提携,夫子一生以老师、父亲之礼事之。

张先生湖南人氏,与许多著名革命家同学,早年参加新民学会,参与“驱张运动”。后来,张先生出国,勤工俭学,皈依天主教,考了外国博士学位,成为国民党人,来到天主教的辅仁大学。

老校长既然看中夫子,请他教附中国文——一年多,张先生分管附中,以夫子没有大学文凭的理由,辞退。一个进出。

老校长再仔细看,还是觉得夫子的才学胜任,请他教美术系——也还是不到两年,也还是张先生分管美术系,再看夫子没有美术文凭,再辞退。再一个进出。

老校长真的认为这个青年有前途,三请他做自己的助教——这回张先生可能是烦了,可能是管不着了,终于不管这爷儿俩了。启夫子于是跟着陈老校长凡三十九年,三进辅仁,后又并人北京师大,直到老校长逝世。P10-15

序言

坊间流传的启功轶事颇为可观,而且个个精彩,但这些段子串起来,给人的却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风趣,智慧,但不乏油滑,圆滑,狡猾,总之似乎有点邪气。仔细琢磨后,我发现这跟解读有关。如果不能将本事复原于特定的情境中,必经由他人的附会而走样。对名人,我们习惯于夸张、想象,极而言之,我们也这样杀死了诸多大师。

启功先生辞世不过五载,随着字画价格的飙升,本人也迅速成为传奇。一个真实的大师,在市场的哄抬声中悄然变形。如果我们不能了解—个真实的人生,就无法从他的人生经验里获得任何教益。

他是真人,一个遵从本性生活着的人;其次,才是学者和书法家。他不是为了成为大师而来到人世的,他也不是为了身家排行榜而挥毫泼墨的。

被人诟病的“自谦”与“自贱”集于一身,恰是启功的智慧之处。他要跟俗世保持距离,又不愿伤害别人,就使出了此招,委屈的是仁者自己。

李可讲先生作为一个目击者,所言应该不虚。

启功先生的故事,可以有这样的叙述法,可谓别开生面。文字读来趣味横生,满口留香。虽也有几近拍案而起为大师辩护之处,但作者大体以委婉解读飞白,谨慎小心,生怕误读了大师,误导了读者。如此这番对大师人生的解读,不能不令人敬佩。

本事有案可查,但有系统的解读,此书当算第一本。

在动乱频仍的中国社会里,如何安身立命、保有真性情,启功先生可谓范例。作为中国文化的守护者和符号,他儒雅、内敛,甚至连写打油诗开玩笑的嗜好都去掉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在俗世与内心之间设置了一道坚实的隔离墙,治人者即使能感觉到他不驯服的存在,却很难抓到一点把柄。

“和光同尘,与世无违”。在内心里,他是安静的。他会给自己讲道理服从强权,然后说服自己的妻子接受自己独特的逻辑。从不向执政者提意见却被戴上右派帽子后,老伴时常伤心哭泣,他虽心里也有委屈,但他深知革命的逻辑,他对妻子讲的一番道理让人动容——“算了,咱们也谈不上冤枉。咱们是封建余孽,你想,资产阶级都要革咱们的命,更不用说要革资产阶级命的无产阶级了,现在革命需要抓一部分右派,不抓咱们抓谁?咱们能成‘左派’吗?既然不是‘左派’,可不就是‘右派’吗?”

他的超脱通达甚至达到令人诧异的程度。当得知一个素来交恶的人即将西行,他欣然预备了一幅温情的挽联,称两人之间有“缘”。人生如戏,最后都要走下台,善缘恶缘都是无法取舍的缘。谦己让人。启功先生真是可爱极了。

委屈的时候,他自有对付的办法。他先前认为王羲之的《兰亭序帖》为真迹,在接到证明《兰亭序帖》为假的授意后,他先是应付着,在权势者屡次逼迫后,他才按照其意旨撰文附和,但附和的逻辑是这样:你说是那样,按照你的要求,就是那样。把启功“我是非常拥护的!”这句话理解为“曲学阿世”是容易的,但重要的在于能设身处地体会他的态度。他不是个战士,从来就不是。翻译家杨宪益说:“启功有旗人的特点,跟老舍一样是怕事的人。性格上就是怕事。”这个“怕事”讲的就是不与人争的和善,给别人面子也保全自己的尊严。我以为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尽管在某些追求效果的人眼里,有些“小”罢了。他们不想把自己从人群中张扬出来,变成某种标签供人膜拜或待价而沽。

即使金刚怒目,也是和婉的,进退极有分寸。书中提到一个细节,北师大某会议室挂有巨幅毛泽东诗词《满江红》的影印手迹,后来这张手迹被摘下来,学校请启先生写一幅补空,夫子当面推委了,理由是他不会写那么大的字,作者底下听到夫子的真理由是—那个地方,我不敢写。  关于毛泽东草书的价值,作者请教夫子:“先生,毛主席的草书,刘文杰先生说一件就顶他收藏的全部,是从艺术上说么?”夫子说:“毛主席的草书那当然是好哇。”“那您觉得呢?”夫子说:“我是心服口也服。”“那您也评论一下呵。”夫子说:“要说批评,就是那些人当时搞得就他一人能写了。”这就是他的批评方式。你能妄说启功先生没有态度吗?

不能说话时他一个字也不会说,比如七十七岁时遭遇的那场政治考量。

索要笔墨的人侵扰不已,启功先生写谢客令仍不能停歇,便躲进招待所,甚至隐身钓鱼台。被逼债如此,自叹可怜——可怜的恐怕更是索要者。而当为老师陈垣先生设立励耘基金时,他可以一次书写交出百张作品。平时有电工、司机求字,他亦慷慨赐之。碰到赝品制造者,他还体谅对方难处。他有人之常情,也懂人之常情,才有此圆通。但内心是抵抗官势的,拒绝被官方所利用。这种态度是幽默的,甚至装傻。他的冷在脸上,只一沉,便到了沸点。

人生的智慧深似大海。他是时时逃避“做戏”,比如抽身而 .出不奉陪官员的“取棉袄”,在为他祝寿的新潮生日会上,他不悦而退。在他面前,鬼魅伎俩一戳即穿。

安于当下,行于当世,一点一滴尽在其中。他的不得已,不得不。

好的传记,除了陈述主人公是什么,精彩之处就在于讲清楚主人公的不得不。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书称得上一部别致的启功先生传记。

此外,可讲兄还发现了启功先生的两大贡献:“第一个定律,是结字规律——中国字并不横平竖直,而且有四个‘中心”’!“第二个定律,是关于汉语声调——中国话象火车开过一般铿锵。这种抑扬的、铿锵的语言,发展到律诗,就形成规律确定的格式。这格式就是诗的‘格律’。那不是规定,是平仄有机排列的必然。夫子由此推导出律诗的格律,指出格律的本质。”

可讲兄的身上已然印有启功先生为人的痕迹,而且愈来愈浓。他自称早年是一个张狂之徒,接触启功先生后,耳濡目染,才幡然醒悟,非昨日之我,始信人生有大道。“现在我已经知道,唯其夫子已经学过想过做过,我就可以埋头向着夫子,只顾依样葫芦。先做起来,一切不管,以希望终究有一点提高。”由此观之,他所言启功先生的人生智慧可以“善我生”当不为虚言。

谨以此为序。

虎年十一月初四于北京车公庄

后记

身在现实当中,有时候必要关心一下我们的世界。我会想到一个比喻:如粥的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范围,就像是一锅粥,没有贬意。社会是发展的,有动力推动,也像是粥在火上煮。你感到的,常常很直观、很生动、很急迫,就像是粥沸起了泡沫,马上淤起锅盖。一事之起,自有因缘,就如水米遇热向上泛起。诸事交叠,其理不乱,就如泡各沸腾,冒气泛滥。一个泡儿的一生,微尘因一丝气体附丽,起自锅底。遇热膨胀,被粥托起。直至出粥自爆,放股热气。泡沫不能吃,乘一碗休想饱人,而泡沫之下,水米已化,其粥新成,适口养身。社会公共话语,常在“泡沫”范围,而用世生活琐屑,如王小波先生所说“沉默的大多数”,沉在锅底,无力喧腾。

勉强说:粥者沫之体,沫者粥之用。水米交融香气袭人之粥,必经泡沫沸腾盖掀自满之境。

幻想说:可期“理性”熬粥乎?使水米一起,长期冷泡。则纵使可得熟烂之粥,断然不得香气之性,且费时占锅,或竟酸馊菌生。

要言之:泡沫且自由之,着眼端在粥成。

以上离题万里,是我当下心情。写启夫子的一段时间,每在浮沉、实沫间来回,致有此感。

六年前清明过后一天下午,我友李斌兄邀我座谈,定在十二橡树咖啡馆。谈起才知,老兄专题命我记述启夫子,不似一般闲聊,竞自有注意事项若干。惊问何故,缘由在下平日口无遮拦,夫子事迹和小子妄评被我兄注意。这有何难,且待时日。我竞随口答应,无心以致如此。

又过两年,其问启夫子仙逝。李斌兄发来电子文件,附件是当年彼此谈话记录,已自录音整理成文!遂大惊!

开始写些小段。且与斌兄敷衍,说两天一段,何须一年;实情是一年易过,小段散落各个电脑以及纸片,印象颇有规模,其实收拢都难。

有秦兄者,名重而字日千里,我与斌兄共同朋友。其人长于文史,善解分和,多有联合之事,主持纵横之刊。秦兄以约用相诱,使我收拢残稿,重新再干。

以上经过,据实记之。我有诤友如此,事后颇感不恶。恩不言谢,容当请客。

昔有弄文者,写夫子吃冰淇淋,塑料小盒,吃完开水涮碗,一并喝了。因论说夫子勤俭克己,注意节约云云。当时狂言不允,以为人之行为,全赖养成。夫子老辈道德,兼之寺庙沙弥出身,习惯如此,何须附丽。不见和尚舔碗么?何以竟至强加夫子提倡低碳以自圆。

及至此番到我,也是囿于教养,囿于心胸,囿于知见,囿于文风,虽心里五体投地,表彰夫子总弄得我挡夫子,明知我丑,无技躲身。更遑论夫子所求之文章读过而纸上无字的境界。强人轻易,怎奈自己做来才知人强。

自慰说,只看事实罢,夫子涮碗。

李可讲识于2010年乾乾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服膺启夫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可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01350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