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词的一往情深)
内容
编辑推荐

纳兰的一阕词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深情追溯纳兰容若短暂而华美的一生,重新展示纳兰词那一缕经久不衰的芬芳。“古今第一深情”之人绝妙好词尽收其中!

内容推荐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是纳兰的命运,也是他的绝代风流和魅力。

其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精神生活,他用生命对自由和情爱所作的阐释,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

阅读纳兰,才会明白,其实我们已经失落了曾经珍爱的精神家园。

目录

初恋:肠断月明红豆蔻

 心字已成灰

 香尽雨阑珊

 无聊成独卧

 泪与灯花落

 十年踪迹十年心

 肠断月明红豆蔻

 难道多磨更好

 闲阶小立倍荒凉

深爱:人生若只如初见

 谁道破愁须仗酒

 聒碎乡心梦不成

 眼底风光留不住

 人生若只如初见

 征鸿不为愁人住

 别自有人桃叶渡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人生那不相思绝

 贪话零星兰焰坠

 梦里砧声浑未歇

 嫩寒无赖罗衣薄

 可怜春去又经时

 余寒欲透缕金衣

 东风那惜小眉弯

 斜倚画屏思往事

 酒醒已见残红舞

悼亡:我是人间惆怅客

 辛苦最怜天上月

 重泉若有双鱼寄

 近来无限伤心事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情终古似无情

 风雨消磨生死别

 赢得更深哭一场

 一片伤心画不成

 几回偷拭青衫泪

 惜花人去花无主

 来去苦匆匆

 刚作愁时又忆卿

 问君何事轻离别

 我是人间惆怅客

试读章节

这首《梦江南》不管在纳兰的哪本词集里,都是开篇之作。初读时,能感到一股透心的凉迅速涌上心头,让人暗暗心痛。

这是一首别离念远的词,我尝试着意译如下:

那低哀而过的鸦群,披着昏暗的色彩已经飞远。那站在黄昏之下眺望远方的人啊,为什么还在窗前伫立?飘飞的柳絮像冬日的大雪一样随着缕缕缭乱的风,吹落到香阁中。打疼那个远望之人的泪眼,疼在那个人的心里。风里,或许有一缕幽香如同思念和伤痛,如影随形,像飘落的心事。轻风摇曳,轻抚着那插在胆瓶里的梅花。那案几之上凋落的花瓣,多么像无着落的青春,暗暗伤感。此时,狼藉一地的,难道只是心字香烧成的灰烬?

起句“昏鸦尽”,仅仅三个字,就干净利落地把无奈、孤独、绝望、悲戚的景况勾画了出来。昏鸦,一直是一种情感在孤独和寂寞,甚至是空洞和失落当中煎熬的产物,在古代诗人的笔下,一次次充当凄凉、孤独和落寞的道具。昏鸦已经飞尽。与其说是乌鸦的叫声凄哀,还不如说是人自己内心的颓丧、绝望和无力。

在所有的音符中,最让人觉得荒凉和悲哀的莫过于寒鸦的叫声。至今农村的很多老人,都还认为乌鸦在黄昏的时候,在谁家门前的枝上呜叫是不祥的象征。而他们又认为,如果乌鸦在清早站在谁家的门口呜叫,就是吉祥的象征。其实,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尚书传》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唐代以后,经过民俗演变和文化变迁,乌鸦在黄昏时的鸣叫就渐渐成了一种不吉利的象征了。

撕裂般的呜叫,是乌鸦最明显的特性。正是这种撕裂般的叫声,才让那颗思乡思念的心,觉得无比地凄凉。在几千年的文化记忆里,这种耐人寻味的声音,总是与黄昏和乡愁纠缠不休。总是和人内心的离愁别绪,甚至和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失落互相关联。马致远在《天净沙》中这样写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马致远将此种孤独、寂寞和失落,甚至是内心无法倾诉的凄凉推向极致。在这幅经典的悲凉境况里,乌鸦作为表现诗人内心和情感的重要的道具,通过阅读,陈列于人们的情感当中。让我们读到这曲的时候,总是不免暗暗心痛。

柳絮飘飞,这是三月,一些丝丝缕缕的沾惹。最初的温暖与最后的寒冷,总是会在大地之上展开你争我夺寸土不让的斗争。柳絮纷纷飘扬如雪,这是千年以来最经典的意境了。柳絮,总是会让人在心里产生一种离别的意象。在这意象背后,其实透露着一种从心灵深处生出来的悲凉。

柳絮飘舞的时节,那些早早盛开的梅花就会凋谢了。而这,总是会让那些敏感的心灵受到些微的伤害。因为人的有情,往往会让季节的更替显得是那么的无情。这也是宋代那个深情、断肠而伤痛的词人朱淑真在《绛都春·梅》中念及的:

寒阴渐晓。报驿使探春,南枝开早。粉蕊弄香,芳脸凝酥琼枝小。雪天分外精神好。向白玉堂前应到。化工不管,朱门闭也,暗传音耗。

轻渺。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几度醉吟,独倚栏干黄昏后。月笼疏影横斜照。更莫待、单于吹老。便须折取归来,胆瓶插了。

桌案上落满的梅花的花瓣,那些时光之手拂下的残红,想它们曾经是那样的娇艳、那样的妩媚、那样的鲜活,如今,都静静地睡在花瓶旁边,像一堆时间的尸体。仿佛一个人脸上掉落下来的青春,不过是一种时光无情的证据。

最后一句“心字已成灰”是一举两得。明杨慎《词品·心字香》:“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索篆成心字也。”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心字香燃成了灰烬,而我觉得,应该可以延伸一些,向纳兰的心灵和情感当中去追问。心字香如同思念,燃过之后最终成为灰烬。也就是说,心香成灰,虚实相衬,不仅是闺阁当中的实景,而且还有深刻的喻义,表面上可以看作是篆香燃尽,事实上是那个远望之人的心,被思念和孤独燃成了灰烬。

这首词存在一个镜头转换,如同拍电影一样。前面两句写的是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渐渐飞远的昏鸦,心里充满伤感,不停地叹息。后面写的却是闺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闺。这个女子是纳兰心爱的女子。纳兰把镜头对准了她的香闺,对准了香闺的一切物事:从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落在书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这一切就像一幅素描,更像一场无声的电影,把和这个女子息息相关的物象依次呈现出来,唯独没有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纳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这个女子,她站在那里,到底望着什么,伤痛着什么?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爱情的终极目的。可是,这种终极目的,总是不能被命运之手成全。命运给出来的答案,也许会和这些愿望相反。悲欢离合,才是爱情最终的归属。两个人的离别,或许是逼于无奈,但这不是他们所要,更不是他们所渴望的结果。恋人之间,最苦是相思。在相思当中,最疼最痛是别离。生活中太多始料未及而又无法抗拒的变故,总是由不得我们自己自由选择。人生的无力,就此产生。

那些恨,那些对于命运的无声的控诉,就这样从纳兰的笔下静静地流泻出来。正如晏小山所说的那样:“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小山和纳兰一样,同样深情于自己心中的爱情。他常常地恨,长久地恨,恨不能和自己心爱的女子执子之手,厮守一生。

P3-6

序言

这个标题取自帕斯一首诗中的句子,我很喜欢。

冯梦华在《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中说:

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举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其实,一直被人们称为古之伤心人的还有另外两个男人——李煜、纳兰容若。当然我个人觉得,李清照和朱淑真也算是伤心人。他们一直都是我喜欢的词人——我只喜欢内心怀有悲痛情怀的诗人。

所以一直在阅读纳兰的词。纳兰对“词”的,甚至是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把一颗真心,一颗会疼的,知冷知热的心,以及这颗心中蕴含的真情,捧给了这个世界。很多人喜欢纳兰,其实就是喜欢他这颗真心,以及这颗真心中蕴含的深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看到这里,我恨不得握着王国维的手,连声说感谢。这才是读懂了纳兰这颗词心的评价。

纳兰是心里有爱的人。一个心里没有爱的人,怎么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他的文字都是经过泪水、情感、思念洗涤过后的凝结。读着他的文字,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我常常说,如果你懂得一个人写出的文字之后,你会从心里生出某种温柔的轻轻的疼。这种疼是来自于对那颗柔软而敏感的心灵的触摸。在他的笔下,文字不是死的,文字就是他自己的灵魂,就是他自己的情感,或者就是他自己的命运。

纳兰是真澈的人。一个内心真澈的人,可以为自己所爱的人完全付出。在这个爱情被视为便餐的时代,那些心里怀有真正的深爱的人,往往都是背负着伤口的人。在这个爱情被人随意践踏的时代,还有几个人把爱情视为自己的生命?我们很幸运地看见,在那些源自古人的歌中,出现了那种被奉为自己生命的爱情,让我们明白,原来爱是自己灵魂的样子。

爱是无私无悔的付出。爱是用尽自己一生的祝福。我想,这俗世的爱,并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和渴望。坚守爱情是自己生命的人,怎么可能快乐?爱是一切。一切不一定会是爱。爱不是现代人所认为的那样随便。随便的爱,是放纵。

如今的爱,更多地被情欲控制。真正的爱,有可能是形而上的,是灵魂和灵魂的交流,是内心对内心的牵念。也许,你会离开我,但我就是不愿,也不能忘记你。我会在心里淡淡地记着,一直记到失去自己的呼吸。我会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我会在孤独的时候放飞回忆,在怀念中悄悄地放下自己的问候,然后转身离开。

也许,这是我们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我说,成长是一种说不出的疼痛。是的,为那逝去的爱,我们都一样悲痛。如果不悲痛,那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他或她离开后,会觉得自己的心很疼,会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失去了灵魂。

爱对于纳兰来说是一种执着,是一种深入到自己灵魂深处的奉献,也是一种创伤,但创伤中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怀念。一个没有怀念的人,是多么可怜的人啊。于是,我和纳兰这个伤心的人,不停地怀念,不停地做梦,梦入江南,有心里牵念的姑娘的江南。我们就是不愿醒来。纳兰的情词,有一种深深的伤感和无力的疼痛。读他的词时,我总有一种身世依然是落花的感慨。我们都是一片落花,也许会在风中偶尔碰撞在一起,然后永远分开。

王国维老先生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之言,纳兰可以坦然接受这个肯定和赞美。纳兰,是一个真正“伤心”的人。这两个字蓄含了一种深深的真情。没有真情怎么可能受伤?不会受伤怎么可以悲痛?没有悲痛怎么可能伤心?我觉得不是所有的人都配称之为“伤心人”。做“伤心人”必须具备“三真”:真心、真情、真爱。不真的人,是不会伤心的。

庞德认为,一本书的宣传不是靠高音喇叭的广播,不是靠热闹的炒作或作秀,而是靠悄悄地口口相传。那些靠炒作和作秀而畅销的书,不会有经历风雨和岁月的生命力。它们转眼就会黯淡,就会消失。这个时代,写作者很多很多,但肯用真性情写作的人,寥寥无几。这也是我们读纳兰《饮水词》所要思考的问题。

我一直试图用自己的情感,把纳兰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些文字并不是对他词的解读,而是一个深情的男人倾听另外一个深情的男人抒情之后,敞开内心和他进行的对话、亲近和触摸。其实,我很简单。我的写作属于“我手写我心”这个范畴。古代有很多这样的写作者:晏几道、纳兰容若、秦观、李清照、李煜、贺铸等。他们的词一直留存至今,是因为他们的文字能打动人心,直击灵魂。

……相反,他立刻就领悟到,新的文学,尽管遭到大学教授和官方评论家的一致蔑视,却能征服为数不多却激情汹涌的读者。这是一件反潮流和有意为少数人而作的事业。庞德在一封信中对他年轻的朋友说:“从对上帝的爱出发,考虑一下有一次我对你说的事情:任何为了钱而写的东西都一文不值;唯一有价值的是对抗市场的创作。没有比钱更有毒的东西了。如果有人收到一张巨额汇款单,他马上就会想到自己做了某件事情,但是很快他的血管里流的就不是血,而是墨水了。”帕斯如是说。

其实,诗词一直都是贵族的事业。这些贵族也许在生活和物质上是一贫如洗的,但在想象、内心、情感、灵魂和诗意中,他们是异常富有的。他们是国王。有人说,如今写诗是有病,写诗的人都是疯子,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更加疯狂一些呢?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病得更重一些呢?此心热爱,无怨无悔。

纵然社会不停变化,纵然在物质上人们占有很多,但仍然有很多人病得很重。那是因为,他们始终在关注自己的灵魂。他们始终在关注自己的内心。他们始终在关注自己的情感。他们始终在关注那些短暂的青春。他们始终在关注人类自身的喜怒哀乐。我愿意加入这个队伍,用尽自己的一生。

读纳兰的词,我想起一句话:

所以,我同意:也许不用为他太惋惜。只是我们还是得准备着,

要过一段孤单的日子。

这是余地的好友谭毅在余地自杀死后,为他出版的文集写下的一句话。我很感动。于是,我们也可以用他的话这样说:

所以,我同意:也许我们不用为纳兰太过惋惜。只是我们得准备

着,要过一段阅读的日子。

也许这阅读,会持续我们一生的时间。

用我的心,用我的文字,来悼念纳兰那颗逝去已久的深情的词心。如果你愿意,可以加入到我的悼念当中,只要你打开这本书,安静地读,仔细地怀想,用心去触摸。这本书,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这书,是一个灵魂,用阅读纳兰的方式,忍受的暗夜残酷的煎熬,和那无边无际的孤独。

梦江南

2010年7月29日凌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词的一往情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梦江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33767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