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研究(经济学管理学博士论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企业家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的视角,综合运用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架构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的分析框架,论证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的内在原理和具体实现形式,并重点分析了股票期权制度以及在我国创新的动态股权制和增量奖股制。

内容推荐

本书以企业家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的视角,综合运用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架构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的分析框架,论证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的内在机理和具体实现形式。

本书的研究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展开。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特殊的、最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形态,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的不一致,导致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出现和存在。而外部性的存在,致使企业家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供给不足,创新激励机制失效。因此,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的产生以及如何内在化是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就是从制度层面将企业家所拥有的特殊的专用性人力资本物化在企业所有权结构中,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价值用股权来体现。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主要靠股权收益来实现,因此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就与其行为所产生的绩效直接挂钩,这样就形成激励和约束双重效应。因而,在众多的外部性内在化路径中,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是最有效的形式和路径,它使得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私人收益率不断逼近于社会收益率,从而激发起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本书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基础。内在基础是企业家人力资本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品,而外在基础是现代公司制的建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其本质同物质资本一样,一方面是投资的产物,没有专用性投资,企业家人力资本就无法形成;另一方面,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其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人力资本的最大收益。现代公司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载体,公司制的最大特征在于以股权来表明各类要素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既然人力已成为一种资本,那么所有者必然可以凭这种附着在人身上的资本价值获取相应的股权,从而成为企业的剩余索取者。

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外部性的客体,其形成主要靠后天培养,是企业家专用性投资的结果。企业家具有的经济价值,在于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归根结底源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投资。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从制度层面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进行了保障,使潜在企业家能对其人力资本投资有稳定的收益预期。从而一方面加速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加速从潜在企业家向现实企业家转变——即通过创业成为创业型企业家或进入到某一组织成为管理型企业家——以降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此外,本书还进一步探讨了创业型企业家和管理型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初始配置问题。

对于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运行制度分析,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家“提供多少能力”的问题,即企业家的努力程度。企业家人力资本只有在企业组织中不断运行,其理论价值才会转化为实际价值,初始配置的股权价值也才能在企业绩效有保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故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运行制度的实质在于使企业家人力资本初始配置股权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运用效率取决于股权化制度的运行情况。

最后,本书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设计,也就是具体的制度安排或实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就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的具体买现形式来说,期股、期权是比较好的方式。这种方式所带来的股权收益不针对企业的既有价值“存量”,它取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投入能为企业所创造的未来价值,即针对的是企业家所创造的企业价值“增量”部分。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其他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本书重点介绍了股票期权制度以及在我国创新的动态股权制和增量奖股制。

目录

摘要/1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命题的界定及理论与现实意义/1

1.1.1 研究命题的界定/1

1.1.2 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2

1.1.3 本项研究的现实意义/4

1.1.4 国内外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现状/6

1.2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9

1.2.1 要素分配理论/10

1.2.2 代理成本理论/16

1.2.3 资产专用性理论/19

1.2.4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23

1.3 基本假设和相关概念的界定/31

1.3.1 基本假设/3l

1.3.2 相关概念界定/36

1.4 研究方法/4l

1.4.1 个体主义的分析方法/41

1.4.2 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43

1.4.3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4J4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45

1.5.1 主要内容/45

1.5.2 创新点/48

第2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外部性/50

2.1 人力资本出现的历史逻辑/50

2.1.1 人力资本的出现及内涵/50

2.1.2 人力资本的层次/58

 2.2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特征/60

2.2.1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60

2.2.2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64

 2.3 外部性的客体:由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扩展/72

2.3.1 外部性的内涵及产生/72

2.3.2 外部性与“搭便车”行为/75

2.3.3 人力资本的外部性/77

 2.4 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79

 2.5 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内在化的必要性/86

 2.6 本章小结/87

第3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内在化路径与制度保障/89

 3.1 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内在化路径1:年薪制/89

 3.2 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内在化路径2:控制权/93

3.2.1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控制权/94

3 2 2 企业家控制权的货币收益:在职消费/96

3.2.3 企业家控制权的非货币收益:声誉效应/98

3.2.4 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控制权收益及反思/101

 3.3 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内在化路径3:股权/106

3.3.1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107

3.3.2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111

3.3.3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本质/115

 3.4 企业产权安排与外部性/117

 3.5 本章小结/121

第4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基础/123

 4.1 经济理论中企业家角色的演进/123

4.1.1 古典企业理论中企业家角色的缺失/124

4.1.2 现代企业理论中企业家的职能性角色/127

 4.2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中企业家的“出资者”角色/133

4.2.1 企业家人力资本“出资者”角色的提出/133

4.2.2 企业家人力资本出资的风险性分析/135

4.2.3 企业家人力资本出资的收益性分析/138

4.3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的内在基础/140

4.3.1 资本的内涵/140

4.3.2 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资本品的本质规定性:增值/146

4.4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的外在基础/148

4.5 本章小结/156

第5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形成制度分析/157

5.1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及产权归属/158

5.1.1 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158

5.1.2 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具体途径/160

5.1.3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归属/165

5.2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167

5.3 创业型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股权化初始配置/170

5.3.1 企业家创业成功的关键资本形态是人力资本/171

5.3.2 创业型企业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资者的股权博弈/175

5.4 管理型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股权化初始配置/182

5.4.1 企业家管理周期与企业家更替/1 84

5.4.2 管理型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186

5.4.3 管理型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博弈过程/190

5.5 本章小结/194

第6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运行制度分析/195

6.1 企业家人力资本运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196

6.1.1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能力的耦合性分析/197

6.1.2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利润的源泉/199

6.2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的运行模式/200

6.2.1 产权安排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202

6.2.2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效率传导机制/205

6.2.3 股权化制度与效率传导机制功能的发挥/207

6.3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实证分析:对劲牌酒业公司改制的考察/210

6.4 本章小结/217

第7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设计/219

7.1 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基本形式/220

7.2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设计:股票期权制度/224

7.2.1 股票期权制度的内涵与本质/224

7.2.2 股票期权制度的设计及操作/229

7.2.3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30

 7.3 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设计的创新/237

7.3.1 动态股权制/237

7.3.2 增量奖股制/240

 7.4 本章小结/242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243

8.1 研究结论/243

8.2 研究展望/248

参考文献/250

后记/2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研究(经济学管理学博士论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增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71632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3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