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世欢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是一位80后青年作家,被评论界誉为中国新生代最富潜力的小说天才。这部小说以一个京剧演员的命运抗争为主线,以战乱引起的社会变动、国内战争时期纷繁复杂的严峻形势为背景,重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动乱与风云无常。叙事大气磅礴,具有震动人心的气势与大度。

内容推荐

小说以伶人夏月仙和阮莺时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战乱引起的社会变动和纷繁复杂的严峻形势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的荣辱沉浮和情感世界的细腻描写作为史诗构思,把人物的命途坎坷和抗争置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对国家特定的历史时期做了真实的描绘,重现了二k-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动乱与风云无常。叙事大气磅礴又仿若悠然流淌的小溪,深具震动人心的气势与力度。语言纯熟洗练,充满哲思和黑色幽默色彩。

试读章节

在开始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心跳不已。时代变迁,那个年代已经逐渐黯淡下去,那些往事再也没人愿意提起,仿佛消失了,被彻底遗忘了,甚至在我讲述的时候像是已经变成虚构。但我仍将试着讲述,我的讲述是为了抵抗我的遗忘和忧伤。

从前……在遭到时间的袭击之后,一切都已裂成了碎片,我已经无法去抓住记忆的完整。一切都太难了,甚至时间。那沉默的时间自己也仿佛被拉紧成一条即将断裂的绳索——在我述说之时已空空如也地绝望,只是在顶住了痛苦的时候才稍稍地站住了脚跟。一切都要落空了。或者说,如若缄口不言一切都将落空。可我又能知晓多少呢?一切都过去了,或许,你该怀疑我所陈述的不过是我竖起耳朵探听来的罢了。让我遗憾的是,我没能成为历史、考古学者,没能用自己采撷、记录的口头见证注释这个故事,我就开了头。

那位我在此想给他些重要性的角儿,我将称他为月仙。夏月仙。

月仙六岁时入悦麟科班头科学艺,习小生,后攻青衣、花旦。九岁出台。一出《鸳鸯冢》的王五姐,唱、念、做、表,处处有准地方,有准尺寸,表现得入木三分。演出之日,北京城正值暑热蒸人,广和楼里,满坑满谷的观众顾不得挥扇驱热,报以阵雷般的掌声。时称“九灵(龄)童”。

时光荏苒,映眼间又过十载。月仙年满十九,愿意出科了。此时,芳华正茂的月仙出落得丰神俊逸,只憾双手纤巧、肌肤白皙像个千金(未准不是个美男子)。几经磨砺,他不但精于衫子,小生、老生、武生也无不兼通,还拉得一手好胡琴,可谓才气横溢。  

出科后,月仙先搭班“庆丰社”,社内主要演员为武生迟恭岩、老生杜月骞。杜月骞是月仙的大师兄,先他一年出科,在科班时就对月仙甚为照顾,两人早已结为把兄弟。月仙自幼丧父,家境萧条,母亲被迫改嫁后才无奈将他送入戏班,因此在戏班里备受歧视,就数师兄月骞仗义相护。

搭入庆丰社第三天,也就是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在观众的热盼中,月仙的中轴戏《游园》就要登场了。在后台,月仙显得有些紧张,因为这是自己出科后第一场打炮戏,万一演砸了后果不堪设想。月骞见状,走过来拉他的手,鼓励道:“师弟,这出戏咱下的工夫不浅,对你来说也并不难,怎么着都对付过去了。”月仙敛声应道:“我听您的。”便安下神来。  月仙扮的杜丽娘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翩翩出场,其声色之美令观众无不屏息凝神,顿时台下掌声雷动。杜丽娘身段玲珑、熨帖,唱调悠扬,软媚动听,当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一段时,台下的喝彩声就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月仙且歌且舞,意态隽妙,舞姿细腻,精彩迭出,掌声彩声不绝于耳。月骞在后台,开始还为月仙捏把汗,但随着戏的进展和月仙的精彩表现,月骞也兴奋起来,到了戏的高潮处,亦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

中轴戏演完后,接着是迟恭岩领衔的压轴戏《长坂坡》,然后是月骞为着意照顾月仙而演的大轴《打渔杀家》。因为前一出《游园》表现甚佳,月仙一出场,台下便有碰头彩。这出戏师兄弟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一开场就用优美简练的唱念身段,勾勒出渔家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到月骞饰的萧恩唱完“……桂英儿掌舵父把网撒”,桂英蹲身解绳,萧恩撒网,身段逼真、好看,博得满堂好。待桂英唱“遭不幸我的母早已亡过,撇下了父女们受奔波……”月仙情由心生,悲从中来,颤动朱唇,将桂英的心绪描摹活灵活现,观者为之动容,交口称赞:

“这戏才叫棒。”

“这哪叫做戏,分明是一段悲欢离合的鲜活事哪。”

“这角儿每唱时高音响遏行云,低音亦甚清润,真是好嗓子!没挡!”

“唱、念都有感情,身上、脸上、眉眼里无不带着戏呢!”

话说这看戏的都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只要看到有光彩的好角,都想着法子打听这角儿的本名叫什么,以后就认着这个角儿去买票。台下的心情激动,精彩处彩声不断,气氛越来越热烈,直至终场。席间,不少观者都打听起台上角儿来。

“那扮杜丽娘与桂英儿的,瞧着怎么脸熟啊?!”

有人一拍大腿:“哎哟,这不就是当年唱响广和楼的童伶‘九灵童’么!”

“现在出科了,今非昔比……真玩意儿都到手了。”

“可不……今儿算是铆上啦!”

后记

这部小说几乎是个意外。之所以这么说,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我生活的变故,这变故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与文学无关。但它和我的文学理想有关。

它是一个陷阱。

两年前,在写完《理想生活》时,我的文学理想就破裂了。我充满了忧郁,医生为了我的头痛病要求我换个环境。我就放下了一切(包括这个小说的写作),到处去分散我的郁闷,无所事事。不久之后,即二o o五年八月份,我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在云桂交界的西南边地看中了一块林地,问我有没有兴趣承包下来?我于是就决定到山里去一趟。

那时候,这个小说我已经写了大概两万字。临走时,我想可能再也不会搞它了,但弃之又不忍,就连同几本书籍和笔记塞进了袋子。就这样到了偏远的目的地。在此我尽量说得轻巧一些:就像翻袜子一样,我让生活翻了个身。

但这将是一个噩梦,一个美丽的噩梦。

我四脚着地跑到这深山里来,一开始就被山间的气象勾了魂。心下豁然开朗,于是决定留下来。但很快遭遇了不适:感到了空虚和无聊。尤其请工人把活儿干完以后,山里就只剩下我,清寂得可怖。值得一提的是,我住的地方离附近最近的村屯少说也有好几十里,离市场就更远了。不闻犬吠,不闻人语。可到了晚上有鸟兽隐约的叫声此起彼伏,煞是瘳人,因此最初每到晚上我就有些战战兢兢。但我还是蛮喜欢这个地方,而且已计划长期“战斗”下去。

这里四周是蜿蜒绵亘的群山,起伏不定的山峦和丘壑,到处都是树丛和林荫,一切都生机勃勃,而且这只有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沉浸在亚热带特有的温润气息中。大片大片峥嵘的山林,无数芜杂竞秀的花草,绵延不尽的松林(大都是人工栽种的)中常常会突现一块平地,或露出一弯沟壑,沿着潺潺的沟溪长满了青草和野花,显出迷离的气象。林间还栖息着山鸡和野猪等禽兽,神出鬼没。我最终在这个“危险”的地方安顿了下来。

当然我不是想在这里繁殖、壮大自己的后代,我就像一个走投无路的人,暂时在这里歇歇脚。我并未立下任何誓愿,不遵守任何斋戒,亦不以苦修、禁欲来约束自己(我自己瞧着办)。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我砍草,种菜,加固棚屋,挖陷阱,打鸟,到沟溪里摸虾米。除此,就是在山坡上逛荡、唱歌(大吼大叫),像老态龙钟的狗一样到处拉屎。渐渐地,我把一切都弄得十分简单、平淡,变得对一切都麻木不仁起来。因了麻木不仁、平淡、单调,便又感到无聊,甚至有些空虚和孤独。这时候我已经把带来的书看完了,实在无聊,就又鼓捣起这个小说来。确切地说,此时写作成了我在墙壁中挖的一个洞,我把无聊、空虚、孤独和伤感都从这里排空。

而我能够得心应手地写下去,还因为我之前做的一些笔记,且早已开好了头。创作的激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反而愈加嚣腾起来,像一锅沸水一样,我按都按不住。结果一发不可收。

其次,另一个原因:我不怕一事无成,只怕迷失方向。当然,这个方向,大概可归结为所谓的文学追求吧!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这点追求,这个小说怕是连受精的机会都没有。更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我现在说风凉话,但是整个创作过程是辛苦而不易的,尤其是山里蚊虫多,外来的补给困难,生活没有诸位想象的那么轻松,坚持写作就变得十分吃力。两年间,因为补给困难,我有两次吃木薯中毒,有几回吃野芭蕉拉不出屎(只能用辅助工具把芭蕉子一颗颗抠出来)。米、食用油盐既是掐着吃也总有断顿的时候。没电,晚上点煤油灯。白天我一般没有写作的习惯,开始只能和野生动物一个规律。后来白天也写(省油),慢慢纠正过来了。

但是白天我喜欢忙活,比如砍草、锄地、搞吃的、逛荡、打鸟。尤其清晨,鸟雀喧闹,空气紧绷清冽,四处散漫着水气。万物生气勃然。我没法憋在屋头,就扛着“武器”穿过木薯林、松林、沟溪,亮开嗓门在山间吼唱,尽情地享受无聊的时光,仿佛整个世界像一件大衣一样被我披在身上。而下雨、太阳毒辣的时候,写作就成了抑制躁动的良方。

写作,事实上是一种孤独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很有局限性的个体功能,纯粹的自由,纯粹的自我,每个人的结论都不一样,我只是宣泄,跟拉屎一样。不然就是痛苦:我不得不喜欢。

又,这个小说是我了结一个心愿。

如果不幸,读者不喜欢我的文字,请不要对我生气。谢谢。

书评(媒体评论)

姚摩以诗人般的浪漫,写出如此古典厚重的作品,《浮世欢》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路金波(出版人)

姚摩的写作给我的印象是:由爱情人手,点染人情,探析世情,优雅而不失深刻,幽默而不无忧伤。而他的这部新的作品又以新的突破让人惊喜,那就是在更广的背景和更大的舞台上,审视青春之成长,叩问现实之人生。他显示出来的持重与成熟,明显地超越了与他同龄的一代人。所以我想说,这是一个早熟的文学才子,一个忧郁的行吟诗人。这使他和他的作品有足够的理由,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白烨(评论家)

这是潜伏在生活的水下,用睫毛绘出的人生特写。

——孔庆东(作家)

姚摩以清婉潜沉而又灵巧精湛之笔,将一个纷繁变幻的世界,浓缩在微观奇妙的艺术境界之内,生活与艺术、命运和爱情在小说中不期而遇。

——陈彤(作家)

这是一部优美动人的小说。反映了姚摩丰富的阅历、知识层面和深刻的艺术笔力,其笔下的“角色”是拥有灵魂的迷人形象,写出了个人抗争命运的心灵史。故事丰富多彩,引人人胜,感情丰沛,思想沉郁,令人难以忘怀。

——王佩瑜(京剧余派女老生)

一个在物欲滚滚的社会,仍有勇气如《瓦尔登湖》一般淡定生活的男人,写出的文字注定有生命原液的味道,鲜活、滚烫、黏稠、干净。

——画眉(专栏作家)

小说大家写,巧妙各不同。姚摩的《浮世欢》文笔辛辣,立意新颖,文字句式上下简练流畅,构思架构纵横交错,驾驭能力着实了得。

——王小枪(专栏作家)

姚摩以令人惊叹的笔调吟唱着生命的哀歌,但是调子是明丽的,色彩是充满艺术感的。不用怀疑,这将是当代的歌德。

——一贝拉(华裔作家)

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回肠荡气的凄美爱情,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纵横捭阖的宏大叙事。

姚摩新作《浮世欢》,讲述乱世中的生死情爱,世事浮沉的命运激荡。情节回环曲折,人物精妙多舛。

小说以伶人夏月仙和阮莺时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战乱引起的社会变动和纷繁复杂的严峻形势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的荣辱沉浮和情感世界的细腻描写作为史诗构思,把人物的命途坎坷和抗争置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对国家特定的历史时期做了真实的描绘,重现了二k-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动乱与风云无常。叙事大气磅礴又仿若悠然流淌的小溪,深具震动人心的气势与力度。语言纯熟洗练,充满哲思和黑色幽默色彩。

——张炜(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世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8659
开本 16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