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帮助比较文学研究应付来自21世纪的重大挑战,提出面对新机遇时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全书分“学科谱系”、“跨文化比较”、“翻译”和“全球化”四编,收入世界级比较文学学者的16篇代表性文章,集中讨论了比较研究中的语言、翻译、文学理论(传统美学)、文本分析、欧洲中心主义与东方边缘问题、政治权力与文化权威、比较文学的形态和新方向等话题。
| 图书 | 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培文读本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帮助比较文学研究应付来自21世纪的重大挑战,提出面对新机遇时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全书分“学科谱系”、“跨文化比较”、“翻译”和“全球化”四编,收入世界级比较文学学者的16篇代表性文章,集中讨论了比较研究中的语言、翻译、文学理论(传统美学)、文本分析、欧洲中心主义与东方边缘问题、政治权力与文化权威、比较文学的形态和新方向等话题。 内容推荐 21世纪的比较研究学者显然需要思考很多问题,本读本收入的文章旨在帮助读者面对学科的重大挑战,抓住这些挑战提供的众多机会。读本第一编“学科谱系”中的四篇文章粗线条地回顾了比较文学的历史和概要。第二编“跨文化比较”的四篇选文试图寻找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比较的充分理由,探讨了文学思潮以及社会和政治差异,既考虑到所论的素材又考虑到观察者的立场。读本第三编集中论述翻译这个重要问题。第四编收入了四篇关于全球化对文学的影响的最新研究。 目录 前言 21世纪的比较文学 一 学科谱系 噩梦醒来缝精尸:论文化基因、蜂巢和自私的因子 一个学科的再生:比较文学的全球起源 比较的理由 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意识形态功能 二 跨文化比较, 比较的世界主义 尼罗河畔的讽喻和跨文化文学比较的其他危险 两面神既来则安:面对他者编纂文学史 跨太平洋生态学:梵语中的山狗和汉语中的猴子 三 翻译 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 走向比较印度文学 翻译、共同体、乌托邦 一种新的比较文学 四 全球化 文学、民族与政治 跨越边界 进化、世界体系、世界文学 国际经典中的焦点转换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培文读本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大卫·达姆罗什//陈永国//尹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7034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00 |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8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