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杰出学人讲席: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会议论文的结集。中外知名学者结合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学术发现,从不同角度切入《诗经》研究,各呈亮点,启人思路,令人瞩目。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诗经》学的发展和深入,亦将对经学与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带入新的思考与整合。
| 图书 | 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术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09年4月1日,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杰出学人讲席: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会议论文的结集。中外知名学者结合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学术发现,从不同角度切入《诗经》研究,各呈亮点,启人思路,令人瞩目。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诗经》学的发展和深入,亦将对经学与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带入新的思考与整合。 内容推荐 二○○九年四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與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傳统文化研究中心邀請世界各地在《詩經》學方面有突出成绩,并且在方法學上具有跨學科視野的知名學者,來港參加《跨學科視野下的詩經研究》(Book of Songs:Cross-boundary Examinations)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求交流學術觀點,對《詩經》進行最前沿的跨學科視野下的思考。受邀學者來自中國大陸和港、臺地區以及日、德、美各國,在《詩經》學方面皆極有創見和開拓力,在香港這一平臺進行多方面的學術交流,精采互見,勝義纷呈。本書為會議中的論文结集,相信對《詩經》學及古典文學有興趣的學者,必能從中獲益,了解《詩經》學研究的最新發展。 目录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術叢書”總序 序 周原■■——周公廟發掘與詩篇原始 從《周頌》與金文中成語的運用來看古歌詩之用韻及四言詩體的形成 《詩經》之水與中國文學中水意象的歷史考察 《詩經》研究也應該走出疑古時代——以《召南·甘棠》詩的詮釋為例 《詩經》之微指——以心理語言學理論分析《木瓜》《東門之墠》 毛詩之後:中古早期《詩經》接受史 從熹平殘石和竹簡《緇衣》看清人四家詩研究 劉沅《詩經恆解》的聖人論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术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致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517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2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8 |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39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8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