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拓展客家文化研究,为全球客家研究学者构建一个学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从199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本书收录的论文就是2003年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参会论文经过作者反复修改补充而成。这些论文的作者服务的机构基本上涵盖了海内外的客家研究机构,论文代表了当前全球客家研究的最新成果。另外,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也很广,包括客家历史与文化、客家文化的保护、创新与传承、客家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等诸领域。
| 图书 | 地域族群与客家文化研究/客家研究大讲坛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了深化、拓展客家文化研究,为全球客家研究学者构建一个学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从199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本书收录的论文就是2003年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参会论文经过作者反复修改补充而成。这些论文的作者服务的机构基本上涵盖了海内外的客家研究机构,论文代表了当前全球客家研究的最新成果。另外,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也很广,包括客家历史与文化、客家文化的保护、创新与传承、客家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等诸领域。 目录 总序 地域族群与客家文化研究(代序) 乡村故事与“客家”历史记忆的重新塑造——以《明季岭东山砦记》的研究为中心 从客家族谱所见的两个史实问题 地域、族群与休闲文化产业:台湾闽、客、原住民案例之比较 “客家研究”反思:以太平天国与客家的崛起为话题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承 从文书中的女性尊长看梅县妇女的社会地位 观念与智慧:客家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从三山国王崇拜看客家人的环境伦理 环境与人文:从自然灾害的角度看客家精神特质的形成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地区的经济变迁与科举事业 客家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特征 从基督徒的葬礼看基督教在五华地区的本色化 客家文学创作与批评:全球化背景下的构想 上杭瓦子街是客家移民史上的闪光点——瓦子街移民与瓦子街考 全球化、文化自觉与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视野中的清代赣南农村市场 明末清初粤东北的山林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大埔县《湖寮田山记》为中心 客家民俗中的越、僮之风 台湾都会客家的隐形化现象——台北市与高雄市的比较研究 明清时期宁都地区的佃农抗租活动 蕉岭徐氏宗族与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 梅州古村落系统的几点研究 《建设周报》风波之再认识 何南凤“横山堂”考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地域族群与客家文化研究/客家研究大讲坛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宋德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32806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7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60 |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8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东 |
| 长 | 211 |
| 宽 | 143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