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编目》主要对象是中国农区重要生态系统与生境分布区点,并在有关的概述中简述了农区重要物种和遗传资源概况。根据当前国际上对农区(农业)生态系统应包含的内容的理解,本《编目》选定了9个专题(领域)在全国26省(自治区)范围内(西藏与台湾未能参加)开展了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查询,筛选了702处能代表我国农区重要生态系统与生境的地点,以“条目”形式对这些地点的地理气候状况,生物多样性状况和对农业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程度、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描述。所有条目按9个领域进行分类,归纳为18章,每个领域各分为两章来归纳,前一章是该领域的全国概况综述,后一章为与该领域有关的各地重要分布区点的描述(条目)。
9个专题领域的选择能代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生境应包括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中两个领域(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分布区点、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区)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将其列入农区生态系统领域关心的问题;物种引进的生态影响专题是在国家还没有将其列入重点关心问题的情况下,被本《编目》列为重点领域之一的(国家环保总局是在2003年1月才正式将其列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领域)。这9个专题领域的编目简介如下。
第一章和第二章,全国农区生态系统与生境概述,包括全国概述和我国除西藏与台湾外26省(自治区)的概述。主要是根据实地调查和2000年以来的有关文献资料作出的归纳、描述和分析。编者都是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多年的专家,能比较准确地描述我国和各省农区生态系统与生境的基本状况、特点、问题和对策,对在宏观上全面了解我国和各省农区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三章和第四章,农区重要湿地编目,包括全国湿地概述和82处湿地的条目。概述介绍了我国湿地分布、湿地生物多样性和与农业的关系等;并筛选了农区128处重要湿地(一般为面积在1万hm2以上并富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的),建议作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点。82个湿地(不包括已被列为保护区的湿地)条目分别描述了各有关湿地的详细情况。
第五章和第六章,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分布区点编目,包括全国农作物野生亲缘种概述和104处分布区点的条目。我国是世界3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种植作物种类达650个,大部分为我国原生种,因此农作物野生亲缘种种类多、分布区点分散。这次收集到的104处分布点仅涵盖约60种野生亲缘种,代表农业部门已经查明存在的分布区点,都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可新发现的野生亲缘种分布点的潜力很大,但是因经济开发,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分布区点消失很多、很快,故有必要加快调查和加强保护。
第七章和第八章,农业重要特产物分布区点编目,包括全国概述和261个条目。我国农业特产极其丰富,被称为“特产之乡”的有230处,“贡米”40处,世界驰名的茶叶14种等,并具有独特性。条目描述了特产物分布区点261处,涉及150类农业特产物。
第九章和第十章,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业区点编目,包括全国概述和31个条目。我国处于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区总面积大,历史悠久,农牧业对恶劣生态系统的利用方式独特,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区主要包括:干旱荒漠草原牧区和绿洲农业区、高山农业和高寒农牧业区、以黄土高原为主的严重水土流失区的农牧业区、以岩溶地貌为主的石质山区农业区;此外还有重盐碱滩区农区、洪涝频发区农区、工业污染区农区等。在这些地方,历代农民与恶劣自然条件作斗争,创造了适应恶劣条件的农业方法,对解决全球饥饿威胁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高山农业”正成为我国南方许多山区开发以特产物生产为主的新的农业基地的发展方式。对恶劣环境的利用需要更多、更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强化对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的合理化。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重要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农区编目,包括全国概述和52个条目。在概况研究中筛选出了我国农牧区18个重要典型生态区域,可以作为我国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键区域。其中1个(干旱荒漠草原区)为生态系统高度脆弱区,并含有抗干旱的独特生物群系;其他17个区域均为自然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其中大多数区域都含有占总面积6%以上的农田分布,并正作为各地发展特产物农业的重要农区,概述和条目对这些农区的状况作了详细描述。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农业物种弓I进的生态影响编目,包括全国概述和32个条目。我国种植和畜牧业养殖的物种和品种有近半数是逐步弓I进的,在农业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高产或优质种的推广也使原有种类丰富的当地种失传,国家和地方种质资源库(圃)的保存起了一定的弥补作用。误引进或偶然侵入的外来物种,有许多已经对我国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国家已经公布了16种有严重生态危害的外来入侵种的名单。但是,我国直到前几年才对该领域进行普遍关注,目前了解还很不够。据以往初步调查(不全面)了解,入侵我国的有害外来植物至少有107种、外来重要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林业和农业受害面积约290万hm2,估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本次收集了32个相关条目,主要包括部分有害杂草和病虫害,代表各地农业部门当前对此有限的了解。
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天敌生境编目,包括全国概述和91个条目。我国是农业病虫草鼠害严重的国家,常见害虫有838种、病害742种。平均每年损失粮食1 600多万t,棉花600万担、油料140万t。天敌资源也十分丰富,如水稻害虫天敌1 303种、小麦害虫天敌218种、棉花害虫天敌417种、蔬菜害虫天敌781种、大豆害虫天敌240种。病虫草鼠害及其天敌是农区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应该在合理的生态系统平衡中得到有效调控,生态系统被破坏是危害加重的基本原因。91个条目反映了部分重点问题和分布区点,其中有关天敌的条目只有6条,有待加强对天敌的调查和研究。
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农业部门自然保护区编目,包括全国概述和49个条目。我国农业部门参与自然保护工作不够,全国由农业部门建立或管理的自然保护区72个,大部分是面积较小的县级保护区,主要保护水产资源和水产生态系统及草地生态系统。概述对这72个保护区作了简介,49个条目对其中主要的地方作了详细描述。
本次编目组织了包括26省(自治区)农业环境监测站和当地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进行协作,
分别对有关农区生态系统与生境的9个领域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总计写出了702篇调查报告(即“条目”),比较全面地覆盖了我国农区的重要生态系统与生境分布区点,包括对生态系统状况、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情况与原因以及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的描述。除“条目”外,为了方便本《编目》使用者对各有关方面概况的了解,本《编目》还开展了各领域和各省农区生物多样性概况的调查研究,主要使用2000年以来的最新资料,表述为第一章的全国概述、第二章的各省概述和各领域概述。本《编目》还选编了与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密切相关的附录资料,希望它能成为对我国有关农业和环境管理者、研究人员和监测者以及教学者有实用价值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