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之画员
内容
编辑推荐

朝鲜正祖与宫廷图画署两大天才画家的绘画对决,申润福,金弘道的风俗画中的惊天悬案,比《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更富诱惑的《美人图》的秘密……请看韩国历史小说巅峰之作《风之画员》。

金弘道是以风俗画、水墨画以及自画像等多种类型的作品而在朝鲜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画家。而对于以精炼的笔法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而闻名的画家申润福,却有许多人不知道她的故事。但是人们却对通过各种画册、月历非常熟悉她的作品。在现代,人们更是赋予了她的作品很高的价值。

内容推荐

一个是女扮男妆的绝世美女,一个是遗世独立的旷代逸才。一个是身世凄凉的落寞君王,三个与时代风潮格格不入的人尘世邂逅,惺惺相惜,爱慕有加,上演了惊天动地的画苑故事。韩国历史悬疑小说的巅峰之作,出版以来畅销百万册,读者惊呼:“李正明为韩国小说挽回了自尊!”

父亲无辜遭到杀害,自幼被人收养,苦难也无法遮蔽润福的天才光芒,然而她的才华却不为当世所容,只有亦师亦友的弘道懂得欣赏和爱护。他们受国王之托追查十年前的连锁杀人事件,随着调查的深入,国王和润福的身世之谜也渐渐浮出水面,纵然两位天才在世人的嫉妒目光里比翼齐飞,萌生出感人至深的灵魂之爱,怎奈前尘注定今生,他们的爱终究还是有因无果,留给历史无尽的感慨。

目录

上卷

 引子

 1.生徒厅

 2.无面肖像

 3.宫廷画员

 4.画决

 5.画王

下卷

 6.私画署

 7.秘密画卷

 8.月下情人

 9.画中人

 10.最后的画决

尾声

试读章节

追忆消失的天才

贝多芬和莫扎特,梵高和高更,毕加索和马蒂斯……风靡时代的两大天才的生活更有魅力。

宫廷画员金弘道和申润福。尽管绘画素材和表现手法多有不同,然而他们却是两位不容置疑的天才,领导了十八世纪朝鲜画坛的画风革命。金弘道以单纯有力的笔致刻画庶民的健康生活,申润福则细致入微地刻画女人的隐秘生活。他们的同题不同意的画作激发起了难以言说的好奇。他们为什么要以不同方式刻画相同的题目和相同的人物呢?

不仅画风迥异,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是截然不同。金弘道身为宫廷画员而扬名于当世,相比之下,申润福则被历史彻底抹杀了,唯有“因作风俗画而被逐出图画署”的传闻。1928年,吴世昌(1864—1953)著《槿域书画征》,只有两行与申润福有关的记载。

申润福,字笠父,号蕙园,高灵人,擅长风俗画。润福的父亲申汉枰也是画员,官至佥使。

曾经风靡当时的最高画员为什么不露痕迹地消失于历史?

这个故事便是对于好奇和疑惑的解答。

引子

现在,我要来讲一个故事了。

一个关于脸的故事,一个漫长而隐秘的故事。

那是我想教却不能教的脸,那是我想回避却不能回避的脸,

那是我想抚摩却不能抚摩的脸,那是我想忘却不能忘的脸……

我爱他吗?也许我曾经爱过。也许我从来就不曾爱过。

(原文10页图)

秋声赋图,纸本淡彩,56×214cm,湖岩美术馆

引用欧阳修的《秋声赋》,刻画萧索秋夜的孤独和寂寞。老年檀园的落寞哀伤跃然而出,化作贫瘠画幅上的荒凉景致。

山鸡振翅的声音轻轻惊醒了我的睡梦。低矮的屋檐还在滴水,山鸡飞走的声响经久不散。在这陌生的地方,在我睡觉的时候,外面下雨了。我已老迈,忍受不住漫长的白昼。孤寂茅屋坐落于深山,我的视线投向对面的屋脊。前院里草木葱茏,鸟儿任意飞翔。鸟啊,你们飞来飞去为了什么?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犹如这盛夏的雨,了无痕迹……

衰老的肉身几乎再也支撑不起纤细的笔杆儿。停笔久矣,唯有心还在画布上徘徊。每当我静静地端详着白纸,那张脸便会浮现在眼前。那是我想教却不能教的脸,那是我想回避却不能回避的脸,那是我想抚摩却不能抚摩的脸,那是我想忘却不能忘的脸……

初相见时,他是我的弟子,我是他的老师。其实是我在向他学习,他在教我。我们既是心心相印的朋友,又是殊死以博的对手;既是情欲如火的恋人,又是渴望翻越的墙。巍峨的墙,至死也不能翻越。

那时候,我还是普照众人的星辰。二十几岁便得以为先王画像,从那以后,我就成了朝鲜八道 无人不知的宫廷画家、图画署的大先生、深受国王宠爱的差备待令画员。我是画员之中的大画员,凡有落笔,无不仿者云集。

作为画员,我享尽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人们都称我为天才,但是我不喜欢这种寻常可见的称呼。无论是图画署之外,还是图画署之内,无论是卑贱的贩夫走卒,还是无比尊贵的当今大王,名不副实的称谓只会授人以笑柄。我的名字就像星辰,照亮我的生涯。我想,光芒灿烂的只有星辰。

如果我是星辰,那么他就是划破黑夜的惊雷。他的光芒突如其来,令人难以忍受,几乎成了灾难,无论对他周围的世界,还是对他自己。这场灾难虽不炽热,却足以燃烧一切;这场灾难迅雷不及掩耳地出现,致人目盲;终于,这场灾难永永远远地消失于黑暗之中了。

见到他的瞬间,我失明了。他的炽热在我心里留下了终生不可磨灭的深深的痕迹。我想摆脱,却又无法摆脱。他是唯一一个不能让我踩在肩膀上的人,更是我不可实现的梦。

我渴望先他而殁,然而直到他死之后,我又活了很久。我当然知道,至死我也不能望其项背。如今我已老迈,苟活于世无非是为了收拾他的遗物,证实他的名字。如果不是我这个衰老的画工,谁会在如磐黑暗之中呼唤他的名字?若是无赖和荡妇的好事玷污了他的名字,谁来为他拂拭干净呢?

现在,我要来讲一个故事了。一个关于脸的故事,一个漫长而隐秘的故事。也许你们不会相信我的故事。不过,听完了我的故事,总会有人愿意相信它并非杜撰。哪怕这个故事并不真实,只是垂垂老者的妄语乱弹……

那天的事我至今不能忘怀。清晨,我初次遇见这张脸孔。他是青葱少年,明眸转清辉,两颊赛桃花,双唇紧闭如粘……那时我是图画署生徒厅的年轻教授,他的面容在我心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是我要教授的生徒。

每当我闭上眼睛,那天的情景便会浮现在眼前。薄霜未消的图画署生徒厅,大雾踯躅于湿漉漉的前院,犹如陌生的客人。炉灶里抵御湿气的柴火在噼啪作响。朦胧的火苗和氤氲的烟雾,走廊尽头的生徒房里传来了孩子们嘈杂而稚嫩的声音……他们是戊辰年考入图画署的见习生徒。

我深深地呼吸,享受着清晨甜美的空气,然后大步走向生徒房,敞开了横推门。这时,我看见了那个孩子。

我爱他吗?

也许我曾经爱过。

也许我从来就不曾爱过。

书评(媒体评论)

《风之画员》是想象力的胜利。

——《中央日报》

作家李正明展示了韩国本土历史悬疑小说的先锋性。

——《韩国日报》

赋予历史真实以想象力,引导韩国历史悬疑小说的潮流。

——《东亚日报》

小说中收录的申润福和金弘道的画作是主导叙事的核心要素。

——《朝鲜日报》

速度感突破了历史小说的限度,紧张刺激不亚于惊险小说。

——《韩国经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之画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李正明
译者 薛舟//徐丽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3238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2.645
丛书名
印张 2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