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谋宋/谋说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于繁华之中跌落的华夏历经沧桑,风霜憔悴却难掩她姿容绝世,皆因她所哺育的充满了智慧的儿女不会让这块土地缺少荣耀。唐末至宋初的几十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混乱的时期。这一阶段涌现了无数形色各异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各自的智慧书写出不同的慷慨人生,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绚烂的色彩。不管是乱世枭雄还是治世能臣,在这场大戏之中,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都闪耀着中华之谋的光彩。本书即以敏锐视线拨开层层纷繁,寻找出这段历史中最为炫目的精彩,与读者共赏古人“谋”之大成!

内容推荐

古今第一谋略宝典大全!

谋变、谋势、谋天下,集天下之智,尽四海之力,唯谋可以创不朽!

本丛书构架以时间顺序为主,辅以人物线索,叙述笔墨着力于内外两点:外,即新政权与旧王朝或同时代竞争者艺间的谋略较量;内,即新王朝建立者为达成功在自己派系内部的斗争。如此叙述,既保证了完整呈现一个新政权崛起的大致脉络。也能凸显出“谋略”运用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本书为《谋宋》分册。

目录

第一章 乱世之乱

 1.反唐:放弃幻想,一往无前

 2.远离道义:制造挥戈借口

 3.顺势而上:抓住机遇成就霸业

 4.养精蓄锐:李克用的隐忍

 5.丧服袭敌:制胜法宝是奇兵

 6.避其锋芒:智勇双全的后唐第一将

 7.以退为进:血流成河建帝国

 8.明辨时势:石敬瑭也智慧

 9.杀机:机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0.神武雄略却美志不就

第二章 黄袍加身

 1.闭城拒父:忠孝难两全

 2.赢得信任:周世宗的父子情

 3.所向披靡:四十二日律燕南

 4.一箭双雕:来历不明的谣言

 5.制造舆论:两日之争的征兆

 6.操纵:幕后主谋的影子

 7.真假情报:创造条件也要出兵

 8.陈桥驿:惊天之变

 9.夺权:风云变幻,鸡犬不惊

 10.安民心:和平兵变中唯一的一道血光

第三章 平定天下

 1.欲对外,先安内

 2.雪夜问策:赵匡胤的天下梦

 3.先礼后兵,平定李筠

 4.巧施离间,赢得战机

 5.借路伐敌:阳光下的阴谋

 6.较量:狂妄只会带来灾难

 7.势如破竹灭南汉

 8.卧榻之侧:李煜的鼾声

 9.吴越归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10.千古真理,骄兵必败

第四章 内修文政

 1.推己及人:杯酒释兵权

 2.故技重施:加强集权

 3.太祖心胸:宰相的椅子

 4.权钱交易:脱下乌纱换银钱

 5.削夺其权:罢黜支郡,三岁一易

 6.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7.倡文偃武:科举制度的复兴

 8.封桩库:千金易得,稳定难求

 9.史官:皇帝最怕的人

 10.画地十策,选贤任能

第五章 太祖之死

 1.金匮之盟:兄终弟及

 2.冰冻三尺之寒:开封王的成长

 3.赵普罢相:臂膀和手足之间的选择

 4.迁都之议:安天下在德不在险

 5.抉择:皇弟与皇子之争

 6.美色误国:花蕊夫人的无奈

 7.斧声烛影,帝星陨落

 8.夙愿得偿,心急如焚

 9.铲除后患:赵光义的不安

 10.干戈变玉帛:没有永远的敌人

试读章节

1.反唐:放弃幻想,一往无前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阶段,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从唐高祖公元618年建唐,到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前后近三百年问,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而在经过“开元盛世”之后,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藩镇的割据势力分化了统治,同时宦官专政导致内政混乱,再加上朝堂之上的朋党相争,促使这座大厦走向倾覆的结局。除了这些内外因素,导致唐灭亡的直接原因,则是黄巢起义。

黄巢出身于富裕的盐商家庭,年轻时代的他也曾幻想过进朝为官,却屡试不第。后来只好继承祖业贩盐为生。在贩盐生意的过程中,不断和朝廷武装力量发生冲突。又加之唐末混乱的内政,百姓不堪重压。于是,在公元875年,当听到王仙芝和尚让在长垣起兵反唐,黄巢便率同自己的子侄黄揆、黄恩邺等人在山东菏泽起兵响应。

在起兵之初,黄巢发展得并不顺利。他率领着几千人去攻打沂州,连攻而不克;最后只能转移去河南,选择了守卫力量薄弱的阳翟等地作为自己的目标。立住了脚跟之后,黄巢和王仙芝会合到一起,准备在他的帐下尽心效力,率领自己手下的将士推翻唐王朝的统治。作为从社会底层站起来的黄巢,对于自己的选择有一种旁人无法比拟的坚定,这种品质首先获得了王仙芝的赞赏。

公元876年,经历了一年的发展,王仙芝的部队已经不下万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在攻克了重镇汝州之后,王仙芝有一些沾沾自喜起来,准备从汝州向南,直指东都洛阳。

王仙芝虽然出身类似黄巢,但做“反贼”并不是他所愿,走上这条路更多是因为被迫,光耀门楣才是他最向往的。因此,当义军攻陷汝州之后,他的心思便开始朝这个方向活动。因为汝州刺史王镣正是当朝宰相王铎的堂弟,他觉得自己似乎可以从这里寻找到一丝希望。

所以,当王镣被俘之后,他深感奇怪的是,王仙芝性格残暴,起兵以来杀戮无数,俘虏几乎没有能逃过他的屠刀的。在汝州陷落后,守将董汉勋也被杀了,可是唯独自己却被留了下来,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谜直到王仙芝召见他的时候,才被揭开。

王仙芝对王镣说:“我起兵反唐,被天下人以‘贼,呼之,其实并非我愿。放马疆场,难逃马革裹尸。这样的生活,我想谁也不愿意。”

话说到此,王镣终于感觉出王仙芝话中的暗示之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上背着一个“反贼”的名号毕竟不是光彩的事儿!王镣便试探地对王仙芝说:“将军天生神勇,若能投靠朝廷,必然会受到重用。”

王仙芝看他一眼,说:“我起兵以来,连夺数州,朝廷已经以我为重犯。你又怎么能保证他们不会是想杀我呢?”

王镣说:“当朝宰相王铎是我的堂兄,我愿意在他面前为将军美言。而且,我的同侪裴僵便是临近的蕲州刺史,只要我写一封信给他,让他代为传递,表明将军效忠朝廷之意,必定可以为将军在朝中博得一席之地。”

王仙芝一听大喜,亲切地拉住王镣的手臂说:“如果此事能成,我必然重谢你。”

王镣诚惶诚恐地谢过王仙芝,便立刻手书一封,派人送给了蕲州刺史裴偓。裴俚接到信之后建议朝廷:“王仙芝起兵以来,气势凶猛不可挡,现在他既然愿意投诚,我们正好可以顺势招安,以便卸下他的兵权,避免让他再起兵来犯。”不久之后,朝廷便下令招安王仙芝,并授予他监察御史之职。

消息传到王仙芝大营,他喜不自禁,忙命尚让请了王镣过来大摆酒宴,对王镣说:“这一次朝廷招安,并授予我高官,全都是靠刺史斡旋,我一定要敬您三杯!”

可是正当众人觥筹交错之际,一声怒吼从厅外传来:“王仙芝,你真是愚笨至极!”众人诧异地朝门外一看,只见一个虬髯大汉直冲进来,眼中是熊熊燃烧的怒火,门卫都不敢阻拦。他来到王仙芝的面前,大声说:“你拿弟兄们的人头作为招安的资本,你对得起他们吗?”

在大汉的厉声叱问之下,王仙芝居然嗫嚅着不知道怎么回答。王镣在一旁看得奇怪,不知道来者何人,居然敢这样训斥王仙芝。有人悄悄告诉他:“此人正是军中猛将黄巢!”王镣素闻黄巢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勇将,据说他八岁之时,便有雄心,在赋菊诗中吟出“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名句,显露出非凡的才情和抱负。后来追随王仙芝反唐,一路上攻克了不少城池,成为让唐军闻风丧胆的名将,王仙芝对他多有倚重。现在看到他居然敢当堂呵斥主将,可见他在军中果然不同凡响。

在黄巢闯入之后,堂下饮酒的尚让、葛从周、杨能等诸将也都噤声。只听黄巢愤慨地说:“我们放弃安逸的生活,起兵反唐,就是为了推翻李姓混乱的统治。可是现在,我才去郏城不过几天,本来想带着喜报回来与大家欢庆,你们却居然都想和李唐沆瀣一气。难道都忘记我们出师之日的誓词了吗?”

P2-4

序言

古今第一谋典大全。另一视角看历史。自秦汉到明清,“谋”字贯穿始终。无“谋”难以成天下。

本丛书以朝代更迭为凭,共分八册,分别为《谋秦》、《谋汉》、《谋三国》、《谋唐》、《谋宋》、《谋元》、《谋明》、《谋清》。叙述的时间段为上一个朝代末至新王朝的建立初。如《谋秦》,时间段就锁定在战国至秦统一六国初。

本丛书构架以时间顺序为主,辅以人物线索,叙述笔墨着力于内外两点:外,即新政权与旧王朝或同时代竞争者艺间的谋略较量;内,即新王朝建立者为达成功在自己派系内部的斗争。如此叙述,既保证了完整呈现一个新政权崛起的大致脉络。也能凸显出“谋略”运用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本丛书笔法简约,用词精炼,无枯燥堆陈之呻吟,多清新亮爽之词句。既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了了解历史的一个窗口,又呈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谋略世界,以资读者朋友日常生活工作中阅读、借鉴,以至使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谋宋/谋说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甘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02143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