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入位于翠深霭浓之中的四川新津观音寺,拍摄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计画的寺内佛教文物,包括其观音殿的观音三大士像与五百大小罗汉像,毗卢殿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与十三个供养人像壁画,细腻捕捉它们丰润柔和的线条、鲜活生动的造型与富含意蕴的雕塑与描绘技巧,使读者透过近 二 百张摄影照片与文字介绍,感染古代佛教艺术历经沧桑而尤显劲道的力量。
图书 | 莲华接翠观音寺/佛教美术全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者深入位于翠深霭浓之中的四川新津观音寺,拍摄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计画的寺内佛教文物,包括其观音殿的观音三大士像与五百大小罗汉像,毗卢殿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与十三个供养人像壁画,细腻捕捉它们丰润柔和的线条、鲜活生动的造型与富含意蕴的雕塑与描绘技巧,使读者透过近 二 百张摄影照片与文字介绍,感染古代佛教艺术历经沧桑而尤显劲道的力量。 内容推荐 建于宋代淳熙八年,迄今有八百余耳历史的四川新津观音寺,位于如盛开莲花的九座峰峦连绵而成的九莲山山麓,为被称作“莲华接翠”的新津县十二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拍摄观音雕塑多年的摄影家马元浩受寺内的飘海观音吸引,自海南跋涉至四川拍摄自明代重建后留存至今的观音佛像与壁画,将隐于翠深霭浓之中的中国佛教艺术与其内蕴的人文光泽,透过摄影镜头带至世界眼前。 历经风雨劫难也经过多次修复的观音寺,其现址上留存着观音殿、毗卢殿、弥勒殿、接引殿等古建筑。除了寺院中的宋少保张商英的纪念碑外,观音殿的观音三大士像与五百大小罗汉像,毗卢殿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与十三个供养人像壁画,以及各殿依循宋代营造法式建崴的抬粱构造,均以朴实谨素,丰润柔和的线条与用色,特立于富丽艳韶的艺术表现之上;而在其人物鲜活细腻的动作与表情上,亦随处可见经沧桑洗侏而劲道耒减的描绘与刻塑技巧。 现任海南岛博鳌东方文化苑荷花馆馆长、曾举办多次佛像摄影展览的摄影作者马元浩,在1997年出版的《双林寺彩塑佛像》后,在本书中以更显浑熟与意蕴的摄影技巧,通过镜头传达出新津寺佛像与壁画的艺术力量。 目录 序言(马元浩) 千变万化的观音——观音形象与名称初探(文林保尧) 一、观音造像 二、观音名称 三、观音经典 四、观音性别 莲华接翠观音寺(文苏浙生) 雄浑壮观的观音殿明代雕塑(文苏浙生) 五雨罗汉——造像独特·细腻传神 飘海观音——重彩鎏金·神采飘逸 惊世绝伦的毗卢殿明代壁画(文苏浙生) 毗卢殿明代壁画——十二圆觉菩萨像(文苏浙生) 图版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莲华接翠观音寺/佛教美术全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258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9.92-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