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宫疑案/中国宫廷疑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起兵首谋之谜:“子逼父反”还是早有预谋;玄武门血变之谜:自卫还是谋杀?手足相残的无奈选择;唐史之谜:唐太宗是否篡改史书;“隐太子”之谜:模糊在史书中的李建成;文成公主远嫁之谜:青春换取的繁荣与和平;一代贤后之谜:最是那用心良苦的沮柔;太子谋反之谜:是因娈童被杀抑或阿斗本已难扶;窝囊皇帝之谜:仁厚、软弱还是天真;亡国公主之谜:帝女宫中的隐忍生活;高阳谋反之谜:公主与高僧的爱与欲;吴王惨死之谜:两朝王子的悲情终局……本书为您揭开这一道道的谜题。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拥有近290年的历史,虽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并未贯穿其始终,但后世在评说的时候,总是冠以盛唐气象以赞美其盛世繁华。

一代英明圣主李世民,傲视男权社会的武则天,大唐第一公主太平,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唐玄宗……这一切人物的存在,毫无疑问地影响着历史。而后世的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不过是后人的记载而已。真正的历史自在其存在之中。所以,在历史变迁以后,为他们悲或者歌,都已经不太重要。还原历史的真相?真相自在历史之中,我们将要还原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历史的厚度和沧桑,让您在这浮躁的社会里,还能去认真地感觉: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真实地存在。而在世俗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创造者,过好自己的生活,也就赢得了自己永恒的历史。走过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以后,您最终会发现,历史——原来存在于时光的慢慢流淌中!

目录

◎起兵首谋之谜:“子逼父反”还是早有预谋

◎玄武门血变之谜:自卫还是谋杀?手足相残的无奈选择

◎唐史之谜:唐太宗是否篡改史书

◎“隐太子”之谜:模糊在史书中的李建成

◎文成公主远嫁之谜:青春换取的繁荣与和平

◎一代贤后之谜:最是那用心良苦的沮柔

◎太子谋反之谜:是因娈童被杀抑或阿斗本已难扶

◎窝囊皇帝之谜:仁厚、软弱还是天真

◎亡国公主之谜:帝女宫中的隐忍生活

◎高阳谋反之谜:公主与高僧的爱与欲

◎吴王惨死之谜:两朝王子的悲情终局

◎女皇杀女之谜:位极荣耀的杀戮旅程

◎李贤赐死之谜:亲母灭子的血腥杀戮

◎太平公主婚姻之谜:爱情与权力的生死搏杀

◎上官婉儿之谜:罪臣之后竟会权倾朝野

◎女皇男宠之谜:情欲需求还是权威显示

◎丽次登基之谜:操控于女子手中的中宗

◎韦后篡权之谜:则天第二还是跳梁小丑

◎“三让天下”之谜:宫廷血腥中的自保之道

◎梅妃之谜:灵秀女子是否真实存在

◎安禄山叛乱之谜:桃色绯闻中的八年战乱

◎贵妃缢死之谜:马嵬坡是否埋藏芳魂

◎“梅开二度”之谜:波澜之后的平静终曲

◎假冒太后之谜:两代君主的痴心找寻

◎“醉打金枝”之谜:闺房事背后的开明帝

◎歌妓受宠之谜:从“秋娘”到“秋妃”的绚烂旅程

◎“元和中兴”之谜:短暂繁华之后的长久孤寂

◎“甘露之变”之谜:诛杀不成反酿大祸

◎“小太宗”之谜:晚唐覆灭前的回光返照

◎殉葬惨案之谜:公主之死引发的血雨腥风

◎盛世破灭之谜:大唐帝国的终曲哀歌

◎游走在唐宫的谜语中

试读章节

李贤赐死之谜:亲母灭子的血腥杀戮

章怀太子李贤英明果敢,才智出众,然而,这恰恰成了他不容于世的原因。武则天的这个儿子,在《黄台瓜辞》里对自己的一生,早有不详预感: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他被贬到巴州后,不久就死去了。有人说他是被母亲武则天逼死的。那么,章怀太子李贤真的是被母亲武则天逼死的吗?

史书记载:章怀太子,名贤,字明允,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永徽三年(652年),李贤出生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前往昭陵祭拜唐太宗的途中。这个皇子从出生便开始了他坎坷的一生。

永徽六年(655年),李贤被封为潞王,显庆元年(656年),迁授岐州刺史,麟德二年(665年),加右卫大将军。李贤从幼年开始,就深得父亲高宗的喜爱。他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高宗经常把李贤叫到跟前,随便给他一本书,然后,马上令他背给大臣们听。每次,他总是流利地把父亲要求背诵的地方背出来,还能够对其中的含义进行阐释。为此,高宗在大臣们面前异常得意。高宗看着儿子一天一天长大,越来越气宇轩昂,越来越具有皇家气派,很为儿子的优秀而骄傲。也经常会在则天皇后的面前,夸奖这个儿子长大以后,一定很能干。应该说,李贤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然而,身为皇子,很多事情不由他做主。

在李贤当太子之前,太子东宫住着的是他的哥哥李弘。

李弘是高宗的第五个儿子,乾封元年(666年),原来的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李弘为皇太子。李弘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仁孝谦谨,对士大夫十分有礼貌,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得人心。高宗特别喜欢他,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的办事能力。当高宗出巡东都时,下诏让他监国。当时关中发生饥荒,禁军中的一部分士兵在吃榆树皮。李弘看见后,就悄悄地让家令寺送粮食给他们。

咸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患病,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于是让李弘批阅各个部门上奏的报告。高宗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慢慢地培养太子处理政事的能力,一点一点接替自己的工作。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与父母一同到合璧宫时暴毙。合璧宫兴建于高宗初年,原名八关宫,后来改名合璧,是洛阳禁苑里的一座避暑的皇室别庄。每一年,李弘都会陪父母到合璧宫住上一段时间。《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记载,太子弘“上元二年,一从幸合璧宫,遇鸩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武则天对儿子的死,表现出极大的哀痛。她宣布儿子被病魔夺走,令她这个母亲肝肠寸断。当弘突然死去的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李贤在那一刻惊呆了。他还记得哥哥临去洛阳之前兄弟俩见面的时候,哥哥似乎欲言又止。临走的时候,还拍拍他的肩膀。那温文尔雅的哥哥,那一直对他很友爱的哥哥,李贤怎么能够相信,他已经不在人世间?后来,李贤听闻宫里有人传说,是母亲毒杀了哥哥李弘。那一刻,他没有流泪。然而,对于母亲的仇恨,却在一点点地被播下。哥哥死了,死因不明。他知道,作为皇帝的儿子,他必须隐忍地活下去。而失去儿子的高宗,悲痛万分,大病一场,他将李弘谥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礼举办后事,从而使李弘成为唐代第一位死后被谥为皇帝的太子。

李弘死后,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非常伤心。这两位公主因为都是萧淑妃所生,年逾三十还被幽禁在后宫。李弘对她们十分怜悯,因而请求父亲高宗早日让她们下嫁。高宗并非不疼爱自己的女儿,于是利用皇太子请求的机会,将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分别下嫁权毅和王勖。而这件事情,令武后非常冒火。

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然而,作为新太子的李贤,他没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他写了《黄台瓜辞》,用四个瓜比做亲兄弟,然后令乐工歌咏,想借此规劝母亲滥杀宗室之举。  当时,李贤已经22岁,他聪明好学,处事果断,在大臣之中有一定声望,深得父亲喜爱。尽管当时朝廷内外对李贤评价颇高,都认为他是个非常理想的太子人选。然而,这个优秀的儿子,却总让武则天不满意。她屡次下书训诫儿子,并让人撰写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让李贤认真研习忠孝之道。

679年,高宗下诏改元为调露,与武则天巡幸东都洛阳,命李贤监国。武则天当皇后以后,不喜欢住在长安,很多时候,她都居住在洛阳。在长安城的宫殿里,武则天总是感觉阴森恐怖。王皇后、萧淑妃死前都被责打了一百杖,然后被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至死。她一直记得萧淑妃临死前的破口大骂:“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自从王皇后与萧淑妃死后,武则天经常梦见二人披头散发索命的情景。尤其是到了深冬的午夜,北风刮过宫外枯树林,在屋檐和回廊下发出凄厉的啸声,常使她从梦中惊醒。这年冬天,她一连几次梦见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梦见她们披着散发越窗而入,来到她的床边……长安城是不愿意呆了,于是,她选择离开长安,到洛阳去,免得冤鬼纠缠。

太子李贤被留在长安监国。当时有个叫明崇俨的人,年少时跟随父亲明恪的下属小吏学习鬼神之术,后来用方术碰巧治好了某刺史女儿的病,从而声名鹊起,被召为正谏大夫,特令人阁供奉,深得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信任。他曾向武后私下进言:“太子福薄,不堪继体,惟英王貌类太宗,相王旦貌当大贵,两子中择立一人,方可无虞。”明祟俨认为,太子李贤不能够继承帝位,英王李显的相貌像太宗,相王李旦的相貌最显贵。在二人中任选一个,都胜过太子。高宗和武后听了明崇俨的话,深感忧虑。然而,李贤又无过错可指摘,只得勉强容忍。仪凤四年(679年)五月,明崇俨在路上被强盗所杀,武则天怀疑是李贤主使,派人到处抓捕,但是,调查却一直没有结果。武则天找不到证据,有些恼羞成怒,自此,对李贤更是有些冷淡。

武则天一直追查明崇俨的案子不放,令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严查此事。矛头逐渐指向太子李贤。李贤十分恐惧,竟然开始放浪形骸,纵情于声色,想以韬晦之计来躲过这一灾。他自暴自弃,一反常态,沉溺于犬马声色之中,甚至和家奴赵道生搞同性恋,常赐金帛给他。有官员上书规劝,他非但不听,反而对规劝者加以斥责。

武则天故意召李贤到洛阳,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人去东宫搜查,三人竟在东宫查得皂甲数百具。不久,李贤所信任的家奴赵道生供认,说是太子李贤指使他杀了明崇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武则天提出大义灭亲,打算把李贤置之死地。高宗失去了一个儿子,不想再失去这个儿子,代子求情,将李贤废为庶人,幽锢一室。不久,又将他流徙到距长安两千三百里的巴州。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离开人世。第二年,武则天把持朝政,一年换了三个年号:嗣圣、文明、光宅。李贤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被母亲流放巴州后,生活困顿,更可怕的是,不知道何时会有灾难降临。对于这个优秀的儿子,即使流放在外武则天也不放心。她经营了一生才换得的权力,不允许任何人来破坏。不管这个潜在的破坏者是谁,即使是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儿子,都该死。

当武则天派来的金吾将军邱神绩来到巴州的时候,李贤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个从长安城里来的人。他确认是母亲派来的人,一股悲哀油然而生。午后的天气实在不怎么样,李贤最后望了望天空,又蓦地低下头。他其实很想看看,远在长安的那位是他母亲的女人,此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他最后一遍吟诵了很久以前写的《黄台瓜辞》,字字句句都成了谶言!

武后为什么要杀李贤?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李贤并非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所以,他难逃被杀的厄运。后世有人推断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在母以子贵的古代,武则天自然要千方百计地除掉他,另立自己的亲子为太子。据《旧唐书·高宗纪上》记载,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在去昭陵的路上,生下李贤,是早产。由手武则天在上年年初生下了李弘,此后又生过一女,即被她亲手扼杀的长女,在两个年头里生三个孩子,况且李贤为不足月早产,又是数九寒天在路上,所以那个在拜谒昭陵路上所生的不足月孩子,可能并未活下来。 《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中记载,当时宫人私下里的传说:“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新唐书》亦云:“宫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作为替身的李贤,原来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之子。韩国夫人早年守寡,因武则天而人宫,得幸于高宗。如果武则天的早产孩子死了,正巧在这前后,韩国夫人也临盆生子,那么悄悄地抱其子来顶替,也是可能的。当李贤成年后,武则天越来越不放心这位非己所生的儿子,对立他为太子,就显得很勉强。当李贤知道了自己出生的秘密,他自然难免被废、被杀的结局。

经过后世史学家周密而详尽的考证,李贤的确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武则天重新人宫以后,独得高宗李治宠幸,因而夫妻关系非常密切。高宗有18个儿女,6个是武则天所生。她不可能也没必要抱养韩国夫人的孩子。所以,李贤非武则天亲子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只是当时的一种谣传。

从当时的史实来看,李贤的确是武则天掌权的一个潜在威胁。他召集学士儒生给范晔《后汉书》作注,把精力投入到一件与宫廷政治争斗无关的事情中。没想到自己的刻意回避,还是无法避免引火烧身。李贤身边聚集的一群学者名臣,似乎在后党之外出现了太子系的另一个宗派。这不能不引起母亲武则天的猜忌和不满。有人说李贤注《后汉书》,在其中有文字批判东汉的女性乱权和外戚专权。东汉一朝,有窦、邓、阎、梁、窦、何等六位太后临朝,有窦宪、邓骘、阎显、梁冀、窦武、何进等六位外戚以大将军身份当政。李贤对《后汉书》的注,让母亲武则天对他产生不满。其实,李贤未必是用东汉外戚专权、女性乱政以影射现实,但他看不惯母亲参政倒也是事实。

有一个权势盛天下的母亲,却成了他命运悲剧的源泉。他因为是她的儿子,成为太子;也因为是她的儿子,而不得不在宫廷之中小心翼翼地生活。无论他如何优秀,如何有治世之才,却始终逃不开命运的安排。

远离宫廷,远离一切的纷争,然而,李贤还是逃不过身为皇家子弟的悲哀。即使他只想做个普通的大唐子民,也成了一种奢望。当李贤举起三尺长剑颤巍巍地抹向脖子的时候,在他此生最后的意念里,是否还闪过儿时兄弟姐妹们绕膝母亲身边的一丝温暖。那是他此生一直渴望拥有的温暖,胜过所有的权力和奢华。他终其一生想要找寻的爱,母亲的爱,在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抗衡的时候,只能无力地退到权力背后。消失,一切不复存在。

死亡,儿子冰冷的死亡,终于给了一代女皇彻底的成全。

P92-97

序言

这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拥有近290年的历史,虽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并未贯穿其始终,但后世在评说的时候,总是冠以盛唐气象以赞美其盛世繁华。

大唐的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的岁月中,是真实的,但是亦如一场梦。说它真实是因为它的存在确实在浩瀚史籍中留下了不少辉煌的记忆。而说它如一场梦,也正是因为它虽然辉煌,但最后却并未能逃脱朝代变迁、历史兴亡的铁律。它和以前的所有朝代一样,再辉煌也终将落幕。生,然后兴,而后亡。曲终人散以后,所有的辉煌或不堪被后代帝王奉为偶像或者引以为戒,前人的历史就此留在发黄的史书上,任人评说,千古如此。

一代英明圣主李世民,傲视男权社会的武则天,大唐第一公主太平,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唐玄宗……这一切人物的存在,毫无疑问地影响着历史。而后世的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不过是后人的记载而已。真正的历史自在其存在之中。所以,在历史变迁以后,为他们悲或者歌,都已经不太重要。还原历史的真相?真相自在历史之中,我们将要还原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历史的厚度和沧桑,让您在这浮躁的社会里,还能去认真地感觉: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真实地存在。而在世俗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创造者,过好自己的生活,也就赢得了自己永恒的历史。走过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以后,您最终会发现,历史——原来存在于时光的慢慢流淌中!

不管怎么说,那是一个诗意的时代,那是一个牡丹花肆意开放的时代,那是一个留下无数经典诗歌的时代!为此,我们将之深刻铭记!除了缅怀,还有奋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宫疑案/中国宫廷疑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笑颜//李殿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77708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2.06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