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樊铧的学术论文集,纪录了他的全部学术生涯。内容包括:民国年间北京城庙市与城市市场结构;民国时期陕北高原与渭河谷地过渡地带商业社会初探;明清北京市场考;明太祖对海洋的态度及洪武时期的海运等。
| 图书 | 城市市场海运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樊铧的学术论文集,纪录了他的全部学术生涯。内容包括:民国年间北京城庙市与城市市场结构;民国时期陕北高原与渭河谷地过渡地带商业社会初探;明清北京市场考;明太祖对海洋的态度及洪武时期的海运等。 目录 序 民国年间北京城庙市与城市市场结构/1 民国时期陕北高原与渭河谷地过渡地带商业社会初探——陕西同官县的个案研究/11 一、同官县概况/12 二、市镇商业/14 三、集会商业/24 四、结论——过渡地带过渡型的商业/29 明清北京市场考/31 一、研究背景/31 二、明代以前北京的商业概述/35 三、明代北京的市场/40 四、清代北京的市场/60 五、结语/94 明太祖对海洋的态度及洪武时期的海运/101 一、前言/101 二、明太祖对海运的态度和开国征战时期对海洋交通的运用/103 三、海运对治平天下的意义/108 四、明太祖在治国中对海洋活动的态度/112 五、洪武中期海洋政策的转变和洪武三十一年之诏停海运/119 六、结语/127 论明人宋礼历史地位的确立/133 论明人对海运的思考与认识——以海运图为主要线索的考察/157 一、前言/157 二、《广舆图》及其所反映的海运信息/162 三、《广舆图》的版本流传及受其影响的地图中的海运信息/170 四、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海运知识/18l 五、结论:双重分叉——在现实与思考的中的明代海运/186 明初南北转运重建的真相:永乐十三年停罢海运考/195 一、前言/195 二、北方开发和南北物资转运之间紧张的产生和明成祖的应对/197 三、南北转运的重建与海运的停罢/202 四、结语/210 现实与想象之间:元明文学中的包公与民间的法律认知——以“陈州粜米”为核心的研究/213 一、陈州粜米的故事/215 二、元明金牌之来历与象征意义/217 三、明代的老人制度与陈州粜米故事情节的改变/224 四、结论:从元到明——俗文学对现实元素的选择性吸收与民众的法律想象/227 西涯怀古道东阳/229 南宫犹记上皇事/235 后记/241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城市市场海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樊铧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3193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00 |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731-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