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箔到红纸,从“古文明的奇迹”到豫西农家土窑洞的窗花,中国老百姓用3000多年时间创造、发展了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并从近代起,又将其传播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国际性的民间艺术。
河南剪纸民俗普遍,豫西最盛。总体继承了商周青铜纹饰、南阳汉画像石及北魏龙门造像和宋代开封木版神像画的风格,质朴粗犷、雄浑大气。
本书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丛书”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省剪纸艺术的有关知识。
| 图书 | 游刃吐丝(剪纸卷)/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从金箔到红纸,从“古文明的奇迹”到豫西农家土窑洞的窗花,中国老百姓用3000多年时间创造、发展了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并从近代起,又将其传播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国际性的民间艺术。 河南剪纸民俗普遍,豫西最盛。总体继承了商周青铜纹饰、南阳汉画像石及北魏龙门造像和宋代开封木版神像画的风格,质朴粗犷、雄浑大气。 本书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丛书”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省剪纸艺术的有关知识。 目录 最熟悉的陌生人 剪纸招我魂 吉祥文化是本民间童话书 “惊艳”豫西老太太 “剪纸窝”里的“巧巧”男人 行走在“甜蜜与华丽”的故乡 洛宁的一师两徒 走马观花看豫北 一剪一天地 剪之技 河南民间剪纸代表作品图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游刃吐丝(剪纸卷)/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盛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506430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1 |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528.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河南 |
| 长 | 260 |
| 宽 | 185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