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照片(第60辑)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内容推荐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目录

邢文举 为“中央文革”做记者的日子(下)

赵絪 在苦难中磨砺——写在父亲赵俪生先生的祭日里

时玉珍 我的姥姥

祝伟坡 先父的两张老照片

李亦园 与母亲的合影

徐小五 老照片引起的回忆

李伟 走进历史的卜少夫

沈建中 再读司徒雷登

陈志超 我与孙瑜的忘年交

蔡登山 郎静山镜头里的名人往事(二)

黄岩 出国筑路亲历记

徐化扬 我的大学生涯

蒋世承 1934年五世同堂的合影

谭金土 老照片上的题识

夏伟 1930年代的莱阳乡师

程以正 在建中的慈禧陵隆恩殿

张远航 1930年版的《南京影集》

冯克力 “真相”种种

试读章节

那天徐学增也参加了会议,记者站刚开始整风,暂时还未涉及到他的问题。散会后,他在门口对我说:“老邢,你不要紧张,中央首长不了解情况,你把情况写清楚,我们向上报。”徐学增的话令我十分激动。没想到,在场的一位江苏学生把徐学增的这番话向“中央文革”汇报了,成了徐学增的一大罪状。

过了两天,在钓鱼台的一个小礼堂里,陈伯达、江青、姚文元等人接见“中央文革记者站”全体人员。江青的讲话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她习惯一会讲这儿,一会儿讲那儿。她说,王、关、戚的问题分步走,先解决了王、关,然后再解决戚本禹的问题。接着她话锋一转,说:“邢文举,谁说你的问题我们不知道,一会儿我再讲你的问题。”

接着,江青批判起了自己的秘书,说他竟敢私自打开首长的抽屉,又说戚本禹写的某某文章是她给起的名字。现在,戚本禹野心膨胀……

姚文元说:“那天,江青同志点完邢文举的名字,徐学增还敢庇护他,胡说什么中央首长不了解情况,邢文举!你的情况我们早就了解,现在就给你讲一讲!”姚文元讲完话,我以为江青还要继续说我的问题,不知什么原因,江青宣布会议到此结束。

会后,我又得交待姚文元批判我的所谓“假报告”问题。事情是这样的:1967年的一天,张春桥、姚文元在上海主持工作。在一个会议上,张春桥说,毛主席让我搞调查研究,看看将来邓小平能不能当选中央委员、陈丕显能不能当上海市委委员。

张春桥搞调研时,上海有人对他说过,不少同志认为,现在人们揭发出的邓小平问题很少,他当中央委员不行,但可以当中央候补委员,战争年代,陈丕显是红小鬼,可以当上海市委委员。

我将上述情况如实写成《简报》,上送“中央文革”。没想到姚文元直接给我打电话说:“邢文举同志,我给你提点意见行不行?你写的那份《简报》不真实,我已经下令把《简报》全部收回了。”

从1968年3月下旬开始,我被关押在全国总工会地下室的“小号”里六个月。里面潮湿阴暗,每人一张床、一套《毛泽东选集》,门上有个小窗户。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们掏粪、种地、种菜、烧锅炉,或者交待问题、学习毛选、接受批斗。

实事求是地说,在我的问题上,姚文元和江青的态度不一样。据说姚文元讲过:“我对邢文举了解一些,对他不要太过分。”从“中央文革”的“小号”放出来以后,我回到“中央文革记者站”,继续反省和交待问题。在不少人看来,我的问题似乎从“敌我矛盾”变成了“人民内部矛盾”。

1969年4月底“九大”结束后,“中央文革记者站”解散,从全军借调来的人员全部返回了原单位。我终于回到了阔别近三年的部队。

躲过意外一劫

我回部队后,听说我的档案里有类似“不能重用”的文字。19713年夏天,组织上审查“五一六”分子,我被列入审查对象;1971年9月,“林副统帅”摔死在温都尔汗,我又受到审查。我记得,“九一三”事件后传达中央文件,上级特意安排我带领十名勤务连战士下乡种稻子。组织对我的审查,长达二十年。

那时,我虽然仍在七六七仓库政治处任宣传干事,但是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日常工作。

1973年,王洪文在党的“十大”上当选党中央副主席,成为风云人物。当年王洪文刚造反时,上海警备区为保护王洪文,让他住进了延安饭店。王洪文的老家是长春市二道河子,我的老家在九台县,彼此相距不远。作为老乡,我们来往得多些。

我们都住在延安饭店,经常见面唠嗑,相互还比较投缘。我有时坐他的车,他有时也坐记者站的车,我们还同坐过曹荻秋的车。

王洪文任中央副主席后,我曾给他和张春桥写过信。我回到原部队后,听说组织上一度想让我转业,心里有些急。我认为,我在“文革”中的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现在转业,一是没单位敢要,二是今后审查起来无处申诉。我给王洪文和张春桥写信的目的,是想请他们说句公道话,让我先留在部队。开始我只想写给王洪文,又想到张春桥当上了总政主任,所以就分别给他们两人写了信。

没想到“四人帮”倒台后,有关部门从王洪文和张春桥住处抄出了我写给他们的信,按当时的说法,属于“效忠信”,我因此被怀疑是“四人帮”的“黑爪牙”。

我给王洪文的信大意如下:洪文同志,你当选党中央副主席,证明我们党和国家后继有人……我被江青同志点名,回到工作岗位,一直努力工作,改正自己错误。我希望组织如实审查我的问题,做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最后,代问江青、春桥、文元好……

给张春桥的信,我是写给张春桥和邓小平两人的。主要内容如下:张春桥主任、邓小平总参谋长:我在“文革”中犯有错误,曾受到江青同志批评,我回到工作岗位,时刻牢记江青同志的话,老老实实改造自己。但是,我是冲在“文化大革命”第一线,现在,部队让我转业,是不公正的。关于我的表现,春桥同志是了解的……

凭我的经验,直接写信到北京,他们肯定收不到。于是,我先将信寄给上海王秀珍,请她转寄。后来得知,王秀珍真的把信转给了王洪文和张春桥。王秀珍附信说:“文举同志来一封信,请您一阅。”

1976年9月底,我所在仓库要买电视机,考虑到上海生产的电视机质量较好,上级就让我与仓库政治处干事田玉民一起,从大连乘船赴上海。南京军区司令部管理局王局长的爱人是延安饭店的会计。她安排我们住进了延安饭店。

王秀珍派秘书来延安饭店看我,告诉我说,要买电视机可找陈阿大。但是,我怎么打电话,也无法找到陈阿大。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我才知道当时上层斗争相当激烈,华国锋、叶剑英正准备解决“四人帮”,在上海的“四人帮”死党紧张得很,哪里还顾得上帮我买电视机?

没有办法,我只好打电话与南京军区司令部管理局王局长联系,说翌日到南京看看许司令。王局长回答说,你坐哪次车,明天我到车站接你。

我记得那是10月上旬的一天,我们乘火车到南京,左等右等不见王局长来接。我们乘上了南京军区的另一辆接站车,在车上,接站的干部说:“你知道不知道?‘四人帮’被抓起来了!”

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我决定立即回沈阳,绝不能在这是非之地久留。从南京坐火车回沈阳,要到北京转车,票很难买。于是我们又从南京返回上海,下车后直奔码头,经大连回沈阳。

从1959年到1979年,我当了二十余年干事,这在全军恐怕也是极为罕见。不过,沈阳军区后勤部认识我的好心人,对我都挺不错,我基本没有受到什么严重歧视。特别是我们仓库的很多同志同情我、鼓励我。我这个人天性开朗、健谈。我觉得,天无绝人之路,是非自有曲直。

1979年,沈阳军区后勤部作了为我平反的决定,调我到七六七仓库被装修理所任教导员。经过多年努力,被装修理所被评为全军先进单位,总后在我们所召开了现场会,我个人立三等功一次。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刘精松和沈阳军区政委刘振华曾多次莅临视察。1988年3月,我由副团职晋升为正团职,同时宣布退休。

P10-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照片(第60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克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7115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6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3
14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9: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