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既有趣又有益的作品。我想,其中趣味盎然的故事情节、别具特色的异国风情、大森林中的冰雪与野兽固然会引起小朋友们的惊叹,但是劳拉一家在那拓荒时代的生活中的乐观、勤劳、淳朴、善良一定也会在他们童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小朋友们肯定会喜欢劳拉一家人,会乐意跟他们一起品尝那虽艰苦却又其乐融融的小木屋里的岁月。

内容推荐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著名的"小木屋"系列中最有名的两部小说,书中涉及自然、探险、动物、亲情、家庭、成长、爱等主题,会引起青少年极大的阅读兴趣。这两部名著语言富有节奏感,加上典型的"美国精神"特质,在英语国家,是首选的朗读范本,被代代传诵。这两本书也获奖无数,一次次被推荐为最佳童书。

目录

1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2  冬天里的日日夜夜

3  长枪

4  圣诞节

5  星期天

6  两只大狗熊

7  糖雪

8  在爷爷家跳舞

9  去城里玩

10 夏天

11 收获季节

12 奇妙的机器

13 林中的野鹿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从前哪,准确地说来是六十年以前,一个小女孩住在一栋用一根根的原木建造的灰色小屋里,那栋小屋坐落在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中。

围绕着小屋的是大森林里一棵棵黑黝黝的大树,这些大树后面是另外一些大树,另外那些大树后面还有更多的大树。要是一个人用一天或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往北走,他所看到的只有连成片的树林。没有房屋,没有道路,也没有人。只有密密丛丛的树和在树丛中安家的野兽。

在森林里生活的有狼、有熊,还有豹。麝鼠、水貂和水獭住在小溪旁。狐狸的窝在山腰里,而鹿喜欢到处游荡。

这栋小屋的东边和西边也是望不到尽头的树,只在森林的边缘上散落着几栋小木屋。

小女孩能够看到的只有她家这栋小屋。她家里有爸爸、妈妈、姐姐玛丽和还是婴儿的妹妹嘉莉。屋前有一条马车的车道,这条车道弯弯曲曲地钻入林中,消失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可是小女孩却不知道它到底通向哪里,也不晓得车道的尽头有什么东西。

小女孩名叫劳拉,她管自己的父亲叫爸、管母亲叫妈。在那个年月、在那个地方,孩子们不像现在这样管家长叫父亲、母亲或者叫爸爸、妈妈。

夜晚,劳拉躺在那张带脚轮的矮床上还没睡着时,她会竖着耳朵听啊、听啊,听到的只有那些大树一起发出的沙沙声。有时候会从黑洞洞的远处传来一声狼嚎,随后那只狼会朝这边跑来,再次大声嚎叫。

那叫声很吓人。劳拉知道狼会吃小女孩。不过木头建的墙很结实,她在屋里很安全。她父亲的猎枪挂在门上头,还有忠诚的杰克守卫在门前。她父亲说:“劳拉,睡吧。杰克是不会让狼进屋的。”于是劳拉就盖好被子,紧挨着玛丽,安然入睡了。

有一天晚上,她父亲把她从床上抱到窗前,让她瞧一瞧外面的狼。小屋前面蹲着两只,它们看上去像粗毛狗,正把鼻子对着天上又大又亮的月亮呜呜地嚎叫。

杰克一边在门前走来走去,一边汪汪地叫着。它背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并且露出尖利的牙,向狼示威。那两只狼虽然嚎叫得很凶,却难以进屋。

这是一栋很舒适的房子。楼上有间大阁楼,下雨天雨点嘭嘭地敲打屋顶的时候,可以在里面快活地玩。楼下除了这间小卧室,还有一间大屋子。小卧室有一扇窗,想关窗时就把木遮板放下来。大屋子里有两扇窗,窗格上镶着玻璃,还有两扇门,一个是前门,另一个是后门。

房子四周围着一道弯弯曲曲的篱笆墙,它的作用是阻止狗熊和鹿靠近。

房前的院子里有两棵高大、漂亮的橡树。每天早晨,劳拉一醒来就会跑到窗前往外看,有一天早晨她看到两棵大树的树枝上各吊着一只死鹿。

这两只鹿是爸爸头一天的猎物,晚上爸爸把它们弄回家时,劳拉正在睡觉,爸爸把它们高高地吊在树上,以防狼把鹿肉吃掉。

那天的晚餐,爸爸、妈妈、劳拉、玛丽吃到了新鲜的鹿肉。鲜鹿肉炖熟后真好吃,劳拉真希望他们能把鲜鹿肉都吃掉。可是一大半都得做成腌肉和熏肉,然后储藏起来,以备冬天再吃。

冬天就要来临。白天还在变短,夜里窗玻璃上会结满霜花。很快就会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到那时,小木屋就会几乎被埋在雪堆里,湖和小溪会结出厚厚的冰。等到天寒地冻的时候,爸爸可能会打不到任何猎物。

狗熊会躲在窝里,睡上整整一冬。小松鼠的窝在空了心的树里,它们将蜷缩在里面,把鼻子用毛茸茸的大尾巴暖暖和和地裹起来。鹿和兔子将变得非常胆小、非常机警。即便爸爸捕获了一只鹿,那只鹿也会是瘦骨伶仃,不像秋天里那么肥壮。

在到处是雪的大森林里,爸爸也许会冒着严寒狩猎一整天,晚上回到家时却没带回猎物,妈妈、玛丽和劳拉也就没有鲜肉下锅了。

因此,在冬天来临之前,小木屋里必须尽量储存食物。

序言

很久很久以前,当今天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还是小男孩儿和小女孩儿,或者才出生不久,有的甚至还没出生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就带着玛丽、劳拉和小嘉莉离开了威斯康星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了。他们是驾着篷车离开那儿的,把空空的小木屋孤零零地留在了林间空地上。从那时起,他们再也不曾看见那间小木屋了。 他们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

爸爸说现在森林里的人太多了。劳拉常常听到斧头砍在树上发出震耳的嘭嘭声,那可不是爸爸在砍树;也常常听到枪声在森林中回荡,那也不是爸爸在打枪。木屋旁的小路已经被人踩成了大路。几乎每一天,正在玩耍的劳拉和玛丽都会停下来,惊讶地看着马车发着嘎吱嘎吱的声音从这条路上缓慢地通过。

动物们不愿意待在有很多很多人的地方,爸爸也是一样。他喜欢住在动物们不会感到害怕的地方,喜欢看小鹿和鹿妈妈们从树荫之间好奇地打量着他,喜欢看懒惰的大胖熊在田地里吃野草莓。

在漫长的冬天的夜晚,爸爸和妈妈常常谈论西部的大草原。爸爸说西部的土地很平坦,那儿虽然没有树,可青草长得又高又密。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各种动物就像生活在牧场里一样自由自在地四处游荡和觅食。那儿除了印第安人之外还没有其他人居住。

冬天就要过去了,有一天爸爸对妈妈说:“既然你不反对,我决定要把家搬到西部了。我已经为我们的小木屋找到一个买主,如果我们现在卖,可以卖到最好的价钱。这些钱足够我们在一个新地方重新安家了。”

“噢,查尔斯,我们非要现在走吗?”妈妈问道。天气还很冷,待在温暖的小木屋里该有多舒服啊。

“如果我们今年去,现在就得走了。”爸爸说,“等到密西西比河的冰开始融化,我们就过不了河了。”

于是,爸爸卖了小木屋,也卖了母牛和小牛。他把山核桃树枝弯成弓形绑在马车上部,做成篷车的骨架,妈妈帮他把白色帆布蒙在骨架上。

清晨,天还没亮,妈妈便轻轻地摇醒了玛丽和劳拉。在炉火和烛光下,妈妈帮她们洗脸、梳头,穿上暖和的衣服。在红色的法兰绒内衣外,妈妈为她们穿上羊毛衬裙、羊毛套裙和羊毛长袜,最后又帮她们穿上外套,戴上兔皮风帽和红色的毛线手套。

儿童文学的确是一种可以让成年的人们快乐和轻松起来的文学。让你回到很天真的状态、很简单的气息里,悄悄地就特别感动了。你就看见了已经被搁在很远处的那个童年。没有天真和简单,日子的度过不会是轻盈和有诗意的,幽默不了,想象的能力也容易休止和拖沓。我现在试图理解,安徒生、马克?吐温、圣埃克絮佩里,还有别的许多作家,他们为什么在写那些给孩子阅读的故事时,要说明同时也是为他们身后的大人而写;把一个孩子的故事,一个天真的小王子的童话,献给了曾经是孩子的成年人。这究竟是不是为了让长大的沉重和凡俗,在回归的阅读里可以卸下些,又扯起那细长的棉线,把风筝放到天上,有很多的猜想和盼望,不知道手中牵着的飞翔是不是会碰到云彩和太阳?因为简单,所以猜想和盼望就丰富;童话可以持之以恒地令童年信任,因为真正的童话都是被棉线牵了而有一个孩子捏在手里的,作家正最天真地在草地上走来走去。

……

值得我们羡慕和赞叹的是,这些故事和童话都被他们那些国家和年代的成年人阅读和喜爱了,他们就把诗性和浪漫给了日子,给了神情也给了路途,给了公爵的城堡也给了牧羊人的山坡,他们把这些故事珍贵地留给了记忆,接着,他们就都由衷地把它们带给孩子们。 这是一本质朴的书,非常质朴的故事。

它是很多年之前的。  写这质朴的书质朴故事的人那时就住在这小木屋里。

它开始在大森林里,后来在草原上。

那是一种宁静和满足的生活。那时的劳作和收获也宁静、满足。

那时的一切都像油灯擦得锃亮的玻璃罩子里的那团火,跳动着,可是温和。那时的幸福是这一团火似的幸福。

写出这质朴故事的人说,她小时候最喜欢看这样的油灯这样的一团火。

这也是一个真正的美国故事,所以带篷的马车就出现了。还有一条英勇的狗。还有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

还有很多危险。

因为故事到了迁徙的路途上。

但是那些危险在一盏油灯的基调下,都只像一片树叶,纷纷落在地上,声音很轻。

迁徙的路上咖啡还煮得滚烫、喷香,有烤面包和鸡蛋糕,还有肉汤,一天三餐也是系上了餐巾开始,孩子们穿着的衣服母亲都用熨斗用心地烫过!

他们是那么知道自己是一个人!知道生命要诗意地安顿。在他们走过的路途上,把威风树立了,又都是有精致的气息和布置,它们就成了后来的美国!

最为质朴之中,从头到尾是诗。

这是一个女人到了六十五岁以后开始写出来的小说。

她叫劳拉。

这个老了以后开始写作的婆婆成了美国人的骄傲。她写出来的全部小说在美国的文学里每一部都有耀眼的光亮!

它们的光亮当然超过很小的油灯了。

可是搁在记忆里的感觉,最好的比喻,还是油灯,它亮亮的,不会灼伤;想起来温暖,不热。

后记

每次做翻译时总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感到自己对原作品的作者和译文的读者负有一份责任。自己是否真正领会了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思?译文的读者是否能够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这一次翻译《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更感到不容有一丝的懈怠与草率,因为它是儿童文学作品,是给孩子们准备的读物。我们常把孩子比做树苗或花朵。那么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那树苗或花朵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养分了。如此想来,手中的笔似乎又重了几分。

一部翻译作品的好坏恐怕既取决于译者的水平,又取决于译者的态度。优秀的原作当然是作者的用心之作,如果译者不用心去译,不能像原作者那样沉浸在作品中,与作品里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那么译文就不会有真情实感,就不会生动鲜活,“真花”就变成了“假花”。

文学翻译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事情。不少人误以为只要既懂中文又懂外文翻译就不成问题。但实际上远非如此。它需要译者不断地去钻研、去实践、去感悟。任何一部原文作品翻译起来都有其难点和障碍:要么是文字上的难点,要么是知识上的难点,抑或是文化或思维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以及其他形形色色或大或小的障碍。要想达到能够驾轻就熟地处理这些难点和障碍的水平,恐怕就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切实努力。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纸上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并帮不上多大的忙。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经说过:“大多数专修翻译的学生发现,有关语际交流理论的课程在所有翻译课程中是最无益的。我本人在数十所学校讲授过翻译理论,但说实话,效果并不理想,表现之一是大多数人很难运用一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中国翻译》2000,(5)),奈达老先生真是个性情直率、实话实说的人!但是这也并不等于说翻译理论不重要。译者总应该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熟悉前人总结出的一些翻译标准、原则和方法。至于不胜枚举的翻译中的具体问题,则需要译者自己去绞脑汁、去解决了,因为现成的理论和方法中并没有现成的“钥匙”,否则怎么会“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一字未安,竟夜不眠”呢?

时而会听见周围有人说买了本翻译的书,拿回家兴冲冲地读起来,可没读上几页就觉得那译文别别扭扭、味同嚼蜡,于是便随手丢在了一边。这时,作为翻译界中一员的我就不免赧颜。所以我想所有热爱翻译的译者都应共同努力,为译苑增添一朵朵鲜活馥郁的“真花”。

还是回到我们的《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我觉得这是一部既有趣又有益的作品。我想,其中趣味盎然的故事情节、别具特色的异国风情、大森林中的冰雪与野兽固然会引起小朋友们的惊叹,但是劳拉一家在那拓荒时代的生活中的乐观、勤劳、淳朴、善良一定也会在他们童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小朋友们肯定会喜欢劳拉一家人,会乐意跟他们一起品尝那虽艰苦却又其乐融融的小木屋里的岁月。

史津海  

2009年2月12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一位美国母亲如是说: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为我五岁的孩子朗读并为她所喜爱的书籍。我的最佳选择便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一本我的母亲曾朗读给我的书。我和我的女儿每天晚上都期待着能读上一两章。她已学会欣赏平凡生活的美丽和喜悦。劳拉和玛丽对她来说是极好的榜样。我要向所有家长和孩子强烈推荐这本书。这真的是一个完美的朗读材料和教育范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劳拉·英格尔斯·怀德
译者 史津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8483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84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0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