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论文涉及《诗经》文艺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文献学、语言学、文本解读和《诗经》学史等,或从文学本身立论,或借对比及影响的角度入手,或致力于理论探讨,或进行文化照观,或借出土文献做文章,或做宏观梳理综述,无论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都显示出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及跨文化的特色和风貌。
| 图书 | 诗经研究丛刊(第15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论文涉及《诗经》文艺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文献学、语言学、文本解读和《诗经》学史等,或从文学本身立论,或借对比及影响的角度入手,或致力于理论探讨,或进行文化照观,或借出土文献做文章,或做宏观梳理综述,无论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都显示出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及跨文化的特色和风貌。 目录 ·学术考论· 释赋:从诗体到诗歌技巧及赋体 《秦风》产生的时代、地域 王夫之《诗广传》评议 闻一多《诗经通义(乙)》校补本读评 郭晋稀先生《诗经蠡测》再版跋 从《左传》用《诗》看《诗经》的《雅》 《诗经》与服饰文化 《诗经》、楚辞的马意象比较 《诗·郑风》“逍遥”三谈 ·语言研究· 论《诗经》疑问句的疑问表达手段 《豳风·东山》“伊威在室”及“熠耀宵行” 关于《诗经》“荑”字字义及“彤管”语义的探索与结论 “食野之苹”探微——浅析简化字“苹”字 《诗经》黄鸟仓庚辨 ·篇义探讨· 从“行迈”的含义看《黍离》的主题 《邶风·北风》主旨考 “经营四方”、“岂不怀归”——《诗经》中使臣自伤久役未归诗析评· 从河洛语探《陈风·泽陂》 ·诗经地方文化资源· 关中西部《诗经》文化遗迹考略 孔子编诗子夏传 历史的永恒与光辉:《诗经》中的淇河 ·日本诗经学· 评安井息轩《毛诗辑疏》 山本章夫《诗经新注》简介 评龟井昭阳《毛诗考》 读仁井田好古《毛诗补传》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诗经研究丛刊(第15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中国诗经学会//河北师范大学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3171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0 |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2-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2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