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试图从都市大众文化角度来重新建构中国近现代史。
它的意义可从三个方面来说:1.都市大众文化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我国,由历史学界来组织,并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都市大众文化,才刚刚开始,但是进展很快。2.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研究,国内研究的内容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是思想史和学术史,大众文化史的东西很少。但没有对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研究,就不可能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认识。3.都市大众文化史的研究也对传统的史学方法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集是上述领域之最新研究成果。
图书 | 近代中国城市与大众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文集试图从都市大众文化角度来重新建构中国近现代史。 它的意义可从三个方面来说:1.都市大众文化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我国,由历史学界来组织,并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都市大众文化,才刚刚开始,但是进展很快。2.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研究,国内研究的内容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是思想史和学术史,大众文化史的东西很少。但没有对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研究,就不可能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认识。3.都市大众文化史的研究也对传统的史学方法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集是上述领域之最新研究成果。 目录 导言: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周锡瑞 城市空间的建构 从“休谈国事”到“茶馆政治家”——民国时期的成都茶馆与公共政治/王笛 公共空间与大众文化:以近代成都少城公园为例/李德英 空间政治:道路与意识形态日常化——以民国城镇中山路及三民主义道路系统为考察中心/陈蕴茜 空间的生产与空间的转移——上海个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经验/罗岗 城市与地缘社会 清末粤商所建戏园/戏院初探/程美宝 李劼人1930年代“大河小说”中的成都历史记忆与想象/吴国坤 近代景德镇瓷业的经营环境及瓷都的演变/罗苏文 城市生活、休闲与情感 户外寻乐:二十世纪初年北京的休闲,社会空间及监控妇女/程为坤 “世界亦舞台”:民初成都的戏剧与文人——以《娱闲录》(1914-1915)剧评为中心/周鼎 校园里的“闺阁”:一位成都女校学生日记中的情感世界(1931-1934)/王东杰 革命、战争与大众文化 辛亥革命的生意——以上海为的讨论(1911-1913)/瞿骏 川剧界对于抗战的反应(1937年7月-12月)/李贤文 50年代杭州的城市革命和文化磨合/高峥 从“非法堕胎”到“计划生育”——从建国前后性生殖言论的变迁看公私界线的重构/小浜正子 评论 追寻已逝的街头记忆——王笛著《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马敏 都市文化史语境中的“海派”电影与文学关系/张英进 从精英到大众:近年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从上到下”取向/卢汉超 结论:中国近现代城市大众文化史研究问题/姜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代中国城市与大众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姜进//李德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5552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1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8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