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的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了关于生活艺术的文章几十篇。这些文章出自文化名人、成功人士梁实秋这位名家之手,凝结着他走过的人生智慧、蕴涵了他丰富的生活艺术,对读者学习人生经验、经营幸福生活、提高生活品位大有帮助。

内容推荐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梁实秋如是说,他将为我们述说他心目中的生活艺术。

目录

第一篇 清风梦影

 谈时间

 谈礼

 谈谜

 说俭

 谈考试

 了生死

 吸烟

 饮酒

 喝茶

 读画

 写字

 诗人

 老年

 医生

 脸谱

 画展

 生日

 信

 病

 怒

 客

 旧

 穷

 睡

 脏

 聋

 雪

 猪

 鸟

 台北家居

 双城记

 新年献词

 利用零碎时间

 文艺与道德

 略谈英文文法

 国文与国语

 中国语文的三个阶段

 独来独往

 《誓还小品》读后

 莎士比亚的墓志

 看《凤凰城》记

 玛克斯·奥瑞利阿斯

第二篇 食色杂谭

 吃

 粥

 酪

 笋

 鸽

 酱菜

 栗子

 茄子

 菠菜

 火腿

 鱼翅

 豆腐

 海参

 菜包

 莲子

 干贝

 鲍鱼

 薄饼

 鱼丸

 腊肉

 烙饼

 黄鱼

 锅巴

 味精

 西施舌

 烧羊肉

 煎馄饨

 醋熘鱼

 狮子头

 两做鱼

 瓦块鱼

 溜黄菜

 韭菜篓

 咖哩鸡

 八宝饭

 拌鸭掌

 龙须菜

 乌鱼钱

 炸活鱼

 粽子节

 水晶虾饼

 糟蒸鸭肝

 由熊掌说起

 读《媛珊食谱》

第三篇 剪灯闲笔

 胖

 健忘

 吃相

 请客

 敬老

 电话

 门铃

 握手

 讲价

 推销术

 洋罪

 小账

 理发

 洗澡

 头发

 送行

 旅行

 观光

 手杖

 牙签

 汽车

 滑竿

 沙发

 市容

 拥挤

 房东与房客

 垃圾

 写信难

 雷

 第六伦

 结婚典礼

 为什么不说实话

 我的暑假是怎样过的

第四篇 碎影琐言

 早起

 猫的故事

 猫话

 黑猫公主

 狗

 骆驼

 树

 算命

 乞丐

 升官图

 商店礼貌

 虐待动物

 正月十二

 北平的街道

 北平的垃圾

 割胆记

 送礼

 火

 义愤

 大沽口外

 法巡捕房的一幕

 唐人自何处来

 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

试读章节

谈时间

希腊哲学家Diogenes经常睡在一只瓦缸里,有一天亚力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惯用的口吻问他:“你对我有什么请求吗?”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了翻白眼,答道:“我请求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这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究竟涵义何在,恐怕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通常总是觉得那位哲人视尊荣犹敝屣,富贵如浮云,虽然皇帝驾到,殊无异于等闲之辈,不但对他无所希冀,而且亦不必特别的假以颜色。可是约翰逊博士另有一种看法,他认为应该注意的是那阳光,阳光不是皇帝所能赐予的,所以请求他不要把他所不能赐予的夺了去。这个请求不能算奢,却是用意深刻。因此约翰逊博士由“光阴”悟到“时间”,时间也者虽然也是极为宝贵,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夺的。

“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至寿登耄耋,老悖聋暝,甚至“佳丽当前,未能缱绻”,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有人说:“时间即生命。”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要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所以《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我们幼时,谁没有作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桌上有一座钟,我和我的姊姊常乘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针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朱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划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

时光不断的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Et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读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昵?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诗人渥资华斯有句:

尘世耗用我们的时间太多了,夙兴夜寐,

赚钱挥霍,把我们的精力都浪费掉了。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麇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的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厄执觚,动则挈植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日:‘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的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谈礼

礼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不会“吃人”。礼只是人的行为的规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动,社会上的秩序必定要大乱,法律是维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关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为了使人能更像是一个人,使人的生活更像是人的生活,礼便应运而生。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久,便成为大家公认共守的一套规则。一套礼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是随时在变,不过可能变得很慢,可能赶不上时代环境之变迁得那样快,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可能有一部分变成不合时宜的东西。礼,除非是太不合理,总是比没有礼好。这道理有一点像“坏政府胜于无政府”。有些人以为礼是陈腐的有害的东西,这看法是不对的。

我们中国是礼义之邦,一向是重礼法的。见于书本的古代的祭礼丧礼婚礼士相见礼等等,那是一套,事实上社会上流行的又是一套,现行的一套即是古礼之逐渐的各别的修正,虽然各地情形不同,大体上尚有规模存在,等到中西文化接触之后便比较有紊乱的现象了。紊乱尽管紊乱,礼还是有的,制礼定乐之事也许不是当前急务,事实上吾人之生活中未曾一日无礼的活动。问题是我们是否认真的严肃的遵循着礼。孔门哲学以“克己复礼”为做人的大道理。意即为吾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合于礼的规范。怎样才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是值得我们随时思考警惕的。

读书人应该知道礼,但是有些人偏不讲礼,即所谓名士。六朝时这种名士最多,《世说新渤载阮籍的一句话最有趣,“礼岂为我辈设也?’好像礼是专为俗人而设。又载这样的一段: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谚毕,便去。或问裴日:“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何为哭?”裴日:“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没有阮籍之才的人,还是以仪轨自居为宜。像阮步兵之流,我们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

中西礼节不同。大部分在基本原则上并无二致,小部分因各有传统亦不必强同。以中国人而用西方的礼,有时候觉得颇不合适,如必欲行西方之礼则应知其全部底蕴,不可徒效其皮毛,而乱加使用。例如,握手乃西方之礼,但后生小子在长辈面前不可首先遽然伸手,因为长幼尊卑之序终不可废,中西一理。再例如,祭祖先是我们家庭传统所不可或缺的礼,其间绝无迷信或偶像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终追远”的意思,亦合于我国所谓之孝道,虽然是西礼之所无,然义不可废。我个人觉得,凡是我国之传统,无论其具有何种意义,苟非荒谬残酷,均应不轻予废置。再例如,电话礼貌,在西方甚为重视,访客之礼,探病之礼,均有不成文之法则,吾人亦均应妥为仿行,不可忽视。

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的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实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2206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8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