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灾(威胁人类生存的16大自然灾害)
内容
编辑推荐

认识自然,珍爱生命;抚平震痛,拥抱未来!谨以本书纪念5·12汶川大地震遇难的同胞!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传染病、厄尔尼诺……肆虐的自然灾害无情地吞噬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面对可怕的灾难,人类除了恐惧还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认识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书历数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威胁的16大自然灾难,选取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并曾给人类带来过惨重劫难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详述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相关的科学知识、应对策略以及相应的经验、教训。探寻现代化进程中以自然灾害和环境危机为主要标志的人类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和规律,为最终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内容推荐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蝗灾,恣意肆虐的自然灾害无情地吞噬着成千上方人的生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中华大地上造成了空前的劫难;1997年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引发了各种灾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飓风迫使美国放弃一座大都市;还有那步步紧逼的禽流感,更像一柄寒光闪闪的“达摩克里斯利剑”……

本书历数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威胁的16大自然灾难,选取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并曾给人类带来过惨重劫难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详述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相关的科学知识、应对策略以及相应的经验、教训。探寻现代化进程中以自然灾害和环境危机为主要标志的人类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和规律,为最终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目录

1.致命的一击——无卡坦小行星撞击事件(约6500万年前)

2.火山灰下的繁华——庞贝古城的毁灭(公元79年)

3.神的震怒——圣纳扎罗教堂蕾击(1769年)

4.猖獗的白色魔鬼——杜鲁米达山雪崩(1916年)

5.最可怕的幽灵——欧洲禽流感(1918年)

6.肆虐的黑色巨龙——美国西部黑色沙尘暴(1934年)

7.无情的吞噬——秘鲁瓦斯卡兰山泥石流(1970年)

8.不能忘却的人间灾难——唐山大地震(1976年)

9.龟裂的大地——非洲萨赫勒地区旱灾(1980年代)

10.苦难之源——孟加拉国大洪水(1987年)

11.绿色森林之殇——大兴安岭火灾(1987年)

12.遮天蔽日的“杀手”——非洲蝗灾(1988年)

13.恐怖的“圣婴”——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1997年)

14.高烧的大地——法国高温灾害(2003年)

15.惊天的巨浪——印度洋大海啸(2004年)

16.超级大国的败退——“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

试读章节

一座不知疲倦的“活火山”

维苏威火山是一座年轻的火山,由于公元前8世纪发生过一次大的喷发后,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而被人们看作是一座“死火山”。自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再次爆发后,时常有程度不同的喷发,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活火山。据资料统计,从公元79年到1631年,每百年就有一次大喷发。

自公元79年后,维苏威火山的又一次剧烈爆发是在公元203年,此后,火山平静了很长时间。成片的灌木丛和高高的乔木林重新覆盖了整个山坡。前后200年间,山顶凹陷的盆地一直是古罗马人狩猎野猪的理想猎场。公元472年,维苏威火山再次大发雷霆。火山灰铺天盖地,遮盖了所有邻近的地区,方圆数公里内房屋倒塌,许多人因窒息而死。火山灰阵雨般一直飘落到君士坦丁堡和的黎波里。

公元1000年以前,任何一次造成巨大破坏的维苏威火山爆发都没有泻出岩浆。但在1036年的大爆发中,喷发出的岩浆却像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倾泻直下,冲向大海,沿途有许多人死于非命。这种恐怖的情景在1049年又重演了一次。

1198年,维苏威火山的一次剧烈爆发,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竟然唤醒了附近另一座沉睡的火山——索尔法塔拉湖火山。沉默了一千四百多年的伊斯基亚火山,在1302年也被维苏威火山的热情所鼓舞,重新活跃起来。

1538年9月29日,维苏威火山别开生面,竟在山脚下发生了一次大爆发,喷射出大量烟雾、火焰、石块和由火山灰组成的泥浆。据说“比一头公牛还大的石块和浮石板进射出来。大块石头射向高空,然后砸下来,有的掉进湖里”。拜伊湾畔的波佐利城几乎完全毁灭。

1631年12月12日,维苏威火山再现神力,破坏力之大,前所未有。火山口附近所有的青草和树木都再次遭到毁灭。7条熔岩巨流从火山口溢出,沿火山南坡流下,犹如正在燃烧的淌蜡,流速极快,迅即吞没了托雷一德尔格雷科和波蒂奇等城镇。这些古城都是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后被掩埋在地下的赫凯拉纽城市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亲身经历了这次火山爆发的布拉奇尼写道:“火山口周长约5英里,深约1000英尺。山坡长满灌木丛。火山口底部有块平原,人们在这里放牧牲畜。底部还有三口水塘。一口水塘充满苦涩的热水,一口水塘充满比海水还咸的咸水,一口水塘的水滚烫五味。”

自从1631年后,维苏威火山更加频繁爆发,平均12年就喷发一次。1793年2月的一次爆发,居然延续到第二年7月才结束。从火山口喷出的熔岩分成15条炽热的熔岩流,直泻到山脚,整整流了15个小时,靠近海岸边的海水都沸腾起来了。英国驻意大利大使汉密尔顿爵士目睹了这场灾难,他看到半座维苏威火山都处于熊熊烈火之中。他写道:“火山震颤,冲天的烟雾在几千英尺高空扩散开来,犹如一团蘑菇云。同时,火山口还不断喷出灰尘、火山渣和烧红的石块。岩浆一旦从禁闭中释放出来,立即狂奔向前,在山坡上为自己开出一条深沟,直泻而下。炽热的熔岩在奔流中形成艺术家难以摹仿的图案,加之熔岩本身光芒闪耀,使得这次火山爆发的情景成为千古奇观。”

1872年4月24日的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很是壮观。周长45英尺的巨石从山上飞落,两条熔岩流由山的两侧奔腾而下。一天之内,估计喷射出2000万立方英尺的岩浆。但这种情景如果与1905年的爆发相比又小巫见大巫了。1905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火红炙热的巨石射向1600英尺的高空,然后落在山脚下,发出一阵接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人们将这种巨石称为“熔岩炸弹”,其中一枚“炸弹”足足有两吨重。地震学家曾在山坡上用仪器测试,一天之内仪器记录下这种强烈的熔岩爆炸多达1844次。火山口喷出的烟雾和灰尘合成的浓浓云团冲上8英里的高空。作家佩雷特后来回忆这次火山爆发时写道:“气势磅礴,威力无比,神奇瑰丽,慑人心魄,没有恰当的词汇可以用来描写如此壮观的场面。”

维苏威火山最近的一次爆发是在1944年3月8日,前后持续了大概一个星期。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同盟国的军队正在这一地区同纳粹德国作战,但是火山爆发迫使双方停止了战火。成千上万名士兵退出战场,目瞪口呆地观看火山爆发的壮丽景象。同盟国随军记者布兰克在发给《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写道:“今天早上看到维苏威火山爆发的人将会永生难忘。火山喷出的岩浆就像一头巨狮伸出的利爪,毫不留情地把猎获物撕成碎片……岩浆是炽热的,火焰是金黄色的,岩浆中不时夹杂着烧碎的石块。熔岩滚滚,犹如江河涌起的波涛。时而听见巨石爆裂,发出震耳的隆隆声。碎石块四处飞溅,人们拼命逃窜。大石块被烧得通红变形,好像魔鬼手中揉搓的泥巴。”这次是维苏威火山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大爆发。此后,意大利政府把维苏威火山地区开辟为特色旅游区。从那不勒斯海湾到维苏威火山脚下,有一条电气铁路相通,沿山坡有一条登山缆索吊车,可以直达山顶,让人们亲眼鸟瞰火山烟雾袅袅的奇观异景。

为了监视维苏威火山的活动情况,意大利政府早在1841年就在山上建立了火山观察所。这里也是世界上最早设立的火山监测机构。据观察报告说,最近几十年内维苏威火山处于休眠期。这是因为火山口的通道里残留着一种极其黏滞的熔岩,像瓶塞一样紧紧地塞在那里。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俗话说“欲发之物,必有所泄”。有专家估计,在今后200年内,维苏威火山很有可能故伎重演。

P25-28

序言

自人类诞生以来,各种自然灾害就与人类共生共存。而无论遥远的过去抑或现在,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往往都是以形形色色的自然灾害这一极端形式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水灾、旱灾、地震、海啸、传染病、火山喷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种大的自然灾害,在历史上都曾夺去过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干预、改造环境的能力不断堤高。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在加剧恶化。在,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无论是在强度、广度,还是其影响范围和造成的损失上,都呈愈来愈严重的趋势。1997年,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各种灾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飓风,迫使美国放弃一座大都市……还有那步步紧逼的禽流感,更像一柄寒光闪闪的“达摩克里斯利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也比以往更为严重。各种重大自然灾害不仅给受灾国和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当地民众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自然灾害史上那广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不但在告诉我们一次次灾难对人类的打击和毁灭是多么深重、大自然的威力是多么势不可挡,而且还警示我们,灾难还将继续,人类还得承受和面对,每一次灾难都是对人类神经的一次敲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灾难,人类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是积极应对,还是听之任之,甚或很快便置之脑后?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为此,本书针对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威胁的16大自然灾难,选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并曾给人类带来过惨重灾难的经典案例进行介绍,不但详述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同时对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介绍,并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使读者既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总结以往人类自然灾难史中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使普通人正确地认识和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难,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现代化过程中以自然灾害和环境危机为主要标志的人类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从而为最终寻求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历史的借鉴。

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灾(威胁人类生存的16大自然灾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学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03036
开本 其他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43-49
丛书名
印张 12.6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5
16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