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龙鸟
内容
编辑推荐

故事发生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侏罗纪,距今一亿多年。不可一世的恐龙突然销声匿迹,备受欺凌的弱者却获得了翱翔的翅膀。为什么强者灭绝而弱者兴盛?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人秘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全新力作,演绎远古丛林的生命传奇。

内容推荐

故事发生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侏罗纪,距今一亿多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中国辽西地区。一亿多年前的辽西地区,陆相地层连续沉积,气候温暖,植被繁茂,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火山爆发频繁,这些都给生物的发生、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辽西地区,是各类生命繁育、毁灭、演化、突变的壮丽而恢弘的舞台。故事开篇的两个主人公,一个叫澄,一个叫岫,都属于长着双弓型头骨的槽齿类爬行动物。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没有人类,由众多的爬行动物主宰世界。双足行走的裸猿——人类,要到一亿多年以后才姗姗来迟地出现在这蔚蓝色的地球上。

试读章节

恼羞成怒的蛤蟆龙很快又把彼此的距离缩短到咫尺之间。这一次,蛤蟆龙吸取了教训,不再傻乎乎地闷着头猛追,而是用起着舵的作用的大尾巴左右地小幅度摆动,灵活地调控方向,以提防澄再突然玩急转弯的把戏。

数秒钟后,蛤蟆龙臭烘烘的大嘴又一次触碰到了澄短小的尾巴。留给澄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湖岸却还在七八米之外。在平时,这七八米的距离近得三蹿两跳就可到达,但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漫长路程,要想成功逃上岸去,看来是不可能了。这时,澄看见就在前面两步远的地方,有一块巨大的礁石,礁石底端连着水面的地方,有一个黑黢黢的石洞,洞口呈椭圆形,直径约半米。澄来不及多想,紧跑两步,一头扎进洞里去,这是它命悬一线时唯一的逃生机会了。它希望这是一个长长的地洞,一个洞口在喀纳贝湖的礁石底下,另一个洞口在岸上某处灌木丛里。洞口直径半米,对它娇小的身躯来说,完全可以在里头自由爬行,但对身躯比它大出两倍的蛤蟆龙来说,虽然也能钻进来,却显得有点儿拥挤了。如果真是这么一个湖与岸两头贯通的地洞,澄是有绝对的把握能逃出魔爪、躲过这一劫的。退一步讲,假如这不是那样的一个地洞,那澄也希望这是一个口小腹大、里面较深的洞,这样,它就能在狭窄的洞底躲藏起来,但比它肥胖得多的蛤蟆龙却无法挤进来抓它,澄就像刚才那条从它爪子下逃脱、钻进礁石间的缝隙里的弓鲛那样,能得到死里逃生的机会。

澄一头扎进黑暗的洞里,心急火燎地往前逃窜。咚!它的脑袋重重地撞在一块石头上。它顾不得疼痛,急忙又先后向左右两边冲去,结果完全一样,四周都是坚硬的石头。它睁大眼睛望去,原来自己是钻进了一个深不足三米的浅浅的石洞,而且洞中没有第二个出口。

这个时候,洞口明亮的光线突然被挡住,蛤蟆龙那肥胖的身体堵住了洞口,它把丑陋的脑袋伸进洞来,得意扬扬地看着这个即将成为腹中美味的可怜虫。

澄懊悔得都想咬掉自己的尾巴了。原本想钻进洞里逃生的,却误入了这样一个墓穴般的死洞,早知道会这样,它就不该冒冒失失地钻进这个洞来,而应该继续往岸上狂奔,或许还能侥幸找到一条生路。现在,唯一的出口被蛤蟆龙堵死了,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顿时陷入了绝境。

借着从蛤蟆龙的身体与洞口之间的狭窄缝隙间漏进来的微弱光线,澄看见,蛤蟆龙嘴角流下几缕涎水,嘴巴慢慢张开了,露出两排形状狰狞的牙齿,两条粗壮的前肢微微弯曲,突鼓的泡眼透出一股杀气。澄明白,蛤蟆龙就要发起致命的攻击了,现在自己的生命己进入读秒的倒计时阶段。它趴在原处一动不动,它与蛤蟆龙的力量对比太悬殊了,现在一切的抵抗都是徒劳的,既然死亡已不可避免,那就让死亡来得更快些吧,起码可以缩短临死前的恐惧与痛苦。

它闭起眼睛,静静等待着。

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突然亮起一道比闪电耀眼一万倍的光亮。虽然澄是钻进了一个不足三米深、积着一层湖水的洞里,虽然蛤蟆龙肥胖的身体堵得洞口只留出一条狭窄的缝隙,但澄还是被强烈的光亮刺得睁不开眼。等澄稍微适应后,让它感到无比恐惧的一幕出现了:那光亮如此耀眼,以至于堵在洞口的蛤蟆龙刹那间变得如玻璃般透明,澄甚至都能清晰地看到它体内跳动的心脏和流动的血液。紧接着,一声巨响,惊天动地。森林着火了,烈焰把天空烧得通红。更让澄感到万分恐惧的是,天气突然变得燠热难耐,温度直线上升,周围的石头散发出巨大的热量,刚才还凉丝丝的湖水也瞬间由温热变得热气腾腾。澄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哦,是那只堵在洞口的蛤蟆龙,虽然刚才它还瞪着突鼓的泡眼,一副龇牙咧嘴、急欲扑杀的模样,现在却早已气绝身亡。蛤蟆龙那伸进洞内的脑袋倒还完好无损,只是暴露在洞外的屁股已烧成焦炭。

温度越来越高,小小的石洞闷热得就像坐在火炉上的还没揭盖儿的蒸笼,而澄就像被迫在洗温度调得过高的桑拿浴。它想把蛤蟆龙顶开然后钻出洞去,但蛤蟆龙的身体烫得像火炉,还冒着缕缕青烟,它根本没法接近。澄变得越来越虚弱,要是温度继续升高的话,它很快就会被煮熟的。

澄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或许是世界的末日来临了。

澄是侏罗纪一只普通的槽齿类爬行动物,它当然不知道在它即将遭蛤蟆龙捕杀的一瞬间,这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来自太空的天灾。一颗在广袤的宇宙遨游的小行星,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偏离了运行轨道,飞到地球上来了。一亿多年后的人类研究发现,这颗直径超过一千公里、被命名为摩羯之星的小行星,在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而燃烧,落到了地面上,当它落到北半球的西伯利亚荒原上时,它的直径仍超过一百公里。猛烈的撞击使地球在宇宙空间中摇晃了好几分钟,闪耀起一片让太阳也黯然失色的强烈光亮。撞击引起了一场大爆炸,炸出一个直径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大坑,将方圆几千公里夷为平地,处在爆炸中心的所有的生命,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化为灰烬。这就是著名的侏罗纪大爆炸。辽西地区离爆炸中心有千余公里,也受到重创,大批物种毁灭,森林起火,喀纳贝湖都快要被煮沸了。

P6-8

后记

《中华龙鸟》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写远古动物的长篇小说。

我对古生物的兴趣由来已久。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就迷上了恐龙,收藏了厚厚一本介绍各种各样恐龙的图册。望着这些曾经统治地球的庞然大物,我总也想不明白,这些横行霸道的家伙,这些处在大自然食物链顶端的超级动物,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从而变成了考古学家研究的化石。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六千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星撞击地球,相当于爆炸了两万枚氢弹,强大的冲击波和遮天蔽目的放射性物质,使绝大多数物种死于非命,恐龙就是在这场灾难中灭绝的。

有人认为,地球具有寒暑周期,白垩纪气候突然变冷,冰川像白色恶魔,吞噬了大片植被,树木枯萎,牧草消亡,食草恐龙因食物严重匮乏而纷纷倒毙,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让食肉恐龙也葬身于冰川雪域。

有人认为,那个时期,地球上生长着一种恐龙特别爱吃的植物,这种植物类似于罂粟,含有某种让食用者上瘾的生物碱,而这种生物碱能杀死雄性恐龙的精子,相当于特效避孕药,结果,整个恐龙家族的生育行为停止了,种群内只有死亡,没有新生,这个物种当然也就被无情地淘汰了。

到目前为止,恐龙灭绝的原因,仍然是个谜。

不过,科学家们有个最新发现——庞大的恐龙家族虽然灭绝了,但恐龙家族中有一个最弱小的分支,却躲过了那场六千万年前的灭顶之灾,成功地活到现在,它们就是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类!

科学家们据解剖学所提供的证据认定,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鸟类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出土的始祖鸟,它生活在约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后期。从化石形态上看,始祖鸟身体的大小与现今中等大小的鸟相近,它有着阔及末端的圆形的翅膀,有着较长的尾巴。通常,始祖鸟可以长到半米长。它的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在结构上相似。不过,始祖鸟有细小的牙齿,可以用来捕食昆虫及其他弱小的无脊椎生物,有长而骨质的尾巴,脚有三趾长爪,这些特征与恐龙极为相似。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辽西地区的大量古生物群的发现,动摇了德国始祖鸟的“始祖”地位。辽西的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和龙城区已陆续出土了圣贤孔子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菠罗赤鸟、娇小辽西鸟等珍贵鸟类化石,1993年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的发现,更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极大震惊和强烈反响。在众多的古鸟类中,中华龙鸟尤其令人瞩目。它保有一些鸟类的特征,例如叉骨、羽毛、翅膀及部分相反的首趾。它亦有一些恐龙的特征,例如长的距骨升突、齿间板、坐骨突及“人”字形的长尾巴。据测定,中华龙鸟出现在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的启莫里阶,与德国始祖鸟属于同一地质年代的生物。毫无疑问,中华龙鸟是中国鸟类的始祖,或者说是中国的始祖鸟。

由于中华龙鸟有着鸟类及恐龙的双重特征,所以它一般被认为是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联结点,是鸟类诞生和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

许多科学家推测,中华龙鸟是由某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演化而来的。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现代鸟类的祖先,在恐龙时代,就是恐龙大家族中最不起眼的小不点儿。如果把梁龙比喻成巨人的话,那么后来进化成鸟类的那个恐龙分支的成员,就是谁都瞧不起的侏儒。可以想象,那些懦弱的小不点儿,命中注定就是各种食肉恐龙捕食的对象,它们就好像大自然盛宴中一道精美的甜点,谁都想来咬一口。它们整日东躲西藏,在夹缝中求生存,整日提心吊胆,处境艰难,活得很累很累。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恐龙大家族中最弱小的一个分支——今天鸟类的祖先,能在六千万年前那场万劫不复的大灾难中存活下来呢?

持陨星撞击说的科学家认为,这些小不点儿因为身体瘦小,所以当陨星撞击地球而引发大爆炸时,它们能及时钻入岩穴或地洞,等到灾难过去后,它们再从岩穴或地洞里钻出来,因此躲过了放射性物质的侵害。

持地球寒冷说的科学家认为,这些小不点儿因为体形小,所以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热量也就少,当冰川袭来、天寒地冻之时,它们躲在山洞里,只需少量食物便能苟延残喘,所以存活的几率比那些庞然大物要大得多。

持繁殖中断说的科学家认为,那些恐龙家族中的庞然大物凭借武力,蛮横地霸占了那些能杀死雄性恐龙精子的植物,而后来进化成鸟类的小不点儿们,虽然也对这种植物感兴趣,却因为体小力弱,无法与巨型恐龙竞争,所以只好躲在一边悄悄流口水,结果,它们因祸得福,避免了种群灭亡。

为什么强者灭绝而弱者兴盛?这也是千古之谜。

我喜欢猜谜,而且喜欢另辟蹊径去寻找离经叛道的解释。

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恐龙的书籍,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恐龙的脑袋的重量与身体的重量简直不成比例!以梁龙为例,成年梁龙体重达30吨以上,而它的脑袋只有100公斤,二者的重量约为1比300,这在地球上的动物中,是极其罕见的。这100公斤的脑袋的重量还包括耳朵、鼻子、嘴巴、舌头和牙齿的重量在内。梁龙真正的大脑仅重100多克。人的脑袋的重量与人的身体的重量,大概是1比20;棕熊的脑袋的重量与棕熊的身体的重量大概是1比50;大象的脑袋的重量与大象的身体的重量大概是1比35。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形容这些恐龙,是最恰当不过了。就物种而言,脑袋小,便意味着脑功能弱。众所周知,大脑主管生物体的感觉、语言、思维和情感。因此,绝大多数恐龙感觉迟钝,无法与同类进行交流和沟通,思维迟滞,情感世界更是一片荒漠。据专门从事恐龙研究的专家介绍,恐龙的体形越大,其感觉系统越有问题。还是以梁龙为例,假如它的腿被荆棘划破了,大约10秒钟后,它的大脑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

对恐龙来说,它们生活的年代是一个不需要用脑子的年代。恐龙在地球上称王称霸,所向披靡。可以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在远古蛮荒时代,脑袋越小,生存空间就越大,脑子越糊涂,活得就越开心。

与绝大多数恐龙不同的是,后来进化成鸟类的小不点儿们,虽然也是恐龙家族中的成员,但这些小不点儿的脑袋的重量与身体的重量约为1比50。这在恐龙大家族里是绝无仅有的,它们在当时极有可能被其他恐龙视为怪物和异类。科学家们在解剖现代鸟类时发现,凡是能在天空翱翔的鸟,它们的脑袋的重量与身体的重量一般为1比30。在恐龙时代,动物们相互比拼的是力量而不是脑子,脑大身小的动物绝对是受嘲弄、受欺凌、受侮辱、受迫害的倒霉鬼。看起来,它们仿佛就是造物主的败笔。更让它们伤心的是,它们不仅脑袋奇大,而且感觉也特别敏锐。它们一旦受伤,就立刻会感到疼痛,危险一旦来临,它们便会害怕得发抖。它们的情感世界更是复杂得要命。更致命的是,在它们繁殖的第一个环节似乎就出现了问题。众所周知,恐龙是卵生动物,也就是说,母恐龙产下恐龙蛋,然后再由恐龙蛋孵化成小恐龙。恐龙家族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采用的是“天然孵化法”,即母恐龙找一块温度适宜、地点隐蔽、质地松软的沙土,将蛋产在里头,然后就扬长而去,恐龙蛋只需要依靠太阳光的热量便能孵化出小恐龙。小恐龙一出世就会奔跑觅食。这种“天然孵化法”的优点是:母兽无须为繁殖承担风险,也不必为养育子兽而劳心费神,只要将蛋产出就算完成了繁衍生命的全部任务,母兽产完蛋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轻松自在,优哉游哉,子兽的生死祸福一概听天由命,无须牵挂,也无须关怀,母兽接下来就可以很快发情交配并产下另一窝蛋。这样的繁殖方法,使种群的繁殖速度很快,生育成本极低。可是,后来进化成鸟类的小不点儿们,不知道哪根脑神经出了问题,它们产下蛋后竟然舍不得离去,而是日夜守护在这些宝贝蛋旁边,还用自己的胸脯捂在蛋上,就像现代鸟类那样,用自己的体温代替太阳光来进行孵化。这样做,不仅耗时、费神,而且它们长时间趴在一个地方孵蛋,也大大增加了自己遇害的可能性,极有可能被天敌连母兽带蛋一窝端了。同时,它们的子兽出壳后,有的连眼睛也睁不开,脆弱得连站也站不起来,需要母兽悉心喂养和照顾才能活下来。这些子兽总是形影不离地跟随着母兽,母兽也时时刻刻牵挂、惦记着子兽,整个喂养周期短则两个月,长则半年有余。在此期间,母兽所有的心思都在子兽身上,无暇顾及其他,不再有兴趣择偶交配,种群的繁殖速度自然也就降低了。这种黏黏糊糊的感情,还会加大母兽和子兽遇害的概率。子兽离开母兽活不了,一旦母兽发生意外,子兽必死无疑;同样,母兽浓烈的情感都倾注到子兽身上,一旦子兽夭折,母兽便会悲恸欲绝,心理遭受重创。此外,为了生存,这些小不点儿们不得不从地面迁居到树上,不得不不辞劳苦地在树枝上筑能孵卵的巢,不得不合辛茹苦地养育后代,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与体形庞大的恐龙比较起来,那些小不点儿的身上确实有许多令人遗憾的缺陷。就连它们自己,也一定会因自身的种种不合时宜的行为而感到苦恼与失望。

命运真的很难捉摸,谁也想不到,一亿多年前,当地球频频发生地质灾变时,不可一世的雷龙、剑龙等巨型恐龙成了生命舞台上的匆匆过客,而处在大自然食物链末端的那些卑微的小不点儿们,却成功地躲过了一场场劫难,永久地占据了广袤的天空,在生命舞台上扮演着辉煌的角色。

终于,六千万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大爆炸,让恐龙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让鸟类赢得了永恒的辉煌。

强大的未必是永久的,弱小的未必是短暂的。

这就是生命进化的辩证法。

某种“缺陷”,也许就是进化的契机,也许就是特殊才能的“导火索”,也许就是成就事业的跳板。

我觉得,恐龙灭绝和鸟类新生的这段生命演化史,对现代人,尤其对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假如善良是缺陷,假如诚实是错误,假如俭朴是罪过,假如温情是弱点,那么人类要一大堆财富又有何用呢?

对生命来说,绿洲非常重要,郁郁葱葱的绿洲,滋润生命,养育生命,庇护生命,绿洲是生命的摇篮。假如绿洲消失,大地变成一片荒漠,生命也将随之而消亡。其实,还有一种绿洲,也亟待保护,那就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绿洲。亲情、友情,还有广义上的爱,就是我们精神生活中的绿洲。如果这片绿洲消失了,那么生命同样会枯萎。

苦难催生智慧,善良净化灵魂,爱永远是最宝贵的、不可替代的生存技能!

沈石溪

2008年8月13日写于上海闵行梅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龙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石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258931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50
17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