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把书法同人格联系起来,试图从主体的角度说明书法美的根源,是有价值的。书法和人品、性情有关,书法要表现人的精神意气、情感意志,书法美也能折射人格美。但是,并不是说书法的美就“在”人心的感觉、情绪、思维里,而是说要“通过”感觉、情绪、思维去寻找美,“发现”一朵微花的美、一湾溪水的美,要“发现”大化流行和生生自然中所蕴含的生命节奏,用最抽象的线条生动地表达出来。书法有和谐的结构、节奏的规律、丰富的形象,它最深层的美的源泉,在于那自然动象中不绝的生命活力。人们只有把心灵的起伏、情欲的波涛、思想的矛盾,表现在舞动的汉字形象里,表现在迹化的线条节奏里,只有当你的心具体表现在形象里,旁人才会看见你精神的美,你也才能真切具体地发现你心里的美。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无形之相

——书法的抽象观

一、书画相通问题

二、书法的抽象美

三、“动象”、自然和生命

四、“异类而求之”

第二章 千古不易

——书法的笔法观

一、毛笔的柔软

二、择笔

三、执笔

四、方圆与转折

五、不看两头看中间

六、“用笔千古不易”与“真迹只需数行”

七、“下笔便有凹凸之形”

第三章 形势相生

——书法的形势观

一、逆笔的妙趣

二、疾涩的奥义

三、妙裁的撷取

四、折搭之间与呼应粘连

五、书法与兵法

六、欲露还藏

第四章 宁拙勿巧

——书法的巧拙观

一、拙的智慧

二、“复”的思想

三、“宁拙勿巧”

四、枯笔、“不光而毛”与残碑

五、“熟后生”与“不工之工”

六、艺老在嫩

第五章 神采为上

——书法的形神观

一、神采为上

二、唯观神采

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四、“神采生于用笔”

五、临摹问题

六、“我神”与“他神”

第六章 惠风和畅

——书法的和谐观

一、乐教、书法与生命和谐

二、和而不同

三、“中”的智慧

四、中锋问题

五、《衍极》与《书法雅言》

六、冲和为妙

七、无冲突的和谐

第七章 无色之色

——书法的色彩观

一、中西方的色彩观

二、色空的观念

三、黑白世界

四、墨分五色

五、墨气问题

六、“血”的问题

第八章 书者散也

——书法的创作观

一、入帖与出帖

二、“凡书通即变”

三、散、静、闲

四、“无意于佳乃佳耳”

五、“兴”的问题

第九章 无声之音

——书法的时间感

一、节奏的问题

二、“韵”与节奏的暗示

三、“情感动作”与线条

四、空间感转化为时间感

五、人书俱老

第十章 回环往复

——书法的空间感

一、“书法的空间创造”与“飘带精神”

二、“远”的意识

三、“计白当黑”与“有情之白”

四、“求其却好”

五、虚实相生

六、虚空即气

第十一章 一气运

——书法的气感

一、“写”的意义

二、“一笔书”

三、翕辟成变

四、自在吞吐

第十二章 妙悟之门

——书法的通感

一、悟的哲学

二、悟的偶然性

三、悟和通感

四、狂悟

五、静悟

六、字内悟和字外悟

七、“世间无物非草书”

第十三章 人生境界

——书法的人生感

一、书卷之气

二、“逸”、自由与超越

三、颐养身心

四、人品问题与“书如其人”

结语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树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48329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92.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8
15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