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入职需要如何准备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入职阶段,以及入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项问题,从实用的角度给劳动者以提示和讲解。其目的在于帮助劳动者防范职业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职业生存与竞争能力,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内容推荐

为什么我面试老是被拒绝呢?为什么领导总对我不满意?为什么我的绩效达不了标?为什么我辛苦加班却没有加班费?为什么我得病却报不了医药费?为什么无缘无故要辞退我?……面对千变万化的职场,面对职业生涯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你该怎么办?别着急,让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来为你解疑答惑,活用制度、妙用方法,保护自己、驰骋职场!

目录

你收到入职通知书了吗?

入职前,还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哪些情况?

入职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入职时,员工需向用人单位提交哪些资料?

常规的入职手续有哪些?

什么是劳动合同?

什么时候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与谁签订劳动合同?

如何明确自己的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收取保证金、押金怎么办?

如何认识劳动合同的附件?

员工可以与用人单位有特殊约定吗?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不签劳动合同的维权途径有哪些?

用人单位不给劳动合同怎么办?

员工入职时,遇到变故怎么办?

为什么要进行入职培训?

入职培训要交费吗?

入职员工如何了解自己的工作?

遇到工作接交怎么办?

工作服由谁购买?

用人单位为你办社会保险了吗?

如何了解企业文化?

你的领导怎么样?

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管理?

试用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试读章节

你收到入职通知书了吗?

刘明到W公司面试后,没过几天,他接到了W公司的电话,通知他面试通过了并希望他尽快入职。刘明欣喜万分,自己的工作终于有着落了。此时,朋友小王提醒他是否收到了对方的入职通知书。刘明犯了糊涂:什么是入职通知书?没有这份通知书会有什么问题呢?

专家提示

TIP 1 入职通过书的形式

入职通知书是用人单位表示有意愿录用员工的凭证。带有用人单位公章的纸质入职通知书最为正规。不过在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是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电话的方式,来通知员工入职的。

TIP 2 完整入职通知包括事项

一份完整的入职通知书或入职通知,一般会说明以下事项:

明确表示录用员工的意愿以及被录用的岗位;

说明员工报到的具体时间、地点、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要求员工报到时应带来的资料,如身份证、学历证书、照片、原公司的离职证明等;

简述报到的流程安排;

其他注意事项与特殊说明。

TIP 3 妥善保管入职通知

有些用人单位在员工报到入职的当天不签劳动合同,此时,入职通知书就成为了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佐证。所以,员工应妥善保管好入职通知书以及各种形式的入职通知。如果员工接到的是电话通知或口头通知,应尽可能地记录详细,或者让通知人以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再发送一遍,用以确认入职的有关事项。

同时,在报到入职的当天,保留好有关入职的手续或手续痕迹,用以自己留存。这样,才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入职前,还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哪些情况?

刘明确认了W公司发给自己的入职通知书后,还是对这份工作有一丝担心。因为他对这家公司只有表面的了解,这家公司到底是好是坏呢?他又需要了解一些什么情况,来决定是否进入这家公司呢?

专家提示

TIP 1 是否具备用工资格?

劳动者可通过仔细阅读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和到工商局网站查询的方式来判断用人单位的真实性。如果用人单位本身正处于注册的过程中,建议劳动者慎重考虑入职事宜。劳动者只有与国家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从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TIP 2 是否履行了如实告知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完整或明确告知员工,员工可主动向用人单位询问。这些内容都将关系到员工在未来工作中的切身利益。员工对上述内容的了解应以用人单位的明确告知为准,切不可自行揣摩或猜测。

TIP 3 关注用人单位的行业背景与口碑

员工可通过网络搜索查询、找熟悉该行业的朋友了解等途径去认识自己将要加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同时,在面试时,也可以通过对用人单位环境的观察,对员工举止的观察,以及向该用人单位的员工了解实际情况等了解其行业背景与口碑;如果用人单位的产品为民用产品,还可直接到卖场了解。  TIP 4 拒绝非理性招聘

在实际中,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的招聘都是理性的,或是从真实的需求出发的。一些在管理和管理决策上欠规范的用人单位,会凭一时的冲动或感觉来招聘。如果用人单位招聘的冲动热度降低或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员工入职后就会面临尴尬的处境,并为此付出时间成本和其他的机会成本。因此,劳动者在入职前需了解该用人单位招聘的真实动机,判断其招聘是否为理性招聘。

TIP 5 找准自己的定位

员工在面试时就应了解用人单位的主营业务与业务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从而对自己在用人单位中的定位与发展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在面试后入职前,更应该结合该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工作能力来规划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入职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刘明对W公司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后,决定进入W公司,从此大展身手,创造自己事业的高峰。俗话说,“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刘明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开端呢?

专家提示

TIP 1 带齐相关资料

员工接到“入职通知”后,应根据“入职通知”的要求,准备好报到时应提交的各类资料。同时,注意妥善保管好“入职通知”。

TIP 2 迟到是大忌

在入职前,要考虑好交通路线与交通工具,确保报到时不要迟到。因为迟到易使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时间观念和工作纪律性产生怀疑,甚至会直接怀疑员工的工作态度。

TIP 3 注意着装

以简洁大方为原则,不要过于花俏。要回顾一下面试时用人单位人员的着装风格,最好能据此准备报到时的着装。

TIP 4 准备纸和笔

入职当天会接触到很多人和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接触到的人和事尽可能地记录下来,有利于自己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同时,这样做也可体现出一个人的职业素质。

TIP 5 了解岗位知识与技能

根据自己对用人单位和对入职岗位的初步了解,结合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优劣能力,做一些工作上的准备。可以多了解一些入职岗位的所需知识与技能,提醒自己要做好哪些,注意哪些。

TIP 6 预先了解相关常识

常规情况下,入职当天会办理一系列的入职手续,如签订劳动合同、保密协议、职位说明书、确认工资标准、福利待遇等,而这些手续有些是会要求当场签字的,为此,员工应事先对有关上述手续的政策法律知识与惯例常识有基本的了解,便于能在入职时清晰地认识用人单位的管理特色,并合理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P6-12

序言

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每一位劳动者都可能遇到来自职场中的危机和挑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自如应对危机和挑战呢?

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便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保障。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是职场规则的底线,也是劳动者处理职业问题,规避职业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保障;用人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劳动者具体工作中的职业规则,也是劳动者职业发展的环境。

本套书正是基于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针对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各个阶段,以及职业管理中可能面临的各项问题,从实用的角度给劳动者以提示和讲解。其目的在于帮助劳动者防范职业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职业生存与竞争能力,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如果把职业比作一场游戏,那么希望每一位劳动者在本书的帮助下,既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又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管理能力,从而尽情享受职场游戏的快乐!

书评(媒体评论)

马上毕业了,像我这样没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可怎么办啊?幸好,看完这套书之后,知道了不少找工作的好方法,我有信心找到一份好工作。

大学毕业生

每次接个广告都没日没夜的干活,可是从没拿过加班费。看,这套书,我就可以有理有据地向老板要加班费。

广告公司职员

俺以前只想着有活儿干就好,看完这套书才知道,俺农民工也要有合同,也要有保险。

生产线工人

公司受经济危机影响很大,老板正准备裁员呢。看了这套书,我不会再自认倒霉了,一定要积极争取补偿。

外企公司员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入职需要如何准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乐道//子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69619
开本 32开
页数 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0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2
丛书名
印张 2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185
129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