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郦道元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郦道元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时,在阴盘郦道元驿(今希临潼附近)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郦道元一声生勤于读书和著述。

本书为其评传。

内容推荐

公元五世纪末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南北交流、民族融合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代中的郦道元是当时最著名的地理学家,而他的著作《水经注》则是当时最杰出的地理著作。郦道元不仅是个地理学家而且是个渴望祖国统一的家国主义者。通过对《水经注》的研究,我们可以获悉他的许多高尚思想和高贵品质。依靠他严谨、科学的治学方法和高度的写作技巧,《水经济》成为一部文字生动、内容丰富的不朽历史名著。历来学者对此书的不断研究,终于形成了一门包罗宏富的学问——“郦学”,这就是郦道元为后世留下的一宗宝贵的文化财富。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郦道元生活的时代与地理大交流

一 大时代

二 北魏

三 地理大交流

第二章 郦道元及其家世

一 郦氏家世

二 郦道元

第三章 家国主义者

一 大一统思想

二 “中国的自然之爱”

第四章 地理学家

第五章 “酷吏”

第六章 《水经注》中的郦道元思想

一 人定胜天

二 不信鬼神

三 鞭挞厚葬

四 反地战争

五 疾恶扬善

第七章 郦道元的治学方法

一 资料占有

二 资料分析

三 野外考察

第八章 郦道元《水经注》的贡献

一 总述

二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三 地名学

四 语言学和文学

五 其它学科

第九章 郦学——郦道元留给后世的财富

一 郦学的形成与学派的发展

二 近代以来的郦学研究

三 港台郦学研究

四 国外郦学研究

第十章 《水经注》的错误和学者的批评

结语

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试读章节

曲汉以后是魏晋南北朝,从秦代以来的民族和版图的格局,至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从秦一统以来到西汉王朝发展到了顶峰的这一个汉民族建立的广袤的大国,由于晋室南渡而一分为二。从此经历了二百六十余年,南方仍然是汉族人的领域,而北方(包括四川),许多少数民族先后登台,建立了所谓“五胡十六国”。这是一个干戈扰攘、生灵涂炭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各方交流、民族融合的时代。

早在先秦时代,从事农业的汉民族,其农事活动,土地利用,耕作方法,已经达到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程度。春秋战国之际,列国内部和列国之间,都修筑了广狭不等的道路以利交通。一般的交通利用马或驴拉的小车,即所谓辅轩。在军事行动时,则使用几匹马拖拉的战车,战车中站着头戴铁盔,身披铁甲,手执长矛的武士。“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就是彦种在战车上为君王效命的武士。国家的军事实力,即以车乘均数量作为标准。“万乘之君”就算当时实力雄厚的大国。

以上说的是汉民族的情况。但当时北方草原上的许多游牧民族,其文化水平和发展程度完全不能和汉民族相比。他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与汉族也大不相同。他们不从事定居农业,没有固定的居地,而是逐水草而移动他们的帐幕。“围耩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他们并无占据汉族土地的愿望,因为屋宇和耕地对他们没有意义。但汉族的粮食、财物和人口,却是他们所需要的。特别是在遇着严寒、干旱和其他殃及草地、牲畜的自然灾害时,为了维护部落的生存,他们常常以侵入汉族境内,掠夺汉族的物资来拯救自己。他们在马背上奔驰,穿着紧身衣服,用弓箭作武器,轻装快骑,对汉族采用抢了就走,打了就跑的方法。汉族所有的行动迂缓的战车和负担沉重的武士,对他们这种来去像一阵风似的战术,实在毫无办法。早在西周之末,周幽王曾因犬戎的快速入侵而败亡。自从春秋以至战国,凡是与漠南草原毗邻的列国,都把对游牧民族的防御,作为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而主要的方法,就是用人工修筑一道赖以防守的城垣,即人们称为“长城”的工事。战国的燕、赵、韩、魏、秦等列国,都为自己修筑了这种长城,而秦始皇又花费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把这些战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修和巩固。《水经·河水注》所记:“始皇令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自临洮,至于碣石。”即后来人们所称的“万里长城”。《水经·河水注》又引杨泉《物理论》说:“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日: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所花的代价确是骇人听闻的。

秦始皇当然是个武功卓著的皇帝,他降服六国,进军东南沿海和岭南,直至今中南半岛,敉平所谓“百越”之地。但这是对于中国内部和南疆而言。对于中国的北疆,看来历史还应该对他作不同的评价。他修筑“尸骸相支拄”的长城,残暴达于极点,而智勇实属末流。他以长城阻遏北方的游牧民族,实际上暴露了他对汉族北疆的最低愿望。所以从他对汉族北疆的开拓和经营来说,他是一个眼光短浅,缺乏战略思想的弱者。他用千千万万生命的代价,为汉族修建了这样一条萎缩不前的北方疆界。假使没有后世的民族交流、融合和汉武帝、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中华民族中的杰出人物,则我国的北疆会成为怎样一种状况.人们或许不难想像。

对于秦始皇在北疆开拓、经营上的不智不勇和缺乏战略思想,当然不是与他的后人如汉武帝、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相比,而是和他的前人,也就是本书必须提及的一个伟大人物,战国的赵武灵王相比。赵武灵王是一位汉族的国君,赵国的疆界与游牧民族毗连,对于这些轻装、强悍、快速和出没无常的草原骑马民族,他有过长期的周旋经验和细致深刻的观察研究。这位眼光远大,见识卓著的汉族杰出领袖,于其在位的十九年(前307)便断然决定:“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措施。据靳生禾先生《赵武灵王评传》所述,当时曾受到朝野人士的竭力反对。守旧派以公子成、赵文、赵造、周绍、赵俊、赵燕、牛赞等为首,或公开反对,或称疾不朝。他们以举国上下反对胡服骑射之民意相要挟。他们提出:“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但赵武灵王一一予以驳斥,他说:“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又说:“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谓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由于赵武灵王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终于说服了许多反对者,使他的这种惊人改革,获得朝野一致的赞同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赵武灵王的长城和秦始皇的长。

当然,他同时也重视长城的修建。《水经·河水注》说:“城很不相同,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比秦长城要偏北得多,特别是他修筑长城在战略思想上具有远大的见识。《水经注》所谓“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这就是说,他修建长城是在“既袭胡服”的前提之下进行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不久即击溃盘踞漠南、长期为患的游牧民族林胡、楼烦、东胡,即所谓“三胡”。在大片游牧地区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从内地移民实边,从事垦殖。《水经。河水注》引《竹书纪年》:“魏襄王十七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又命将军大夫适子、戍吏皆貉服矣。”说明一大批由大夫将军率领去到九原(今包头市以西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实边屯垦的人,官民一体,也都是穿着胡服(貉服)的。赵武灵王在这样的开拓过程中修建长城,尽管这条长城也具有阻遏外敌的功能,但是它绝不束缚自己前进的脚步。赵武灵王长城与秦始皇长城在战略思想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汉族疆界的终点,而是向北开拓的基线。

赵武灵王的确不愧为战国一代中的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可惜他的事业后继无人,包括秦始皇在内,在对付草原骑马民族和开拓北部疆域的事业上,都是那样地目光短浅,优柔寡断,以致贻误了许多开拓疆域的机会。否则,元代的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的局面,可能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我们历史上的北疆,在成吉思汗以前多少个世纪,就早已面临了北冰洋。P3-6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

我认为,以上三点大体上可以表达《丛书》所遵循的主要指导思想,但也不排除用其他思想和方法得出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丛书》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感谢《丛书》的名誉顾问和学术顾问。他们的热情关心、支持和指教,使《丛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更要感谢所有承担评传撰著任务的老中青学者,他们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作出了或正在作出对学术,对民族,对历史负责的研究成果。没有他们的积极合作,《丛书》工作的开展是不可能的。《丛书》副主编和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在制定《丛书》规划,约请和联系国内外学者,审定书稿以及筹划编辑出版等方面,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辛勤劳动是《丛书》能按预定计划出版的必要前提。

现在《丛书》开始出版了,我作为年逾八旬的老人,看到自己迫于使命感而酝酿已久的设想终于在大家支持合作下实现,心情怡然感奋,好像回到了青年时代一样,体会到“不知老之将至”的愉悦,并以这种愉悦心情等待着《丛书》最后一部的问世;特别盼望看到它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珍贵遗产方面,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性伟大事业中,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以一颗耄耋童心,默默地祝愿这一由一批老中青优秀学者经长年累月紧张思维劳动而作出的集体性学术成果能发出无私的熠熠之光,紧紧伴照着全民族、全人类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幸福的明天!

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仁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以匡不逮。是为序。

1990年10月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郦道元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桥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20452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1994-04-01
首版时间 1994-04-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8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4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