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所选的文章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中一个又一个重大事件,发表于著名的历史类杂志《炎黄春秋》。《炎黄春秋》是追求历史真实的刊物,多年来,它既致力于匡正过去历史教科书的偏误,又致力挖掘过去年代有意或无意掩盖下的真实历史。这本书是从《炎黄春秋》中精选出来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是这本书的特点。
图书 | 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书里所选的文章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中一个又一个重大事件,发表于著名的历史类杂志《炎黄春秋》。《炎黄春秋》是追求历史真实的刊物,多年来,它既致力于匡正过去历史教科书的偏误,又致力挖掘过去年代有意或无意掩盖下的真实历史。这本书是从《炎黄春秋》中精选出来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是这本书的特点。 内容推荐 本书多位作者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大事件的决策,记录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历史瞬间,既有官家的宏观视野,又有民间的客观冷静。这些发表于著名纪实性杂志《炎黄春秋》的文章,致力于匡正教科书的偏误,挖掘过去年代有意或无意掩盖的真实历史,全面提供了观察中国政治、经济与生活变化的新视角,诸多真知灼见也闪耀其间。 目录 序言:站在新三十年的门口
一、春天 农村改革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胡耀邦与万里在农村改革中 “要吃米找万里”民谣的来龙去脉——农村改革为什么从安徽开始? 我们随万里在农村改革前沿搏击 中央五个农村一号文件诞生记——围绕包产到户的一场新旧思想斗争 几乎中断“包产到户”的张浩事件 最后一次看望陈永贵
二、海风 对外开放 在马克思的墓前一一对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的观察 昔日大寨的一次思想大震动 对外开放是怎样搞起来的——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作 最高决策:中国创办特区始末 听谷牧谈亲历的几件大事 谷牧与袁庚:创建蛇口工业区的幕后台前人 改革开放习仲勋带领广东先走一步 任仲夷谈邓小平与广东的改革开放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前后 深圳特区建设中的梁湘 1992年一次不平凡的随行采访
三、铭记 回忆领袖和战友 近距离感受邓小平 走近邓小平 近距离感受胡耀邦 我心中的耀邦 万里:改革开放的大功臣 站在改革潮头的田纪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思//李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1878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