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海狼影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的悲剧化也许是正常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失去心爱的人和物的过程。可是,假如我们抬头仰望着的只是一团漆黑的没有天体的苍穹,凝视着的只是那几颗不会闪光的星星的话,那么一一我们又将如何去走完那漫长而又痛苦的人生之路呢……

幸亏我们还有历史一一那个制造并且也记录着人类所有德行的魔术师!因为我们毕竟还能在历史这面魔镜里,看到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内容推荐

小说以一起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海狼事件”为切入口,在艰苦的国际追凶过程中,复杂的案情浮出水面……深入提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性的扭曲和毁灭。

目录

引子:关于“海狼袭击渔民”事件的传说

第一卷 恶魔选中了坛之浦

 第一章

  1 来自异乡的迷路人

  2 哑谜

  3 无声的狗群连夜追捕

  4 命运的诱惑

 第二章

  5 发生在坛之浦的强暴案

  6 柔情的女人遇到了血性的男人

  7 上苍给予成功者的色彩

  8 被忽略了的小柳车站的影子

  9 女人自然有女人的智慧

 第三章

  10 “海狼事件”一波三折

  11 舆论风暴的后遗症

  12 山崎幸子的神秘出走

 第四章

  13 迟到的案情报告

第二卷 “海和号”惨案在朝鲜半岛的波及

 第一章

  1 釜山基督育婴堂的不速之客

  2 被“海和号”事件搞到一起的男人和女人

  3 生命的已知和未知

 第二章

  4 没有人来埋单的“海和号”爆炸案

  5 漂亮是女人的重要财富

  6 汉城钟路区平安道里的凶杀案

  7 “海狼袭击渔民”事件再次浮出水面

 第三章

  8 追捕的终点站——在闲丽水道消失的“高丽三号”渔轮

  9 金顺姬提供一张过期的订单

  10 柳暗则花明——“海狼”竟然活着去了日本

第三卷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内外的攻防战

 第一章

  1 关于东京审判

 第二章

  2 “海狼事件”搜查本部重新粉墨登场

  3 只要来到东京,乡下女人也会变坏

  4 逃跑途中的罗曼史

  5 一对男女,两个犯人

 第三章

  6 设置未来法庭,再次审判战犯的构想

  7 “东京蔷薇”带来的重要情报

  8 破镜摘花

  9 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

  10 没有爱,宁可死

第四卷 罪恶和爱情同出一源

 第一章

  1 刘思虹突然恢复记忆

 第二章

  2 一个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3 命运是个魔术师

  4 高桥秀义的苦难旅程

  5 复仇和逃亡之路一样漫长

 第三章

  6 记忆是从潘多拉盒子里逃出来的魔鬼

第五卷 魂断热海“真鹤岬”

 第一章

  1 脑海里的风暴和现实中的暴风雨

  2 追随

  3 天边隐约的闪电

  4 螳螂捕肆,黄雀在后

  5 野坂英治的智慧

  6 两个女人间的第一次对话

  7 末日是这样降临的

 第二章 

  8 札里季耶夫将军的“海啸计划”

  9 “海狼”争夺战的第一战役

  10 运送死亡的列车

 第三章

  11 没有终止的结局

第六卷 黑暗的时代

 第一章 

  ——最后的真相

尾声 不能遗忘的事情——周雪燕在腥风血雨中茁壮成长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晚上七点钟左右,日本北九州离下关市只有十公里之遥的渔村坛之浦镇的泥道上 走来了一个男人。

他中等身材,体格粗壮,假如不是因为头上绑着的已经让汗水和泥浆浸染成酱黄色的毛巾,把他那被太阳晒黑、流着汗水的脸庞遮去了一大半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清楚地看见他那扭动着粗纹的额头,和又浓又黑的眉宇下那对似乎还保留着某种稚气的狡猾的眼睛。

他穿着一身褪了色,已经破烂不堪的旧军服,肩挎着一个不知是什么年代,但仍然显得很结实的军用帆布腰袋。那腰袋里好像还放着金属用品之类的东西,沉沉地把挎在他肩上的腰袋压得直往下坠。

也许是因为左脚受过伤,他走路时显得有点瘸,并且不时地停下脚步,向四周窥视,直到确认自己仍然处在安然无恙的状态中时,他才会抱起那个帆布腰袋,继续朝着暮色深处走去。

天刚刚下过阵雨,通往渔村的小路显得泥泞不堪,再加上西边紫褐色的火烧云燃烧将尽,空气中最后的光泽都已经随着大地上冉冉升起的雾霭一起,变得黑暗难辨,从而使赶路人脚下的路越来越难走。他摇摇晃晃,深一脚浅一脚地,把一大串脚印留在身后,这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可是如今,他已经无暇顾及了。

天黑了。原野一片苍凉。那种望不穿的凄黯使他感到恐惧。

他停下脚步,眨了一下眼睛,甩着脑袋,哆嗦了几下。

这是他企图赶走睡魔的习惯性动作。

饥饿使他发慌,还渴得难受。这种状况使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他摘下毛巾,擦了一下脸,瞪着眼睛,把炯炯的目光投向黑暗中,似乎想发现些什么……

可是,除了近处那几棵小树和荒野中几条芦苇的影子以外,他什么也看不见。

他就这样站着,睁大眼睛,望着眼前的荒凉的世界。

他终于看见什么了。

那是一个小水塘。尽管水塘上面漂浮着水草,可是他还是从天边残剩的余光里,看见了水草下晃动着亮光的流水。

“啊……”他嚅动着嘴巴,轻轻地叫了一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欢呼声。

他摇摇晃晃地向水塘走去。那流水唤起了他对于生命的渴望。他跪在水塘边,俯下身子,把脑袋伸进水里,咕噜咕噜地,尽情地喝了一阵子。

“啊,好甜!真是救命水……”他嘟囔着用手掌擦了下嘴巴,可眼光却射向了另一个方向。被他的眼睛盯住的是个绿色的青蛙,它正停在水草上,鼓动着下巴,瞪着眼睛望着他。

人和蛙互相望着。

他扑了上去,全然不顾没到膝盖上的流水。然而,那青蛙却

“哇”地叫了一声,轻轻一跳,把位置移到了另一片浮萍上。

青蛙的这一招早已在他的意料之中。因为还没等青蛙在浮萍上站稳,他的右手掌就伸了过去,连同那片浮萍一起,牢牢地捏在了自“哈哈……哈哈……”他狞笑着,把青蛙的两只脚往左右一撇,而后用力一扯, 蛙腿便血淋淋地被他连皮带肉地撕了下来,塞进了嘴里。他皱着双眉咧着嘴,咀嚼着,似乎在吃着海鲜大餐。

他实在饿极了。饿到极处的人的胃就像大章鱼的吸盘,只要可能,他甚至想把整个世界都吸进肚子里。

屈指算来,他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了。伴随着这种日子的,除了恐惧和不安以外,就是苦苦的思念。

他在想念着他的父母?妻子?恋人?还是孩子……  没有人知道!

晚风吹过来了,带来了一阵寒意,使他情不自禁地颤抖了一下。他的脑子里空白一片,可是眼睛却仍然在黑暗中搜索着,终于,他好像感觉到,并且看见什么了。

那是出现在荒野地平线上的一颗星星!

他揉了揉已经被黑暗反射得昏花的眼睛,迟疑了一下,哆嗦了好一阵子,而后又甩了下脑袋,发出了几声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得清楚的呓语。

他盯着那颗星星,果断地迈开大步,踉踉跄跄地朝那个方向走去。他相信,希望的大门又向他这个苦命人打开了。

P3-5

后记

在一种近乎是阴霾般的乌云笼罩下,《人海狼影》脱稿了。抚案细思,悲不自禁,独自坐在书房里,只觉得世事沧桑,邃冥莫测。

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所带来的冲击波以及由此产生的痛楚一直在折磨着的缘故,笔者的心情常常被一种无法明言的不安所困扰着。笔者无法怡然自得,无法产生完成作品以后的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安然喜悦之情。笔者甚至重新投入到那一堆浩瀚的史料中,埋头在发黄的文字里,重新检验构成书中人物性格的那些可循之处。笔者绞尽脑汁但仍然惶惑不安。总觉得还没有写清楚那一段历史,不能就此而搁笔,书中那个高桥秀义、山崎幸子、路影和她的女儿周雪燕,还有日本警察池田雄一和被解职了的韩国刑警金井泽等等,他们的故事或许还应该发展下去,不能就此这般地被笔者定格在现在这个位置上。他们还应该有未来,一个比现在多少要光明一些的未来……

总之,在《人海狼影》里,笔者还有很多感慨万千、意犹未尽的东西,可是假如真要那样去做,那么是否又会产生某种拖累之感,重复之嫌呢……

这样的疑虑始终缠绕在笔者的脑海里。

笔者是从纪实文学领域进入长篇小说的世界的,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着“原型”。笔者实在缺乏勇气,也没有那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可以坐在家里去杜撰。笔者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在现代社会里的真人真事中加工,取材,由里到外,由此即彼地去构造形成的,假如真要追寻,那读者就一定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那些人物的影子,尤其是《人海狼影》的创作。

一九九三年六月,笔者在日本的著名杂志《月刊公论》上发表了名为《被“自我克制”精神扭曲的日本社会》的杂文。这篇长达五千字的文章批判了过于强调自我克制的日本民族精神,并指出这种精神一旦被扭曲、被利用所可能产生的危害。这篇文章在日本读者中产生了反响。事后笔者收到了很多由出版社转来的读者信件,其中内容有贬有褒,有的还被发表在杂志的《读者来信》一栏中,这篇文章受到了日本右翼的攻击,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来到杂志社,要求和笔者进行论战。

会面也好,论战也好,这些都是无所惧的。这样的事在日本层出不穷。也许是出于对作者安全的考虑,出版社拒绝了右翼团体的要求,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平息了风波。但是事隔半年以后,还是有一个人坚持要求和笔者会面,他甚至还带着恋人来到出版社,表达自己的诚意。

这是一个七十一岁的老人,又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社长,像他这样的年龄和地位恐怕不会搞什么暴力行动吧,更何况他一再向出版社表示,他是看了笔者的文章后有感而发,才萌生出这种想法的,而且他还要向笔者诉说某个心愿。

笔者同意了,并在出版社的安排下,在东京赤坂的东急宾馆咖啡厅和这位老人见了面。

这是一个镶着假牙,头发梳得整齐,腰板笔直,西装笔挺,思维敏捷,经纶满腹的绅士。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但是他眼角边深深地雕刻着的鱼尾纹和额头上不时展现出来的沧桑感,还是让笔者感觉到了他经历过的困苦境地和动荡岁月。

他向笔者介绍了坐在身旁的被称为是恋人的中年女士。她穿着一身黑色连衣裙,裸露着的颈项上挂着珍珠项链,乌黑的长发被一把精致的发钗紧攥着高高耸起,丰满的胸脯和圆润的脸庞无处不显示着那种典雅和幽艳。她注视着笔者,那种神圣而又不乏敏感聪慧的眼神让笔者心颤……

谈话在一种拘束高雅的气氛中进行着,但是没有主题。实质性的内容由于出版社编辑的介入变成了你好我好天气好的礼节性会见。没有进展自然也不会有结果,幸亏双方各自留下了名片,为第二轮的会见创造了契机。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地点改成了赤坂东急宾馆第十二层的法兰西餐厅。他仍然带着那位漂亮女士。由于没有他人在场,我们间的谈话在红葡萄酒的酌饮之中开始了。

他把一份密密麻麻的写了三十多页的信纸以及一本叫做《荣光》的杂志递给了笔者,而且还拿出一封已经发黄渐黑,保存了至少有几十年的信件。他说他在日本除了眼前这位恋人以外已经无人可信,他期望笔者能成为他在日本可予以信赖的朋友。他看过笔者在日本发表的小说,对小说中的人物他不仅同情而且颇感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是一个会讲日文的中国人在东北铁岭一带农村救了他。那时他是逃亡途中的日本宪兵,遭到了朝鲜族人的围攻追打,牙齿被打落了好多颗,九死一生中被当地一位名叫大山的屯长救起,并在他家里得到救治,还和他的女儿产生了感情。那是他的初恋,这其中的细节是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他在大山家里生活了四个月。那是他一生中最富有诗意也是最让他动情的日子。可是由于同僚的出卖,苏联军队赶到村庄逮捕了他,并很快判处了他死刑。后来虽然奇迹般地逃脱出来,却因为害怕连累大山和他的女儿而再也没有敢去他的家。然而事实也正是那样,大山和他一家都曾因为收留了他这个日本人而被苏联军队抓起来,关押了好一阵子,还受到了种种磨难。

听到大山家发生的事情后,他非常痛苦,期望将来能够报答。可是战后日本的苦难生活和他特有的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动荡生涯,使他无法了却心愿。这种心思一直熬到今天,并随着时间的迁移愈演愈烈。他期望笔者能够帮助他。为此他愿意打破半个世纪的沉默,向笔者披露他亲自经历的两起至今仍然没有被公开的秘密。他相信笔者会对此感兴趣。他眯缝着眼睛茫然地说着,还不时地得到身边那位中年女士的补充,那种急切迷茫的神情使笔者动容。

笔者静静地望着这位老人,时而向他提出一些问题。这真是一位命运多舛,有着奇迹般经历和梦幻一样的遭遇,虽厄运连连却仍然百折不回的老人。他把他的秘密写成文字,交给笔者,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件事。一件事是发生在一九二八年六月中国东北柳条沟的“张作霖暗杀事件”的内情。这件事他虽然没有参加,但是却握有一封事件操纵者——当年的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在事件发生前写给哈尔滨日本宪兵司令部矶谷廉介中佐的亲笔信。河本大佐在信里表示了他准备制造柳条沟暗杀事件的目的和决心,并且暗示了实行计划,河本大佐的信在一九四五年六月由矶谷中佐转交给了眼前的这位老人,并由他保存至今。

这是一封还没有被公布的信件,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良知的发现,许多“柳条沟事件”的当事者和证人已经站出来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暗杀张作霖,并借此机会侵占中国东北的阴谋。他们的证言已经使事件真相大白于天下了,而且其中的一些内容还在战后的“东京审判”中作为证据保留了下来,无疑,这封信件内容应该说已经不是什么太珍奇的东西了。

让笔者为之激动的是第二件事。那是这位老人亲自经历的。他在谈起这件事时满含着泪水,眼睛深沉得如同湖水一般。漫长的岁月可以摧毁人的意志,但却无法消除印刻在心灵深处的伤痕,因为他所经历的事情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

那就是日本七三一部队和美国人勾结交易,把他们在中国进行人体试验,并由此研究制造生化武器,在投入中国战场后所获取的情报、数据、资料仪器等等,全数交给美国,以换取美国政府不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战犯罪起诉他们,免去他们犯有制造生化武器,杀人,违犯伦理,灭绝人类罪行的法律责任。

眼前的老人是在无意中被选人参加了这项发生在一九四五年底的美日之间的秘密勾当的。当时他是一个被苏联军队追逐得走投无路的日本宪兵,而且会讲英语,又急着筹钱回日本,种种情况都说明他是符合参加这起秘密交易条件的最合适人选。他被委以重任,担任了这起罪恶交易中至关重要的情报资料的翻译工作。

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出在他那里,那些情报会在他的手中泄露,并且随着他的逃跑而流失在社会上。笔者无法相信日本七三一部队和美国军队的秘密交易完全是因为他——这位昔日的日本宪兵的携密逃亡而在世上留下痕迹的,但是可以肯定,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尚有良知,多少怀着一些正义感的类似眼前这位老人那样的人的至死不渝的行动,才使那起罄竹难书的勾当,在世上留下了狐狸尾巴。

关于这起秘密交易,世界上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前不久以七十四岁高龄逝世的美国著名历史学者、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教授谢尔顿·哈里斯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笔者读过他那本披露日本七三一部队罪恶内幕的著作《死亡工场》,并在加州大学历史学部他的研究室里拜访过他。

这是一位才思敏捷,眼光锐利的老人,他的正直和勇气使笔者敬佩。他和笔者长谈了四个多小时,和笔者一起探讨了追究日本七三一部队研制生化武器,在中国进行细菌战的犯罪事实等一系列在历史学和法学上的问题。毫无疑问,日本七三一部队的头目们应该像制造奥斯威辛死亡集中营的纳粹罪犯一样受到最严厉的审判和惩罚才对,可是他们却逃脱了法律制裁。这全是当时美国政府中那些短视的政治家们的卑劣所造成的结果。当时,美国和苏联之间正处在被称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前哨战的冷战之中,这场战争在西方的争夺焦点是德国的东西柏林,在亚洲则是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的剑拔弩张使美国下定决心重新武装日本,让日本成为亚洲的反共堡垒。这种冷战思维以及一触即发的朝鲜局势,使美国的政治家们抛弃了道德良知,而五角大楼的实用主义者更是认定自己捡了个便宜货,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日本研究多年的制造生化武器的秘方。美国军政界毫无道义的行为不仅把自己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还为今后世界上的大大小小的独裁者和恐怖分子们开创了先例。因为生化武器的开发、制造以及在恐怖行动中被投入使用的问题,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备受各国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新闻界所关注、头疼的。

战争制造罪恶,战争毁灭良知,而揭露战争贩子的嘴脸,呼唤人类的道德良知,则是所有的爱好和平的人们所不约而同的理念,这或许正是眼前这位年已七旬的老人打破半个世纪沉默的价值所在……

从那以后,笔者一直和老人保持着联系,并且常常得到他的教诲。笔者询问他从美国人的魔掌里逃出来的经过以及他的逃跑路线,了解他和大山的女儿恋爱过程中的动人之处,和他复仇行凶,追踪仇敌的痛苦的旅程等等。那些情感、细节,愤怒、悲伤穿透了笔者的心神,吸摄着笔者的灵魂,使笔者无法抑制地奔走于图书馆、资料室之间,夜不能寐地冥想,构思……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细算起来至少有五年之久,虽然熬人,但笔者却乐此不疲,因为研究冷战,研究朝鲜战争,描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悲剧,正是笔者愿意付出时间去做的。

笔者还试探着从老人嘴里去了解那位充满魅力的中年恋人的故事,这是老人不愿意启口去谈的。她和他在日本的逃跑经历有关。披露隐私在日本是犯忌的事,但老人的解释已经使笔者感觉到了隐藏在其中的秘密。

她很可能就是当年在日本帮助老人,躲避美国驻日本占领军和日本警察追捕的那个女人的后代。现在她母亲已经去世了,那么她的父亲呢……

由于她母亲的难以言说的遭遇,她父亲的下落自然难以清楚,但值得欣慰的是老人已经担负起了抚养她的责任,并使她成为日本一家著名的珠宝公司的社长和风景地箱根多家温泉宾馆的老板。  老人说到这里,沉默了好一段时间,那种孤独的形象和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伤感以及超然于世的感觉让笔者心痛嗟叹……

谁都有过那种时刻,谁都有过那些惆怅,当最心爱的人永远离开了自己,当自己想到应该去感恩报答,却又因为命运的劫难而无法再去付诸行动时的无力和悲凉……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蛀牙,虽然被牙科医生拔除掉了,但疼痛却永存在意识之中……

这就是涌动在笔者脑子里,五年后又出现在《人海狼影》中的高桥秀义和山崎幸子的形象。更确切地说,构成小说中山崎幸子最初的感觉应该是老人的这位中年恋人的形象和老人流露出的有关于她母亲的那些无法言说的遭遇。

经过了五年的构思和一年多断断续续的耕作,小说终于完成了,它被取名为《人海狼影》,——茫茫大海,孑孓狼影……

苍凉,可悲啊……

人生的悲剧化也许是正常的,因为人生本就是不断失去心爱的人和物的过程。它总是把悲哀延续下去,用那种黑灰色的光芒笼罩在人类头上。可是,假如我们抬头仰望着的只是一团漆黑的没有天体的苍穹,凝视着的只是那几颗不会闪光的星星的话,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去走完那漫长而又痛苦的人生之路呢……

幸亏我们还有历史——那个制造并且也在记录着人类所有德行的魔术师!因为我们毕竟还能在历史的这面魔镜里,去看到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这就是笔者撰写《人海狼影》的目的,恐怕这也是出版社和编辑们理解笔者,将此文稿付梓的原因吧。笔者感谢他们,并期望通过他们,感谢那些始终鼓励着笔者努力创作的读者们。

此外,笔者还想借本文一角,再一次感谢那位老人和他的女伴,因为正是他们无私的提供才给《人海狼影》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他们那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使小说中的人物有了闪光之处,在此笔者真诚地祝愿他们幸福,健康。

此刻夜色已深,窗外春雨绵绵,迷离朦胧,万物萧索,只有庭院中的长明灯还在闪烁。空气很潮湿,腥涩的泥土味和桂花的芳香缠绵地抱拥在一起,让人惆怅。也许是邻家的留声机直至深夜还在散发着哀怨的演歌的哼鸣声,使夜色一下子变得凝重深邃,让笔者感到怅然。恍惚中笔者突然想到,假如世界上再不会发生类似本书中记录着的故事以及雷同于此类的狼的影子,那从此以后的天空将会多么晴朗,可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那个能量去左右世界……

这实在也是无可奈何的。

二○○八年阳春三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海狼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民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3079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