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残镇/上海新锐作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写实主义的社会历史小说,以资本家常冀昌四代人的家族史折射了20世纪浦东的变迁史。

小说写出了时代的变迁,命运的播弄,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小说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相当成功。尤以第一代中的常冀昌及其妻妾李厚娣、李月珍,小儿子常明义和长孙常尧仁最为成功。小说还具有较鲜明的地域色彩,上海浦东地区的礼节俚俗,浦东地区特有的方言土语也在作品中随机而出,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风俗画。

内容推荐

常冀昌本是爱国抗日、德高望重的实力派商人。解放后,常家的田地分了,商铺公私合营了。因为大儿子常明德在台湾,连累了一家老小,当京官的二儿子常明诚追于政治斗争的压力而自杀,上海的家业日趋衰落。小儿子常明义本应是家族最理想的接班人,但却摊上了一个不允许他做主下决断的年代。第三代常尧仁时来运转,遇到改革开放,重现祖父的辉煌,却因遇见了初恋情人姚芊铃走了一段弯路,成为常家从落寞走向辉煌,又从辉煌走向沉溺的主宰人物。

目录

引子

第一部

 一 刘湾

 二 常冀昌

 三 李厚娣

 四 李月珍

 五 信丰祥

 六 常家少爷

 七 善事

 八 洗劫

 九 少东家

 十 程美珊

 十一 相亲

 十二 婚事

第二部

 一 解放区的天

 二 开明地主

 三 白相大世界

 四 成长岁月

 五 茶馆小妹头

 六 常善娟

 七 常尧仁

 八 上学波澜

 九 北京来信

 十 游泳

 十一 多事之秋

 十二 母亲

 十三 运动

 十四 常善娟的婚事

 十五 告别刘湾

第三部

 一 舒根富

 二 舒畅

 三 太外公

 四 辞世

 五 奔丧

 六 相亲

 七 小翠

 八 结婚前

 九 婚礼

 十 回城

第四部

 一 第一代个体户

 二 李月珍之死

 三 家庭现代化

 四 台湾消息

 五 回归

 六 梅龙镇酒家

 七 送别

 八 财神菩萨

 九 昌仁公司

 十 两个女人

 十一 庆典

 十二 男女之间

 十三 世纪的钟声

 十四 八十大寿

尾声

试读章节

  刘湾,就是坐落在东海边钦公塘内的一个小镇,位于上海浦东地区。这是一个曾经被海潮吞没过的小镇,就是因为有了钦公塘,刘湾镇,便再也没有遭遇过水灾,钦公塘成了阻挡滔滔海浪,捍卫着上百个刘湾镇的救命之塘。刘湾镇上的许多宅子村落,零星洒在钦公塘周边,他们是依傍着命塘生存的,所以,对这条五百年前的古老护塘,他们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历来把“到镇上去”叫做到“到护塘上去”。显然,对钦公塘的感情,不是一种突兀而毫无来由的感情,那是祖辈代代延承而来的。  所以,发生在钦公塘边的刘湾镇上的故事,便也多了一些神秘的情感色彩。比如刘湾镇上那户人家的老客堂,据说就是当年钦琏率民众修堤时在此歇足的地方。既是能让钦琏知县大人把客堂当作修塘的指挥部,那么这间屋子,定然是没有在雍正十年的那次七月海潮中土崩瓦解。县志上记载的史实是“庐舍尽为瓦砾场,不辨井里”,那么老客堂又怎会一避灾难、悠然矗立于万顷潮水退却之后的刘湾镇上?想象一下,放眼望去,尸骨横呈,遍地废墟,惨不忍睹。惟独一幢青砖黑瓦房,于满目疮痍中凋然独立。这实在是一幕既萧煞又悲壮的景致。  刘湾镇人的说法,便是有些神话般的浪漫了。他们多半会说,钦琏是玉皇大帝任命的钦差大臣,来浦东做知县,是玉皇大帝派他来挽救众生的。东海龙王口吐潮水冲毁外捍海塘边的众多民房时,单单留下了那间客堂,说明龙王爷还是很给钦琏面子的,当然,那是给玉皇大帝的面子。天大还是海大?那自然是天大,所以龙王爷是不敢得罪玉皇大帝的。不得罪玉皇大帝,就不能得罪了钦琏,所以,龙王爷在冲毁数以千计的房舍时,还是留了一间客堂给钦琏,钦琏才好住在里面指挥修塘啊。这说法自然是经不起推敲的,既然东海龙王威慑于玉皇大帝的至高无上,那玉皇大帝何以不让龙王爷放弃灾难  的制造?既然玉皇大帝是要派钦差大臣来修筑海塘的,那又何以会听任龙王爷随随便便地冲毁了海塘?这么问,是永远得不到答案的。大凡在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或者东海龙王等等诸路神仙,都有一些令凡人不可琢磨的怪脾气,用后来新式的说法,也许,那就叫封建官僚主义。今日里作恶多端,明日里救苦救难,谁知道他们当官的是怎么想的。若是摆在人间,自然是由官场内讧、拉票贿赂引起的恶性事件,才会闹起这般灾难重重、民不聊生的事故。老百姓只是那些为官者棋盘上的一颗子儿,只有听任摆布的命。人间都是这般复杂,何况是神仙世界的事情,那是绝摸不透的。  总之,钦琏是好人,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可的。至于玉皇大帝和东海龙王,可以免谈。刘湾镇人关心的,是这间如今依然存在却已摇摇欲坠的老客堂。老客堂里的故事,便是流传得经久不衰,并且不断有人在编写着且听下回分解的续集。刘湾镇上的人,也许都是续篇的编写者,或者,都是续篇故事里的主角。完全可能。  不难看出,刘湾这个小镇,也是有着将近五百年的历史的。上海浦东,也许是中国最年轻的一块土地了。坐落在浦东的刘湾镇,自然是年轻者中的更年轻者了。五百年,相对于人的生命,是要有好几代人的传承才能历经的,但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刘湾镇那五百年,简直是太短了。  正因为刘湾镇没有十分古老悠久的历史,所以,这里的人们,才过着相对荒蛮的生活。这荒蛮,用现时的话来说,是开放,是没有许许多多祖辈流传下来的繁复规矩约束的自由自在,是只要生活所需便可合理存在的质朴。自然,因着对自己常常要越轨的了解,也便有着宽容别人的胸襟,那也是对自己的宽容,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是你不揭我的短处、我不捏你的关节。刘湾镇由此而在五百年后发展成了一个能容纳农业、工商业、金融业等等各行各业寸土相争亦是相安无事的繁华小镇,那是刘湾镇人之间相辅相成、相制相协的结果。但那些诸如男盗女娼、偷鸡摸狗的事情,大约也还是比别处要多一些。  刘湾镇上的多数人家,是从上无片瓦遮身,下无寸土立足的渔民而来。也有一些是外来户,比如刘湾镇工商联合会会长常冀昌,便是从百十里以外的松江迁徙而来。当然,松江也不是一个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的地方,那是与古都西安甚至西北丝绸之路等等相比。松江比起刘湾镇来,却是要悠久得多了,至少它还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些“纺织家黄道婆”之类的元代人物。所以松江人常冀昌比刘湾镇人多一些礼数和规范,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刘湾镇当年的情形,与现今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的外来户要比当地人少规矩缺教养,而那时,外来户常冀昌,却是刘湾镇上绝无仅有的守法良民。并且常冀昌于二十世纪初落户刘湾镇后,便在三十多年里创下了一份不薄的家业。常冀昌前半辈子创下的这份家业,让他成为了刘湾镇上最德高望重的人之一。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残镇/上海新锐作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3680
开本 32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4
14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