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秘密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怀念家父李克农)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我军唯一没有指挥过炮火硝烟战斗的开国上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任中央特科特别小组组长时,与战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将叛徒出场党中央的情报及时送达中央。他负责组建了一个又一个八路军办事处,为抗战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党第一个与张学良接触的代表。他所领导的情报系统中的阎宝航获取了“德国法西斯要在6月22日进攻苏联”的绝密情报。他为人正直,经常为受困顿、被迫害的同志出面奔走、仗义执言。潘汉年被捕后,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为他出具了实事求是的证明材料……他就是从秘密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李克农。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李克农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他是我军唯一没有指挥过炮火硝烟战斗的开国上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毛泽东曾笑着告诉李冰:“父亲是共产党的大特务!”

他任中央特科特别小组组长时,与战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将叛徒出场党中央的情报及时送达中央。毛泽东曾评价他说:李克农是立了大功的,没有他,我们中央的不少领导成员,包括周恩来都不会存在了……

他负责组建了一个又一个八路军办事处,为抗战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党第一个与张学良接触的代表。张学良在回忆录中写道:此人厉害!

他所领导的情报系统中的阎宝航获取了“德国法西斯要在6月22日进攻苏联”的绝密情报。中共中央将这一消息及时通报给苏共中央……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取得的每一个重大战役的胜利都与他领导的情报工作分不开。毛泽东:“解放战争中的情报工作是最成功的。”

建国初期,国民党特务妄图暗杀毛泽东这一惊天事件被他领导的保卫部门破获,妄图谋害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也被他管辖的情报部门侦破……

朝鲜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对他说:“我点了你的将,派你去坐镇开城。”……谈判取得胜利,他居功至伟,但停战协议签字时,却不能露面……

他为人正直,经常为受困顿、被迫害的同志出面奔走、仗义执言。潘汉年被捕后,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为他出具了实事求是的证明材料……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在父亲影响下,举家赴国难

 1.父亲很早就参加了革命,长期流亡在外。没有音讯

 2.母亲与父亲志同道合,对工农革命完全赞成

 3.抗战爆发,举家赴国难

 

第二章 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1.任中央特科特别小组组长

 2.“龙潭三杰”舍身保卫党中央

 

第三章 历经艰险去苏区

 1.亲历肃反扩大化

 2.目睹左倾路线对革命的危害。自己出钱请身处、困境的邓小平吃饭

 3.一再检讨苏区保卫工作中的错误

 

第四章 走上漫漫长征路

 1.地下党送来绝密情报,促使红军下决心突破重围

 2.长征途中保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脱离危险地带

 

第五章 出色的“外交部长”

 1.我党第一位与张学良接触的代表

 2.张学良在《回忆录》中称父亲:此人“厉害”

 3.与斯诺、马海德的交往

 4.从公开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

 

第六章 父亲与各地八路军办事处

 1.首任西安红军联络处处长。父亲领导的李直峰获取许多绝密情报,并挑起中统与军统两派恶斗

 2.周恩来向父亲交待:在上海办事处“做几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协助毛泽民将巨款从上海运至延安

 3.在南京办事处与博古配合工作,关系融洽。营救共产党员与进步人士出狱。鼓励阎宝航入党。阎获取“德国法西斯要在6月22日进攻苏联”的绝密重要情报

 4.接张国焘至武汉办事处。我党情报战线“后三杰”。“新升隆号”轮船被炸始末

 5.奉命抵桂,不挖“墙脚”。大力开展宣传、统战工作。千方百计将八路军、新四军军费及军需物资送至前线

 6.与胡志明的交往

 7.大“清洗”前,李济深密传“克农快走”。辗转抵达延安。毛主席笑着告诉李冰:你父亲是“共产党的大特务!”

 

第七章 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

 1.与康生同住一排窑洞,但彼此关系并不亲密。父母对子女要求很严格

 2.整风运动中,处在审查干部的第一线。毛泽东未通过康生,直接找李克农等听取审干情况汇报。父亲一再向受冤屈的同志们赔礼道歉。毛泽东说“青年人的灾难啊!”

 3.成立枣园文工团。首演大型话剧《前线》。毛泽东说:“演得好”

 4.争取、利用国民党特务。经毛主席批准,发展陕西省中统“特务头子”李茂堂入党

 5.父亲送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掉了眼泪。毛主席笑着说:“克农啊,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怎么用咸豆豆送我呀?”

 6.中央领导们高兴地说:“情报部门在东北起了先遣队的作用”

 

第八章 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

 1.国民党代表郑介民中将说:“这李克农是我们的老对手啦!”

 2.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借口中共代表雷英夫的军衔低,不对等。毛主席说:“他们嫌雷英夫的军衔低,我们就给他升!”

 3.父亲利用军调部的有利条件,发展了一些国民党要害部门的情报人员,向党组织提供了国民党军队进犯解放区的许多重要情报

 4.“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第九章 主持中央社会部与情报部的工作

 1.“闲棋冷子”熊向晖的重要作用

 2.周恩来说:“在陕北战场上,天天有用得着的情报,使我们对敌情了解得很清楚。”

 3.由于情报准确及时,中共中央成功地演出了一场“空城计”

 

第十章 为“三大战役"提供准确及时的情报。毛主席说“解放战争中的情报工作是最成功的"

 1.“四野”参谋长刘亚楼说:“你们的情报工作很出色,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2.潘汉年系统发来的电报,使华东野战军对正面敌情有了比较完全的了解

 3.北平和平解放,情报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十一章 策动起义迎接解放

 1.受中央之命:全力策反云南

 2.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气急败坏地大嚷:“你们打得是什么炮?打得是欢迎礼炮啊!”

 3.周恩来要求发动全部“两航”人员起义

 4.黎明前的哀伤与痛悼

 

第十二章 进入北平

 1.保卫工作受到毛主席的批评

 2.获知蒋介石的“和谈”阴谋

 3.胜利进军

 

第十三章 百废待兴

 1.清除隐患,粉碎国民党特务刺杀毛泽东的阴谋

 2.组建外交部与军委情报部

 3.为保卫新中国积蓄力量

 4.毛泽东批示:“尚昆同志。克农这样对自己病症的处理是很危险的”

 

第十四章 抱病投身朝鲜停战谈判

 1.毛泽东说:“我点了你的将,要你去坐镇开城”

 2.为停战谈判做出巨大贡献的父亲,在停战协定签字时,却不能露面

 

第十五章 组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1.父亲受命总抓日内瓦会议的准备和组织工作,经常累得脸色发青,大口喘气

 2.不愉快的中苏关系的插曲

 3.“克什米尔公主号”与万隆会议

 

第十六章 做人“五要"与父亲的为人处事

 1.严谨坦诚,公私分明

 2.不卑不亢,实事求是

 3.品性高洁,通情达理

 

第十七章 壮心不已

 1.起死回生,达观视世

 2.大病初愈,父亲乐观地说:“自己是毛驴子性格,驮惯了东西,不驮反而不舒服”

 3.“永铸丹青不朽名”

 4.“文革”中,毛泽东明确表态:李克农是立了大功的,没有他,我们中央的不少领导成员,包括周恩来都不会存在了

 5.历史的结论

 

第十八章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试读章节

1928年初,父亲辗转到达上海,起初与钱杏邨(阿英)一同编在“春野支部”,即“太阳社支部”,过党的生活。该社是1927年冬,阿英、蒋光慈、洪灵菲、孟超等共产党员发起成立的革命文艺团体,同时还创办了“春野书店”与《太阳月刊》,这些实际上是党的秘密机关,直接受瞿秋白领导。他们常到街上撒传单、贴小报,或者到电车工人中做宣传工作。

根据组织决定,父亲与潘汉年二人联手,创办《铁甲车》小报,宣传党的主张。当时工作条件很差,他们经常在小阁楼(上海称“亭子间”)上编写稿件,热得满身大汗,但他们干得非常开心。根据国民党要员孙科先亲共、后反共的态度变化,父亲写了一篇短文:《不堪回首话孙科》。不久,小报遭国民党政府封闭,后又更名为《老百姓报》继续出版,不久又被查封。父亲幽默地说:“铁甲车开到阴沟里了”。

当时同志们生活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父亲想方设法弄点钱买盒饭,几个人一块吃,还兴高采烈说是“打土豪”,十分风趣。他有一件大衣,经常到当铺去典当应急,因为次数多了,这件大衣得了个外号“沈不罗斯”,当铺就是它的“娘舅家”。

从事地下工作必须高度警惕,不但活动场所经常改变,就是家庭住址也不时更换。父亲在上海工作期间,先从武昌路广星里,搬到华德路余庆里,再到爱而近路春晖里、唐山路元络里等,大的搬家搞了好几次。好在家产很少,没有什么贵重物品,搬家也不费劲。次数多了,市内交通熟悉,反为地下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后来,父亲调到沪中区委任宣传委员,遵照党的指示,经常上街撒传单、贴标语,搞“飞行集会”一类的活动。我们在延安时,有一次全家聚会,当时父亲高兴,无意间讲到在上海撒传单的故事:他身体较胖,穿上长袍马褂,里面塞满宣传品,乘坐电车时,站在窗口边上,看到没人注意,便一路走一路撒,效果甚佳,警察抓不到他。大家听后,都为他的机智感到高兴。

1.任中央特科特别小组组长

1929年冬,国民党为了控制局势,着手建立秘密的特务组织,对外名称是“中央俱乐部调查科”,后来改为“中统”(CC)。国民党秘书长陈立夫主管此事,任命他的表弟、在美国学电气工程的徐恩曾担任调查科主任,同时兼任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局长。

这年11月,父亲与胡底(原名胡百昌,安徽舒城人,电影工作者,1925年加入共产党,与父亲早前认识)会晤,经他介绍,在拍电影的棚子里,认识了钱壮飞。当时钱壮飞在上海无线电管理局任秘书,与徐恩曾是浙江湖州同乡。他才华出众,办事得力,深受器重与信赖。胡底住在钱的家里,两人正为与党组织联系不上着急。三人互相介绍后,钱壮飞说:“现在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正扩大人员,为建立国民党特务机构做准备,缺少广播新闻编辑,要公开招聘”。他们研究认为,趁此机会打入敌人内部是件好事。李克农迅即通过江苏省委报告中共中央,并提出建议:自己报考无线电管理局,在国民党特务机构内部建立共产党组织。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十分重视,发出“你们把它拿过来”的重要指示。

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保卫工作,是在严酷斗争中,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保障党的安全而创建的。周恩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7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国民党蒋介石迅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缴了工人纠察队的武装,使大批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倒在血泊之中,全国一片白色恐怖。中共中央被迫从上海迁往武汉。并于4月下旬,在汉口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周恩来等同志吸取血的教训,认为要与强大的敌人做斗争,必须了解对方的军事、政治动向,便在中央军事部下面设立了以情报、保卫为重点的特务工作部门。时间不长,但是成绩很大,意义深远,在粉碎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主动,发挥了作用,为党在隐蔽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摸索了经验,培养了干部。

1927年7月,武汉汪精卫追随蒋介石背叛革命,公开反对共产党,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被停职,成立了由周恩来、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等五人组成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那时,中共中央从武汉迁回上海,完全处于秘密状态。11月9、10日,召开紧急会议(以后称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调整中央办事机构,只设一个组织局,统管组织、宣传、军事、调查、特务、交通等各项业务。组织局由罗亦农、周恩来、李维汉等三人组成,罗亦农任主任。1928年1月10日以后,改由周恩来任主任,主持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工人阶级队伍具有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但它也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冒险家的乐园,许多外国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国民党对上海的统治高度重视,军警宪特机关林立,还有帮会、流氓等黑恶势力,社会情况异常复杂。中共中央与江苏省委皆设在这里。帝国主义势力与国民党反动派相互勾结,共同配合,经常缉捕共产党员与革命人士,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人被捕被杀,革命先烈如陈延年、赵世炎等都英勇献身。在这样情况下,周恩来认为地下党必须设立情报和保卫工作的专门组织,通过隐蔽斗争,防止敌人破坏,保卫党的安全,否则随时可能遭受敌人袭击,威胁党的生存,便在1927年秋,建议成立了中央特科。原先在武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也集聚到上海参加活动。1928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中央特科开展工作。

中央特科下设四个科:一科是总务科,专为中央机关服务;二科是情报科,重点了解敌方情况;三科又叫“红队”,镇压叛徒特务;四科主管通讯,设置电台。

1929年12月,中央正式决定由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组成特别小组,并归中央特科直接领导。李克农任组长,打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内部,与陈赓单线联系。这时,李克农用的名字是李泽田,平常和他联系的地下交通员是欧阳新,外号“大汉”。

为了适应地下环境的对敌斗争,中央特委办了训练班,周恩来、恽代英亲自讲课,就如何进行秘密工作,怎样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等内容,集中学习二十多天。1930年4月9日,中央又发出《中央对秘密工作给中央各部委全体工作同志的一封信》,强调安全保密,唤起党员注意,规定了严格的保密纪律,同时,要求在特科工作的人员,向职业化、社会化发展,尽可能寻找公开职业,以掩护自己,积极开展活动,广泛结交朋友。周恩来亲自领导中央特科的工作。制定的保密纪律非常严格,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单线联系,活动内容严格保密,不能向别人,包括自己亲属在内的任何人随意泄露。陈养山1928年4月进入情报科工作,直到1935年9月中央特科撤消,是在中央特科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老人。他说:当时都是单线联系,只知道自己的工作情况,连工作单位的名称“中央特科”,还是1936年到西安之后才知道的,委实令人惊讶!

那时,为通过考试进入无线电管理局,父亲做了认真准备。他文史知识功底较好,字也写得漂亮,考试三个科目:三民主义、科学常识、再用古文写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你的母亲死了,父亲也死了,要合葬在一起”。父亲开头写道:“此是丧事,亦是喜事”,然后讲些道理,最后两句结语:“似此墓穴已安,人子之心可告无愧矣”。考试成绩优秀,李克农被录取在无线电管理局担任新闻广播编辑。随后,钱壮飞帮助胡底也进入无线电管理局。  起初,徐恩曾对父亲并不放心,经过暗中观察,发觉他办事稳妥、思维清晰,每日勤奋工作,不大出门,言行无可挑剔,逐渐增加了对他的信任,提升他为电务股长,掌握了全国无线电报务员考核登记的大权。利用这个机会,父亲安插我们的同志到国民党要害部门任职,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P15-18

序言

中国革命实践证明,无论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都离不开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密切配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说是这方面的科学概括。

80年前,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诞生,无数英雄长期奋斗,功勋卓绝,受到国内外的热诚赞颂。这个情况大家比较熟悉。同样在80年前,1927年“四·一二”事变,国民党蒋介石疯狂反共,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为了保卫共产党的生存与发展,1927年5月,周恩来同志领导建立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开始从事隐蔽斗争,众多无名英雄前赴后继,默默战斗,同样创建了丰功伟绩。由于长期保密的原故,这方面情况人们不大了解。

家父李克农一向从事党的情报、保卫、统战、外交等方面的工作。几十年来,从活跃在敌人要害部门的“特别小组”组长,到统一领导我党我军隐蔽斗争的“中央情报委员会”书记。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赢得了许多重大胜利,既有成功,也有挫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隐蔽战线包含多方面内容。单就情报业务来说,不仅要获取情报,还要正确地判断隋报、运用情报,连续跟踪,与其他业务配合默契,才能取得成效。这些活动,许多不是、有的也不允许是一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完成,而要严密分工,配合默契,随时防备敌人的破坏。所以,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为了让读者明了真相,有时不得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其他无名英雄的部分事迹一并介绍,从中看出隐蔽战线是一个构思严谨、运转灵巧的整体,看出公开、隐蔽两条战线密切配合取得胜利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所写的故事内容,基本是建国以前的事。建国后,父亲在隐蔽战线的故事,虽然知道一点,但是多方考虑之后,还是暂时没写。敬请读者原谅。

衷心感谢为我提供参考文献的各位作者与出版单位,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写出父亲的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帮助后人知道无名英雄们的奉献精神,革命道路的复杂艰难。在新形势下,以史为鉴,更好地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秘密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怀念家父李克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2012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2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