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著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成功地对美国成长小说的代表作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福克纳的《熊》和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剖析,从多个不同层面论述了美国成长小说的独特性,具有很高的学术性。
图书 | 美国成长小说艺术和文化表达研究/博士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该专著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成功地对美国成长小说的代表作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福克纳的《熊》和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剖析,从多个不同层面论述了美国成长小说的独特性,具有很高的学术性。 目录 鸣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序:经历成长,书写成长,见证成长虞建华 绪论 第一章 经典成长小说与它的美国变体 一、成长小说的缘起及不同名称之间的区别 二、成长小说的特点与界定 (一)主人公 (二)主题 (三)结构或模式 三、经典成长小说与它的美国变体之间的差异 第二章 回到起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一、小说的辩证形式与哈克行为的循环态 二、哈克的天真及其对知识的渴求 三、幻觉与现实问模糊的边界——作为艺术家的哈克 四、阐释之阐释——关于小说结尾的论争 第三章 从顿悟到遁世——福克纳的《熊》 一、荒野中的禁果——艾克的第一次顿悟 (一)成年礼及典仪的玄妙 (二)艾克在林中的顿悟及其后果 二、账簿中的蛇——艾克的第二次顿悟 三、从顿悟到遁世——作为以实玛丽而非基督的艾克 (一)处于两个世界之间 (二)艾克人生的悖论 (三)虚幻的理想与真实的逃避 第四章 迷失在成年的门槛上——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空洞的理想与积极的人生——解构《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文本中二元对立的颠覆: (二)霍尔顿身份的消解 二、霍尔顿的困境及其痛苦的根源 三、小说的循环结构与霍尔顿潜在的顿悟 第五章 美国成长小说的演变 一、从三部作品看美国成长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二、美国成长小说演变的文化语境 第六章 无尽的求索与虚妄的梦——美国成长小说的文化表达 一、文学与文化 二、美国成长小说的文化表达 三、虚妄而不变的美国梦 结语:走向反成长小说? 引述文献 索引 附录 一、德国经典成长小说与美国成长小说之比较 二、从“顿悟”到“遁世”——评福克纳的小说《熊》 三、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美国成长小说及其文化解读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国成长小说艺术和文化表达研究/博士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胜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203118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3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28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