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兵书/经典点睛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大约5000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军事文化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战争频繁,自传说时代起,就发生过神农伐燧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等,其后战争更是此伏彼起,绵延不断。随着战争的发展,总结战争经验的“兵书”层出不穷,卷帙浩繁,内容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像《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武经总要》、《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武备志》等著名兵书,更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推崇,在世界军事史上闪耀出灼灼光芒。在惊叹祖先所创辉煌成果的同时,阅读这些兵书,研究其中谋略,汲取它们的精粹,可启迪我们的思维,增长我们的才智。

走进中国古代兵书,领略其奥妙,撷取其精华,必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示。

内容推荐

社会进步,时代更迭,竞争趋烈,压力变大,更有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各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日益增多,使得当代人阅读的目的已经渐渐从占有大量知识,转变为尽快获得重点知识为主。为了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就需要高度浓缩的读物。因此,我们组织著名高校的专家教授,编纂了这套“经典点晴”丛书。所谓“经典”,是说选入的作品都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足以流传千古,当代人必读之书,所谓“点晴”,就是由编纂者对入选的作品萃取精华,探骊得珠,介绍重点,为读者阅读这些经典提供一条快捷通道。

《中国古代兵书》共选入自选秦至明清的中国古代兵书20余种,解读其精粹,评述其内涵,列举其战例,探索其应用,包含了“兵家溯源”、“作者小传”、“原文精读”、“理论内涵”、“战例剖析”、“深远影响”、“古为今用”、“参考书目”等8个板块,以帮助读者深入迅捷地了解中国古代兵书的概貌。

目录

兵书起源

最早的兵器/1

青铜兵器/5

兵器的象形文字/10

甲古文和金文中的干戈记事/14

铜器上铸记的战争/14

《军志》和《军政》的佚文/17

参考书目/25

先秦兵书

兵书著述高潮的出现/26

兵器大跃变/27

作战方式的创新/50

参考书目/55

《孙子兵法》

作者小传/54

原文精读/58

理论内涵/46

战例剖析/50

版本及其流传/58

深远影响/61

古为今用/65

参考书目/66

《吴子》

作者小传/67

原文精读/71

理论内涵/76

战例剖析/78

深远影响/81

参考书目/82

《司马法》

作者小传/83

原文精读/86

理论内涵/91

战例剖析/95

深远影响/94

参考书目/94

竹简《孙膑兵法》

作者小传/95

原文精读/98

理论内涵/102

战例剖析/105

深远影响/106

参考书目/106

《六韬》

作者小传/107

原文精读/108

理论内涵/115

战例政例剖析/115

深远影响/118

参考书目/119

《尉缭子》

两个尉缭和两种《尉缭子》/120

原文精读/122

理论内涵/126

战例剖析/128

深远影响/152

参考书目/155

秦汉至五代兵书

钢铁兵器的长足发展/134

兵书的整理和体例的演变/140

参考书目/144

《三略》

黄石公授书张良的故事/145

原文精读/147

理论内涵/151

战例事例剖析/152

深远影响/159

参考书目/159

《李卫公问对》

作者小传/160

原文精读/163

理论内涵/167

战例事例剖析/169

深远影响/172

参考书目/7 75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作者小传/174

原文精读/175

理论内涵/178

战例事例剖析/178

深远影响/189

参考书目/189

宋元明清兵书

《武经总要》

作者小传/191

原文精读/195

理论内涵/209

战例事例剖析/215

深远影响/218

参考书目/219

《守城录》

作者小传/220

原文精读/221

理论内涵/225

战例剖析/226

深远影响/228

参考书目/228

《武编》

作者小传/229

原文精读/229

理论内涵/257

事例战例剖析/258

参考书目/247

《南船纪》

作者小传/248

原文精读/249

理论内涵/253

战例剖析/254

深远影响/255

参考书目/255

《龙江船厂志》

作者小传/256

原文精读/258

理论内涵/261

事例战例剖析/262

深远影响/265

参考书目/265

《纪效新书》

作者小传/266

原文精读/267

理论内涵/281

战例剖析/282

深远影响/285

参考书目/284

《练兵实纪》

作者小传/285

原文精读/285

理论内涵/292

事例剖析/295

深远影响/299

参考书目/299

《筹海图编》

作者小传/300

原文精读/301

  理论内涵/309

事例剖析/510

深远影响/514

参考书目/314

《神器谱》

作者小传/315

原文精读/316

理论内涵/323

战例剖析/325

深远影响/526

参考书目/327

《武备志》

作者小传/328

原文精读/329

理论内涵/345

事例剖析/348

深远影响/350

参考书目/351

《西法神机》

作者小传/352

原文精读/354

理论内涵/556

战例事例剖析/357

深远影响/360

参考书目/364

中国古代兵书通览

中国古代兵书究竟有多少/365

古代兵书的分类/566

古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366

古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569

古代兵书的特点/370

中外兵书的交流/372

参考书目/575

试读章节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兵书,系春秋末孙武所撰。

【作者小传】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山东博兴,另一说山东广饶)人,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确考,大约与孔子(名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同时或稍晚。因其兵法理论和军事思想,在中国和世界上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尊奉为“兵家鼻祖”和“兵圣”。其所著述的《孙子兵法》(图46),内容博大精深,气势恢弘豁达,论理惊世骇俗,出语振聋发聩,对战争和军事建设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故被军界视为“兵经”。凡研究军事者,都将其视为必读军事著作的首选之一。

1.军功贵族的家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孙武的祖先,原是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因陈国内乱逃亡到齐国的陈完。当时的齐国,据有山东东北部,濒临渤海,物产丰富,实力强大,当政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革新军政,发展生产,一跃而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陈完逃到齐国后,改姓田氏,齐桓公任命他为管理手业生产的“工正”之职。经过几代之后,到周景王十二年(公元前533年),田完(即陈完)的四世孙田桓子,已经发展为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人物,同以公室为首的大批奴隶主贵族相对立。田桓子“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即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办法争取民众,民众纷纷投奔田氏门下,成为其“隐民”,于是田氏的力量日益强大起来。

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字子上,是孙武的祖父,齐景公时身居大夫之职。据《左传·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记载,田书奉命在莒邑纪彰(今江苏赣榆东北)攻伐莒共公的作战中立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田书,作为他的采邑,并赐姓孙氏,以表奖励(此时孙武约12岁)。本来春秋时代的“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只是某一个支派的称号,所以田书应当属于以“田”为姓、以“孙”为氏的一个支派。后来姓氏不分,人们就把“孙”作为孙武的姓了。

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夏,齐国新旧势力之间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武装斗争。斗争中,田氏联合鲍氏,打败了以栾氏、高氏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取得了胜利。此事史称齐国“四姓之乱”。

齐国新旧势力的斗争和孙书的军功贵族出身,使孙武有机会接受到军事素养方面的教育,学习、积累了比较广泛的军事理论知识,为他后来的兵法研究、著述兵书,在战争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

齐国“四姓之乱”后,孙武为了避开复杂险恶的环境,便离开了齐国故土,到南方新兴的吴国居住(沈宝顺先生据(《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左传·昭公十九年》的记事推测,孙武入吴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517年左右,即在孙武18岁左右)。当时的吴国,据有今江苏的中部和南部一带。孙武到达吴国后,在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附近“僻隐深居”,一方面潜心研究兵法,观察吴国的政治动向,著成《孙子兵法》十三篇,一方面结交被楚王迫害而投奔吴国的伍子胥(?~前484年。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遭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亲与兄长被楚平王所杀,被迫逃到吴国,发誓要覆楚报仇)。不久伍子胥与吴公子光结成好友。伍子胥与孙武相识约在公元前517年~前512年之间。两人在共同的田园生活中,结成了朋友。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一说公元前515年),吴国内部发生了一场重大政治事件。战功卓著、韬略过人的公子光,指示伍子胥推荐的勇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人称他是吴王阖闾(吴王阖间元年为公元前514年)。阖闾是一位奋发图强、立志改革的国君,他即位后便励精图治,讲文经武,决心使落后的吴国赶上中原各国,摆脱长期以来遭受楚国欺凌的屈辱地位。为此,他“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缕”,不迷恋安逸,不贪图享受,不追求玩好,一心要振兴吴国。因此,吴王迫切希望聚集人才,以佐自己成就富国强兵的伟业。伍子胥便是他聚集的人才之一。

伍子胥深知吴王阖闾的政治抱负和思贤若渴的急迫心情,也了解孙武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才能。他向吴王阖闾推荐才华横溢的孙武。孙武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终于到来了。

《吴越春秋》生动地描绘了孙武进见吴王的情景:一日(此日最迟不晚于公元前512年的某一日,因为公元前512年,孙武已同伍子胥一起制定疲楚误楚的大计),吴王登高台,向南仰天长啸,一会儿又长声叹息,群臣中没有人能知道吴王的心思。唯有在他跟前的伍子胥知道吴王之所以登高台而长叹,那是因为寻找不到一位精通文韬武略、能够率领吴军反击楚国的良将而感到苦闷。因此,伍子胥在一天之内,先后七次向吴王推荐孙武,极力推崇孙武的军事才能。吴王听后,一决定召见孙武,亲自面试。

孙武带着他(据推算大约是在公元前515~前512年)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去见吴王阖闾。据说,吴王在同孙武见面时说:“您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否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呢?”孙武回答道:“可以。”吴王又问:“可以用妇人试验一下吗?”答道:“完全可以。”于是,吴王挑选了他后宫的嫔妃180人,让孙武演习阵法。孙武把这些嫔妃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美姬分别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孙武问她们:“你们知道心和左右手以及后背的位置吗?”她们点头说:“知道。”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眼看着心;让向左,就眼朝左手看;让向右,就眼朝右手看;让向后,就掉转头把眼睛朝后背看。”她们都说:“行!”布置完毕,孙武敲响向右的鼓令,那些嫔妃却都哈哈大笑。孙武严肃地说:“对部属约束不严明,命令交代不清楚,这是主将的责任。”他又重新申明号令,然后击响向左的鼓令,嫔妃仍然大笑不止。孙武说:“对部属约束不严明,命令交代不清楚,那是主将的责任;现在既然已经对你们重新申明过号令,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吏卒的责任了。”说完就下令把左右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站在高台上观看演习,见孙武下令要杀他的两个爱姬,吓出一身冷汗,急忙叫人对孙武传话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够用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美姬就会食不甘味,希望不要杀掉她们。”孙武回答说:“臣既然已经接受命令担任将军,将军在军中执行军务时,国君有的命令可以不接受。”说完就下令把两个美姬当场斩首,然后再挑选另外两个嫔妃担任队长,击鼓演习阵法。这下,宫女们个个规规矩矩,严格执行命令,一举一动完全听从指挥,阵列非常整齐。孙武派人到高台上禀报吴王说:“兵阵已经操练好了,请大王下来看看;大王可以用她们出征打仗,即使赴汤蹈火,她们也会奋勇前进的。”吴王虽然因为孙武处死了他的两个爱妃而有些不高兴,但是他也因此而知道孙武善于用兵的才能,于是就在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任命孙武为将军。孙武的军事生涯也就从此开始了,孙武在吴宫斩美人的佳话从此也广为流传,直到今天还是人们的美谈。

3.三十年的戎马生涯

孙武为将之后,不但为励精图治的吴王治军讲武,勾画富国强兵的蓝图,而且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他首先参与吴军攻灭徐国和钟吾两个小国的作战指挥,为吴国即将攻伐楚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孙武的战绩曾有概括的叙述:“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所谓“西破强楚,入郢”,指的是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发生的吴楚柏举之战。此战是春秋末期吴楚之间的一次大战。早在孙武担任将军之职不久,他便协助吴王阖闾经邦治国,初见成效。刚刚取得攻占舒(今安徽舒城)的胜利,吴王即准备发动大规模的伐楚战争。但孙武认为"-:71时楚国的实力还很雄厚,而吴国的军队又因连年作战未及休整,将士非常疲劳,伐楚时机尚不成熟,要求推迟战争的时间,伍子胥支持孙武的意见。孙武建议吴王把全国军队分成三个部分,轮番袭击楚国,以消耗楚国的实力。吴王终于接受孙武的主张,并按照伍子胥的战略方针,命令吴军分为三部,互相轮换,反复袭扰楚国的边境。经过6年的骚扰,楚国的军队被搞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戒备松懈,为吴军的进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恰在这时,楚军进攻邻近蔡、唐两个小国,蔡、唐抵挡不住,派人向吴国求援。而吴国此时又已占领黄河上游的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控制了屏蔽楚国东境的居巢(今安徽六安东北),如与蔡、唐两国结盟,用它们作为掩护,吴军便可从淮西平原西进,借助大别山的荫蔽,迂回攻入楚国防御薄弱的东北部。于是,吴国便答应了蔡、唐的请求,同它们结盟,出兵进攻楚国。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带兵出征,并任命孙武为吴军主将,伍子胥为副将。他们率领吴军主力3万余人,沿淮河逆流而上,从淮纳(今河南潢川西北)登陆,迅速通过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的3个隘口大隧(武阳关,今河南信阳南)、直辕(九里关,今河南信阳南)和冥阮(平靖关,今河南信阳西南),进抵汉水岸边,与楚军隔河而阵。两军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展开了一场决战,楚军遭到惨败,损失很重,吴军乘胜追击,又五战五捷,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城南)。作为这次攻伐楚国的主将,孙武立下显赫的战功。此战是孙武参与指挥的一次最重要的战争,它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沉重的打击,改变了春秋时期群雄之间的战略格局,为吴国争霸中原创造了条件。此次战争之后,孙武成为名扬遐迩的军事家,他提出的许多战略战术思想,诸如“兵者诡道”、“上兵伐谋”、“避实击虚”、“因敌制胜”等军事名言,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战争的史实证明,孙武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军事家。

所谓北威齐晋,是指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吴军在齐国的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重创齐军的一次作战。柏举之战后,孙武继续辅佐阖闾,曾在对越国作战中,同伍子胥一起,为吴国“南服越人”作出了贡献。10年之后(即公元前496年后),阖闾在同越国作战中受伤身亡,其子夫差继位,并在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将吴纪年改为吴王夫差元年。夫差继位后,孙武继-续辅佐新主。当夫差得知齐国君臣不睦、悼公被杀、新君初立后,决定出兵攻齐。于是夫差率军北上会合鲁军,于五月攻克齐国博城(今山东泰安西南),二十五日进至赢地(今莱芜西北)。由夫差指挥中军,大夫胥门巢、王子姑曹、展如,分别指挥上、下、右三军。齐国则出动三军迎战,由大夫国书指挥中军,高无不指挥上军,宗楼指挥下军。齐军将士知吴军气盛,虽知不敌,仍纷纷示以必死之态。二十七日,两军在艾陵交战,吴军大胜,斩杀齐军甲士3000人,俘虏齐军主帅国书等人,缴获革车800乘,为吴国争夺中原霸权创造了条件。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夫差处死),吴王约定晋定公等诸侯国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南)会盟,吴王夫差如愿以偿,取代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孙武对此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到周敬王三十八年的黄池会盟,孙武在吴国活动了30年,为吴国的强盛和称霸中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吴王夫差取得霸主地位后,骄奢淫逸,国事紊乱。孙武同夫差这样的国君不能相容,所以他便引退而去。据《越绝书》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有孙武的坟墓。看来,孙武没有像伍子胥那样遭到夫差的杀害,他可能是隐退山林,终老其身。但是《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称“孙”即孙武。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也袭用此说。因此不能绝对排斥孙武被害致死的可能性。  P34-38

序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大约5000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军事文化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战争频繁,自传说时代起,就发生过神农伐燧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等,其后战争更是此伏彼起,绵延不断。随着战争的发展,总结战争经验的“兵书”层出不穷,卷帙浩繁,内容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像《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武经总要》、《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武备志》等著名兵书,更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推崇,在世界军事史上闪耀出灼灼光芒。在惊叹祖先所创辉煌成果的同时,阅读这些兵书,研究其中谋略,汲取它们的精粹,可启迪我们的思维,增长我们的才智。天下学问一理,中国古代兵书,充满哲学思想,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不是说《孙子兵法》就是一部战略管理的教科书嘛,这是中国兵书的最大妙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昔之兵法,今之求生、发展策略。天下智慧,存乎一心。走进中国古代兵书,领略其奥妙,撷取其精华,必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兵书/经典点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兆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00586
开本 16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5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2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