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经典点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共选入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46部,辅以“作者简介”、“画龙点晴”、“作品梗概”、“精彩段落”、“时代背景”、“深度赏析”、“文眼解读”和“参读书目”等8个不同功能的板块,帮助读者深入快捷地读懂读通这些文学名著。

内容推荐

社会进步,时代更迭,竞争趋烈,压力变大,更有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各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日益增多,使得当代人阅读的目的已经渐渐从占有大量知识,转变为尽快获得重点知识为主。为了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就需要高度浓缩的读物。因此,我们组织著名高校的专家教授,编纂了这套“经典点睛”丛书。所谓“经典”,是说选入的作品都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足以流传千古,为当代人必读之书;所谓“点睛”,就是由编纂者对入选的作品萃取精华,探骊得珠,介绍重点,为读者阅读这些经典提供一条快捷通道。

本书为该套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鲁迅/《铸剑》

郭沫若/《风凰涅槊》

郁达夫/《沉沦》

茅盾/《林家铺子》

徐志摩/《偶然》

闻一多/《静夜》

老舍/《月牙儿》

夏衍/《上海屋檐下》

沈从文/《边城》

巴金/《寒夜》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艾芜/《山峡中》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赵树理/《“锻炼锻炼”》

曹禺/《北京人》

钱钟书/《围城》

萧红/《呼兰河传》

梁斌/《红旗谱》

杨沫/《青春之歌》

穆旦/《诗八首》

秦牧/《花城》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张爱玲/《金锁记》

金庸/《射雕英雄传》

茹志鹃/《百合花》

王蒙/《春之声》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魏明伦/《潘金莲》

冯骥才/《神鞭》

陈忠实/《白鹿原》

余秋雨/《风雨天一阁》

张承志/《黑骏马》

阿城/《棋王》

史铁生/《我与地坛》

贾平凹/《废都》

北岛/《回答》

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

王安忆/《长恨歌》

莫言/《红高粱》

张炜/《古船》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刘震云/《一地鸡毛》

王朔/《动物凶猛》

苏童/《妻妾成群》

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

试读章节

【作品梗概】

吴国名匠干将替楚王铸剑,3年乃成绝世的雌雄宝剑,楚王恐干将再为别人铸剑,杀之。干将临行之前自知有去无回,遂留下雄剑,叮嘱妻子让未出世的儿子为自己报仇。16年后,遗腹子眉间尺长大成人,却生性柔弱。但当他从母亲口中得知原委后,便带上雄剑找楚王复仇。他来到都城的集市,恰好碰到楚王游山归来,眉间尺便欲跃上前去,不料却被一个少年绊倒,被他无端地纠缠了一阵,幸亏一位黑衣人出来解围。天黑之后,眉间尺在黑衣人的引领下来到丛林之中,黑衣人要代眉间尺复仇,但却要他的人头和剑,眉间尺答应了。

黑衣人求见楚王,称有奇技可以为乐,正百无聊赖的楚王命他表演。一个煮牛的大金鼎摆在殿外,注满了水,下面堆了兽炭,点起火来。那黑衣人将眉间尺的头放入水中,不久,水沸腾,眉间尺的人头在水中起伏、唱歌,但一会儿又沉到水底去了,许久不浮上来。楚王有些不耐烦了。黑衣人于是要楚王近前来看,并猛然抽出剑来将楚王的头斩落鼎中。眉间尺与楚王的头在鼎中互相撕咬,眼看眉间尺不是楚王的敌手,黑衣人将自己的头也斩落鼎中,两人合力终于将楚王之头咬烂。

众臣与后官嫔妃欲厚葬楚王,却苦于分不清锅中哪颗头是楚王的,最后只得将三颗头胡乱地葬在了一起。

【精彩段落】

“怎了?”等了一会,王不耐烦地问。

“大王,”那黑衣人半跪着说。“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团圆舞,不临近是看不见的。臣也没有法术使他上来,因为作团圆舞必须在鼎底里。”

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这一笑使王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记不起是谁来。刚在惊疑,黑衣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处。王又狡猾,总是设法绕到他的敌人的后面去。眉间尺偶一疏忽,终于被他咬住了后项窝,无法转身。这一回王的头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暗无天日的悲哀,皮肤上都一粒一粒地起栗;然而又夹着秘密的欢喜,瞪了眼,像是等侯着什么似的。

黑衣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开那捏着看不见的青剑的臂膊,如一段枯枝;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砰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

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挣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下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先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后来只能躺着呻吟,到底是一声不响,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黑衣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小说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时代背景】

《铸剑》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故事新编》和他的另外两部小说集《彷徨》、《呐喊》不同,它不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是从古代典籍中汲取灵感。小说的故事框架、人物形象主要来自于古代野史和神话传说。可以说,《彷徨》、《呐喊》集中体现了鲁迅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一面,其中的小说在总体风格上显得悲凉沉郁,显现了犀利的批判性,锐利的笔锋像无情的手术刀一样剖开了中国社会的疮口,让人们逼视国民性的劣根;而《故事新编》则显示了鲁迅人格和气质的另一方面。可以想见,鲁迅创作这些小说时一定有一种信笔写去的自由感,既然故事情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他只管用心去演绎那些神奇的环节,把他天才的想象力和诡谲的幽默感贯注于其中。最后,我们惊异地发现,这些古老的“故事”早已面目全非,它们已被鲁迅的思想、人格、才思所照亮,从而被赋予了新的灵魂。这就是“故事新编”。

但正是这些看似远离现实的游戏笔墨却和当时的现实构成了直接的对话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比《呐喊》、《彷徨》还要直接。除了其中很多的直指现实人与事的影射笔法外,它还相当直接地呈现了鲁迅当时的心境,他的现实焦虑和反抗的意志。写作的自由状态固然对技巧的锤炼有所损伤,却更多地流露出了作者内心的真实。

《铸剑》写于1926年10月,那一两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如“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都给亲历者的鲁迅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冲击。“女师大风潮”是一场富于革命激情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学生对抗专制、暴戾的校当局和教育部的斗争。因为支持正义的学生运动,鲁迅还一度被教育部长章士钊免职。随后的“三·一八惨案”更使鲁迅愤怒到极点。青年的血促使他思索对一切黑暗力量的斗争策略,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复仇”的反抗哲学。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三·一八惨案”是《铸剑》的深刻的背景,它是鲁迅写作《铸剑》的内在促动力,也影响了小说的表意方式。

在参加完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刘和珍等人的追悼会之后,鲁迅写出了名文《记念刘和珍君》,对“脸上还有着血污”的中外杀人者和“现代评论派”的无耻文人进行了揭露和回击。他写道:“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于是在鲁迅的心中,又多了一份对黑暗中国的体认与仇恨。在“三·一八惨案”之前,他正在写作杂感《无花的蔷薇之二》,尚未终篇,于是在接下来的一节中,他写道: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一种向黑暗力量复仇的意志在鲁迅的心头升腾,当然这种复仇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进行,他称这种“最新的战术”为“壕堑战”。

鲁迅上了段祺瑞政府的黑名单,不得已四处躲藏。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攻入北京,鲁迅的生存环境依然非常险恶。当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的时候,鲁迅经林语堂介绍,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出任厦大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后又赴广州中山大学。据认为,《铸剑》就始写于厦门大学,完成于他赴广州的途中。于是,这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就具有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

P2-4

序言

导言:未完成放飞的杜鹃

刘复生

中国近代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后果,20世纪的中国文学具有焦虑的气质,染上了悲凉沉郁的色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时代的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中外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个百年的文学具有如此强烈的创伤感和如此激烈的内心争辩,它无法,也不忍与历史、现实的苦难拉开审视的距离,从而也就无法保持经典文学概念所要求的飘逸与秀雅。即使那些似乎纯粹关于个人命运与私密情感的叙事也总是充满了时代、民族的隐喻。我的这一表述很自然使人想起弗雷德里克·杰姆逊那个备受争议的论断,但是我想说,从总体上看,如果不做理论的求全责备的话,他其实只是道出了一个经验的事实,虽然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充满了“介入”的激情,这似乎已成为它不言自明的一种写作的伦理与道义。虽然,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具体的时代命题在变化;在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激情也开始淡弱。但是我们遍览文学的百年,还是不难发现这条生动而清晰的精神血脉。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整个现代性方案的重要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它的前锋,虽然有时文学以质疑、反抗现代性的方式来呈现这种内在关联。作为一个普遍的事实,一方面,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作为天性敏感、极富感性的灵魂,对文学表达本身怀有单纯的理想和虔敬之心;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这种“单纯”的审美逸致抱有某种警惕和负罪感,无法释怀于窗外的十字街头。在我看来,恰恰正是这种心灵的挣扎构成了中国20世纪文学魅力的来源。这种痛苦的表达历史地生成了中国独特的现代性的审美经验,也历史地生成了20世纪文学的独特艺术品质和激荡人心的感染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使我想起艾青笔下的那只鸟的形象。我无端地认为那是一只杜鹃。在我看来,它正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象征。这只杜鹃,不是舒伯特琴声里的那只夜莺,和着窗外骑士的歌唱,点缀花香浮动的爱情之夜;它生长在苦难的季节里和抗争的土地上。它也有鸟类的天性,酷爱歌唱和自由飞翔。在梦中它无时不看到高远的蓝天和翅膀下面尽情铺展的原野;但它却不忍飞离颓败的故园,心灵的沉重阻碍了翅膀的轻盈;它也渴望林外阳光如金色的响箭给躯体带来快乐的战栗,想象被无遮挡的微风吹斜羽毛的感受。可是它却只能徘徊于枯枝之间,彻夜鸣唱,并被不期然的暴雨所击打,终于未完成对自己的放飞。我不知道这是一种遗憾还是一种美。

正是这样一种由来已久的阅读感受使我们乐于写这样一本书,让普通的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内在的力量与美。而要达到这种目的,通过选本的方式显然不可能,通常意义上的作品赏析也力不从心,而且这两种方式也已经被过分滥用因而不可能唤起一种全新的体验与感受。基于这种考虑,本书的策划人景戎华先生和我们采取了现在的体例,设置了“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深度赏析”和“画龙点睛”等板块,以期复现原始语境,知人论世,唤起读者的历史感,开启一条通达文本内在魅力的通道。我们期待的读者是那些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储备(后者更重要),渴望超出世俗生活,提升自我心灵境界的人们。这本书正以一种敞开的姿态向这些读者发出吁请。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佳作众多,从中选取四十多篇,难免顾此失彼。我们最初拉出的名单非常长,虽经多次斟酌仍然偏多,最后读者见到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最优的结果,我们也不这么认为。可以说,目前的样子,并不是精挑细选的结果,而是偶然的结果,它似乎更多地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偏爱、当时的心境……之所以听任感觉的导引,是因为经过多次讨论之后,我们发现所谓“精挑细选”的结果未必见得就更好。应该说,显然,这是一个远不完整的篇目。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将推出续编。虽说如此,张宏和我在决定篇目时,还是有几个原则:一、文学史有定评的经典之作。二、为照顾广泛的代表性和文学体裁之间,不同流派、风格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位作家只选一部作品。三、入选作品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和进入,所以原则上不选在形式与内涵上的艰涩之作,像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80年代的先锋派都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由于这部书的编选和写作与个人偏爱、性情的关联,作者并不想通过编写行为传达某种价值判断和文学史观念,故而不求文学史的完整性。本书旨在为广大一般读者提供一条通达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快捷通道,使那些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没有太多余暇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领略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提升自身品位和心灵境界。必须指出的是,这部书只是引领读者深入文学世界的钥匙,它并不能代替读者自己登堂入室,一窥堂奥,正如一本菜谱无法替代美宴、一张导游图不能替代真实的寻幽览胜一样,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阅读在这部书的终点才真正开始。

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谨致谢忱。

2003年6月4日于北京大学30楼127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经典点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复生//张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00562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5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01:09